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的民族小學 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族人民之間的友愛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團結的學校,是一所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忘的學校.
學習狀態分析:
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高年級.開始學習的第一組課文.首先要考慮的是銜接問題,這一組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接口出.要通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
教學目標:
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
1,具有云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2,詞語卡片.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重構1:( )
教學重構2:
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
1,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1,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通過這一環節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的情況,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所占時間過多,學生提高不大.可舍去這一環節.
2,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2,學生聽教師介紹.
3,評選最佳學生,頒發小獎品.
3,學生領獎.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激發學文的興趣.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2,學生讀課題.
3,教師配樂范讀.選擇具有云貴民族風情的樂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配樂.
3,學生欣賞.
優美的音樂配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
三,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1,學生試讀.
讓學生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2,學生朗讀.
檢查朗讀情況.
3,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絨球花傣(dǎi)族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