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駱駝》課堂實錄及評價
文本簡析:《找駱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改編自阿拉伯故事,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使商人找回了駱駝。課文在敘述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起因、經過、結果都十分清楚,以對話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一開始講老人向商人描述駱駝的特點,而并不講他是如何知道這些特點的,并在商人與老人之間了一個小小的誤會,激發讀者的閱讀欲望。老人的觀察、分析、判斷,對人很有啟發,令人拍案叫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了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通過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點的。
難點是理解老人看到的現象和他所作的判斷之間的關系。
【學習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老人和商人的不同語氣和他們各自的心情理解老人看到的現象與他所作的判斷之間的關系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朗讀教學法、討論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實錄】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在開始新課之前,先請一位同學帶著大家背兩首古詩。
(全班同學齊聲朗誦古詩,老師在期間調整學生的坐姿和情緒,為正式上課做準備)
師:小朋友們的古詩背得這么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下面請舉起你們的手來,和老師一起來寫一個詞語(板書:駱駝,要求學生書空)。
師:你們聽說過駱駝的另一個稱呼嗎?
生:(齊)聽過,叫做“沙漠之舟”。
師:哪位小朋友知道駱駝為什么叫做“沙漠之舟”呢?
生:因為駱駝能在沙漠里行走,不怕風沙。
生:駱駝很耐渴,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餓。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駱駝的一些特點。那我們來看看一個和駱駝有關的影片,小朋友們可要看仔細了(播放多媒體)。
師:看了影片,大家再來說說駱駝的特點。
生:駱駝是有感情的。
生:駱駝勇往直前,很勇敢。
生:駱駝是沙漠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生:老師,看了影片,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沙漠里的人為什么要穿黑衣服?第二個問題是駱駝在沙地里行走,腳會不會陷進沙子里去?最后一個問題是駱駝的駝峰有什么作用?
師:這位小朋友看影片看得可仔細了,而且能在看影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那么,哪個小朋友能解決這位小朋友剛才提出的問題?
生: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黑色衣服的作用是防曬、防風沙。
生:我覺得可能這是他們的風俗。
生: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駱駝的腳會陷進沙子里,但很快就能拔出來。
生:我回答最后一個問題,駱駝的駝峰是用來貯存脂肪和水分的,這使它能在沙漠里生存,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餓,很長東西不喝水也不會渴。
師:大家謝謝這幾位小朋友。下面大家和老師一起來寫一個動詞(板書:找,指“找駱駝”三字,全體同學齊讀課題)。
師: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想怎樣來解決這篇課文呢?(板書:馱 跛)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抬起頭來,看到黑板上這兩個字,你們難道不想說點什么嗎?
生:看到馱字,我想到在課文中,駱駝背上馱的是米和蜜。
生:看到跛字,我想到課文中駱駝的腳是跛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想欣賞你們讀課文,請你們選一位你們最想聽他讀課文的同學來讀讀第一段,要讀得準確、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