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學對象
小學三年級學生
第二部分: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理解“獨在異鄉為異課,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體會游子的思鄉思親之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學內容
1、標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 體裁:詩 格律:七言律詩
2、寫作背景: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3、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教學方法
1.講授法
(1)首先通過講述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進行系統地描述,描繪概述的講授.
(2)其次運用闡釋,說明,分析,論證,概括等手段講授知識內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釋式講解.1.解釋全文2.結構式說明3.翻譯性解釋4.附加說明,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2.講讀
(1)講述有關.理解課文必須具有的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談話.
(2)全文閱讀與講解.先讓學生默讀全文,及詮釋.了解全文所表達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反復閱讀課文.
第五部分:教學難點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六部分: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讀課題兩遍。師范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么?)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說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解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學生思考討論)
1. 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又是什么節?(生:老人節)
2. 憶:想念,思念。
3. 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三、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每逢佳節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