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細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了解孩子們是臬興高采烈的,激發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的興趣。
知識要求:1.學會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陽光、明媚、宇宙、熱鬧等。
2.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能力要求:1.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怎樣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敘述清楚。
2.想想課文是怎樣把“大蜻蜓”飛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3.看圖,讀課文,把描寫內容的句子找出來,多讀幾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2.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3.圍繞一個意思,怎樣把話寫具體。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3.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具準備
投影幻燈,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你放過風箏嗎?喜歡的活動嗎?想想看,當自己的風箏飛上高高的藍天時,那時的感覺會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的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請7個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粗知課文內容。
2.看圖說說圖意。(用投影幻燈打出課文插圖)
學生自由發言。
(三)學習本課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讀準字音。
“字”、“育”,“鷹”,它們是整體認讀音節。
“箏”和“宙”是翹舌音。
2.記憶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學習生字。
“箏”“宇”“穩”“襯”“宙”“鬧”
(2)重點分析生字。
“橘”“育”“鷹”“嚷”“墨”“斑”“端”
(四)理解課文內容,標出自然段
1.看圖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2.講讀第一自然段。
這段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四、板書設計
1
時間:星期天的早晨
地點:體育場
人物:我和哥哥
五、課堂作業 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優化作業 設計。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組成另外一個字。
例:但-(旦)-(擔)
宙-( )-( ) 穩-( )-( )
箏-( )-( ) 襯-( )-( )
(2)比一比,組成詞語。
斑( ) 鬧( ) 場( )
班( ) 閉( ) 揚(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樣放“大蜻蜓”的。
3.邊讀邊想像,能在頭腦中形成“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的美麗畫面。
4.鞏固學習。
二、教具準備
錄音機和音樂磁帶,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講講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墨綠:深得近于發黑的綠。
斑紋:在一種顏色的物體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另一種顏色的條紋。
熱鬧:(景象)繁盛活躍。
(二)邊讀邊想,逐段理解課文內容(放音樂或幻燈片)
1.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
老師引導:講得真好。這段主要講了來體育場的人很多,內箏的式樣也很多。
2.對照課文插圖,學習第三自然段課文。
(1)看看圖上畫的兄弟倆的動作、神態與課文中的哪幾句話相一致。
學生自由發言:
……
(2)想想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把“大蜻蜓”放飛上天這個過程的。
學生自由發言:
……
老師肯定并引導:講得不錯。這段共有四句話,句與句之間聯系很緊。第一句說:“我”舉著“大蜻蜓”,哥哥拿著線軸飛快地向前跑,邊跑邊放線。因為要等線放到一定的長度,才能;第二句說“等到他喊一聲‘放’,我趕緊松開手。”“趕緊”說明兄弟倆配合得很好。松開手之后,還要再拽著跑一陣,風箏才能借著風力飛上天空;第三句說“哥哥拽著風箏又跑了一陣才收住腳”。“收住腳”就是停住腳,哥哥收住腳的時候,“大蜻蜓”已經穩穩當當地飛上天空了。這三句話具體敘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驟。
(3)讀一讀第四句話,說一說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
3.自學第四自然段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請一位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這段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并引導:同學們講得很好。看圖學文,就要把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展開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5.請一位學生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學在書上用“--”標出風箏的名稱。
6.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學生自由發言
老師肯定并引導:三位同學說得都很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大膽地展開想像,在“看”的基礎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體、越好。在“想”的情況下練習說。“說”時,不僅要用自己的話說,還要注意引用課文中的詞句,并把書面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本課學習,你對的活動感興趣嗎?如果你們學校可你的家人帶你去,一定要注意觀察“風箏是怎樣飛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