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 教學設計(精選3篇)
購物 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教材p28—p29 購物
學習目的: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
學習過程:
一、復習引入:
口答:300×2= 20×5= 23×3= 4×200=
23×3= 4×15= 24×2= 12×4=
二、探索新知:
1、巧設情境,提出問題并出示掛圖:
搬新校了,學校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忙購買一些新課桌椅和書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圖意:
學生認真觀察圖后,教師提出: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書柜213元,一張書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①買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買3張桌子要多少元?
③買5個書柜要多少元?
……
教師先肯定學生提出的合理數學問題,并向學生提出:
①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決第一個問題: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②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用了哪種方法,每種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a、12+12+12+12=48
b、10+10+10+10+2+2+2+2=48
c、 1 2 d、12×4=48 e、10×4=40
1 2 1 2 2×4=8
1 2 × 4 40+8=48
+ 1 2 4 8
4 8
……
以上每一種計算方法都是正確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第4種算法,指出這是用豎式計算乘法,也是今后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如下所示:
1 2
× 4 先用4乘“12”中個位的2得8,積的個位上寫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積的個位上寫4。
[強調:寫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書寫位置要適當。]
如果在全班交流時學生沒有使用列豎式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前面幾種方法的基礎上列出乘法豎式進行計算。
(2)解決第二個問題: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
學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嘗試解決問題,然后匯報交流。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關注列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積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在交流過程中,可指名學生板演列豎式計算的過程,發現問題,及時地幫助解決。
3、看書自學。
讓學生看課本第28頁,看看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
三、鞏固練習:
讓學生做課本第29頁“練一練”1、2、3、4題。
1、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指名學生板演,進行全班交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2、第2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交流。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學生如果在練習中出現錯誤,教師應及時地加以指導。
3、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書上的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列式計算,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在計算時,可以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豎式計算。
學生在計算12×5、12×6、12×7、12×8這4道題的計算過程中出現了進位,豎式計算時,可能會出現錯誤,在反饋,交流時教師應重點加以指導。
4、第4題。
先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答本題。再反饋交流。
第二個問題學生可能會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應給予肯定。
①132×3 = 396(元) ②132×3-132 ③132×(3-1)
396-132=264(元) =396-132 =132×2
=264(元) =264(元)
先指名學生板演以上三種解答方法,再讓學生口答具體的想法和每個算式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購物 教學設計 篇2
購物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掛圖!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12 × 4 = 48(元)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1)12+12+12+12=48(2) 1 2 (3) 1 2 1 2 × 4 1 2 × 1 2 4 8
4 8三、拓展應用1、試一試:買兩個書柜需要多少錢?213×2=( )(元) 2 1 3× 2 答: 2、 1 4 3 1 1 2 3 2 1 4× 2 × 3 ×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4、一件大衣的價錢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錢?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貴多少錢?
羊毛衫132元5、填表。
2輛
3輛
4輛
5輛
6輛
7輛
8輛
大車乘客數
60
小車乘客數
24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了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后反思:
購物 教學設計 篇3
第一單元
第一課:小熊購物
教學內容:P2 --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點:口算題卡、ppt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提問:你能知道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顧客,你想買哪兩種食品?每種食品的數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選學生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引出例題:胖胖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付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組織學生討論: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塊面包和1個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紅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個蛋糕和4塊面包共付18元。
這兩種情況所付的錢都是相等的。所以,3×4+6與6+3×4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 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該付18元。
三、嘗試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1、提問:壯壯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2、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應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0-12
=8(元) 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5、小結: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鞏固練習:
1、P3“結合主題圖,說說下面每個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試一試第1題注意注意提醒學生討論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3、試一試第2題學生板演并訂正。
五、拓展練習:
1、第3題讓學生再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進行小組討論,寫出算式并把現算什么標記出來。第二問根據題目創設的情景來敘述算式的意義。
2、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6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根據題目意思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六、總結強調: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設計:
小熊購物(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該付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