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原來如此簡單──《槐鄉的孩子》教學案例
能告訴老師,在你們心中,最快樂的事是什么嗎?”“最快樂的事就是和同學們在草地上一起讀課文,呼吸室外清新的空氣,聞一聞桂花的清香,看看校園美麗的風景。”
“祝賀你們!同學們能從讀書中找到樂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也是老師最大的快樂!──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最大的快樂是勞動,是在八月的烈日下采摘槐米換取自己的學費……”
金秋的風送來陣陣桂花的芬芳,柔和的日光親吻張張燦爛的笑臉,在總統山前的南草坪,我和孩子們席地而坐,一堂室外語文課正悄然進行……
這是一篇很美的自讀課文,課文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自讀課文,教參建議一課時學完,但如此優美的一篇文章,不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品讀,不去背誦積累文章的精彩句段,豈不是太可惜了!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比起前一課《爬天都峰》更具文學性,更有品讀價值,于是,我決定給足學生時間去品讀這篇文章,去和文本親密“對話”。
課前,我從網上下載了槐花的幾幅圖片,孩子們紛紛贊嘆:“像一片片白色的云彩!”“像空中飄落的雪花!”“像一顆顆米粒(的確如此,在文中,槐花也叫槐米)。”“像一片草地上飛舞的蒲公英!”
孩子們的想象力太豐富、太美妙了!瞬間,我也來了靈感,“那咱們就到南草坪去讀《槐鄉的孩子》這篇文章,去聞一聞這宛如草地上飛舞的 蒲公英一樣美的槐花的清香,好嗎?”
“耶!太好了!”孩子們歡呼雀躍!
“帶上筆和課本,整隊出發吧!”
師生一行從其他正在教室里安靜上課的班級前經過,走下樓梯,前往南草坪。乖巧的女孩子走在前面,一會兒就到達目的地。幾個好動的男生則拉著我去瞧路邊草地上黃色的小野花,“鄢老師,你看,蒲公英!”“這不是蒲公英,蒲公英的花瓣比它大。”
(前些天,我們也曾在南草坪上讀過一篇課文《金色的草地》,孩子們對那金色的蒲公英念念不忘。)我笑著糾正他們,拉著這幾個小家伙趕上隊伍。
短暫的、興奮的喧鬧過后,大家坐下來,開始上課了。于是,便有了文章前的那一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