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跡、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李四光小時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塊孤零零的巨石旁邊捉迷藏,時間漸久,李四光對巨石的由來產生了疑問,但是老師和父親沒能解答他的疑問。直到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國以后,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從秦嶺帶來的,并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頭之怪。初步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讀題猜文,激發興趣
1.板書:奇怪的大石頭。學生讀題(師:請再讀得奇怪些)
2.猜題:課文可能講了什么?
二.通讀課文,強化感知
教師設疑過渡:同學們,課文到底講了奇怪的大石頭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兒?
1、初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生字字音,聯系上下文或工具書想想詞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⑵思考:全文主要圍繞奇怪的大石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掃平障礙
⑴.學生找出難讀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幫助下讀正確。
⑵.學生說說難理解的詞,師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國卓越的科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三、細讀課文,把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