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人教版新課標三年級教學案例)
【課前預習】
讓孩子們課前完成三個預習作業:1、思考:同學們到外地做過客嗎?有什么強烈的感受。 2、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同學們說說對秋天有哪些認識。3、現在已過中秋,到生活中尋找秋天的足跡,寫寫在尋找的過程中的特別感受。(其中二三項選擇完成)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準備】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小黑板及錄音機.(音樂:二泉映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到外地做過客嗎?在別人家里做客的心情怎樣?
生回答
師:這就叫做做客的心情,一種思念家鄉、思念自己的家園的心情,簡稱“客情”。(板書:客情)
2、一年有四季,那么在什么樣的季節出遠門,最容易促使你思念自己的家鄉呢?(是……還是……陽春三月、夏日炎炎、秋風蕭瑟、寒冬臘月)為什么?說說尋找到了那些秋天的足跡,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包括你聽到的、聞到的、看到的、摸到的、收藏到的,都可以說一說。
3、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宋代詩人葉紹翁怎樣來描寫他秋天客旅在外的思鄉之情。
4、齊讀題
師:誰能跟大家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
根據學生回答點明“書”、“所見”的含義。
誰完整地把題目的意思說一說。
再齊讀一遍題目。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
1、詩人究竟寫了些什么?猜猜看,秋天的夜晚,詩人可能看到了聽到了些什么,會有什么感覺?
2、看圖,哪些地方猜中了?詩人還看見了些什么,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3、自由默讀課文,看看使人究竟是怎么寫的。
4、師出示生字卡:蕭蕭、梧葉、促織 ,讓生拼讀。
指導“促”、“深”的寫法。
5、這首詩的左下角有注釋,注釋就是注出解釋,它是幫我們理解生字詞的,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現在請大家邊讀課文邊看注釋,看誰先能弄懂全詩的大意。
6、生自由讀、討論。
7、這首詩都能讀通了嗎?誰來讀一讀。有誰能背出來嗎?
同桌互相背詩,看能背出的有多少。
三、精讀課文,感悟詩意。
1、讓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這首詩。
詩人在夜里到都看到聽到了些什么?先讀前兩句,認真讀仔細想,在重點的詞語下畫一橫,想好了舉手。說說詩人在這兩句寫了些什么。
(著重解決“動客情”,引導生領會詩人在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夜里孤單寂寞苦悶的心情,自然的感悟到詩人的想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感情。)
2、讀前兩句詩,指名讀,想想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指導朗讀,“動客情”處應低沉、感傷、速度較慢。)
3、正在詩人思鄉之情無處排解之時,接下來詩人又發現了什么呢?
指導學生看圖,看注釋,讀后兩句(生默讀),畫記重點詞。
(交流畫記的重點詞,尤其是“知(料定)”、“挑”)
4、讀了這兩句,你們高興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