秋天的雨 教案
教材簡析:《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11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文章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文章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發感情,通篇語言藝術化,給人以美感。
學生分析:
學生雖然由二年級剛剛升入三年級,但是經過前兩年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也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賴無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依然以感性思維為主。因此,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遷移。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2、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中快樂的學習,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與欣賞者;力求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
3、正確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關系。立足本課教材實際,科學的確立三維目標。教學中緊緊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以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技能的形成為載體,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有效達成。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4、指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5、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與難點: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能讀出生字,讀通句子。
2、教具與學具: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