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精選2篇)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

發布時間:2023-08-05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精選2篇)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 篇1

  執教:常熟實小 顧惠芳

  一、認識周長。

  1.理解邊線。

  師:今天老師有機會來這里上課非常高興,所以我特意帶來了一件禮物,看是什么?(出示:蠟筆小新、史奴比、機器貓的頭像)老師把它們藏在了你課桌中的1號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剪下來。(學生動手剪)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樣剪的?

  生1:我選的是機器貓,我把邊上的白紙剪掉。

  師:也就是怎樣剪的?

  生2:我是照著輪廓剪的。

  師:也可以說是沿著它的邊線剪的。

  師:老師還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剪的。(出示學生沒有沿邊線剪的作品)你覺得哪個剪得好看?(其他學生說說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樣剪得。)

  師:來看看電腦老師是怎樣剪的。和大家一樣,也是沿著邊線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體上的邊線。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和圖形,你能找到它的邊線嗎?(學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我選擇的是剪刀的邊線。

  師:哦,真不錯!

  (其他學生說一說)

  3.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

  師:我們把生活中的物體的一個面畫下來就能得到這樣一些圖形,你把它們的邊線描出來嗎?選擇兩個你喜歡的來描一描。

  (生打開書,完成第2題。)

  學生交流。

  師:他描了多少邊線?

  生:圍了一圈。

  師:她是描了一周的邊線。(板書:一周)

  師:一起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描的。(電腦展示)

  4.揭示周長概念。

  師:其實,同學剛才摸了這些圖形一周邊線的長,這一周邊線的長有個名字,就是周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師:誰能說說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指什么?

  (學生指長方形一周邊線的長。)

  師:這個半圓呢?

  (學生指半圓的周長。)

  師:請你選一個圖形說一說,指一指。(同桌活動)

  師: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長在哪里?

  (學生分別指出了信封、練習本、鋼筆的周長。)

  師:鋼筆選擇一個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長。

  師:老師在我們常熟實驗小學里拍了一些鏡頭,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誰的眼力好,找得準,找得多。

  (出示樹葉、樹干、畫、鐘面、操場跑道……等圖片)

  師:說一說你找到了誰的周長?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長,是最外面的那條線。

  生2:我找到了樹葉的周長,就是它的輪廓線。

  生3:……

  師:顧老師覺得我們三(4)班的同學真得很厲害。

  二、測量周長并計算。

  師: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幣、明信片)

  師:你認為哪個物體的周長最長,哪個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長最長,硬幣的周長最短。

  生2:我認為五角星的周長最短。

  師:最長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個呢?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

  生:可以用直尺量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長。

  師:每個小組已經選定了一樣東西,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學生小組活動)

  師:我們來看一看大家是怎樣測量的。請你們來交流。

  (請一組學生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測量的。)

  生1:我們測量出這些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測量出兩條邊,因為它們相等,就可以了。

  師:只測量2條邊的同學請舉手,有沒有測量4條邊的?

  生3:我們有另一種辦法,是用線把明信片裹起來,再量一量線就可以了。

  師:用尺量的請舉手。用繩子圍的請舉手。有的同學用直尺量,有的用線圍(板書量、圍),都得到了這張明信片的周長。若要選擇一種方法,你覺得用什么方法比較好?

  生:用直尺量。

  師:同學們,測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們先把線把五角星圍起來,把多余的線剪掉,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生2:我們只要量出一條邊,乘10就可以了,因為10條邊一樣長。

  師:測量硬幣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們用線把硬幣圍起來,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在測量五角星時,我們用了量一量和圍一圍的辦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在測量硬幣時,我們只能用圍一圍的辦法。

  師:在測量這樣的直線圖形的時候一般用尺量比較方便,而測量象硬幣這樣的曲線圖形用圍的方法比較好。你的方法用對的請舉手。

  師:老師給你一些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你能很快說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嗎?可以直接報出答案。

  (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師:為什么結果都一樣呢?

  生:都是算的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平行四邊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個正方形,沒有邊長數據。)

  師:有的時候不需要測量也可以。(出示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師:把你的紙拿出來看一看。請你算一算它的周長。

  生:4×4=16(厘米)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僅方法多,還能從中選擇最好的辦法,學會了算周長。

  三、應用。

  師:顧老師建議,不妨我們自己也來創作一個圖形。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根繩子。它們的長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來圍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使它的周長是60厘米嗎?

  (學生先自己圍一圍,再上臺展示。)

  (有一組學生在圍的過程中發生重合——)

  師:這個圖形的周長是60厘米嗎?為什么?

  生:因為有一段重合了。

  師:下面的同學圍成的圖形周長是60厘米的請舉手。

  師:同學們剛才都創造出了自己的圖形,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圖形不一樣,但是周長都是60厘米?你從中發現了什么秘密?

  生:因為繩子是一樣長的。

  師:當周長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圖形。

  師:我們常熟實驗小學(3)班的同學,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是書簽。后面寫下了他們的聯系方式。書簽就在你的2號信封里,請你課后把這個書簽剪下來,并測量一下它的周長。

  因開放而深入――《認識周長》教學隨感 顧惠芳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教材。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不揭示嚴格的定義,但要求通過教學對“周長”留下深刻的痕跡。如何能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進而深入理解周長的意義?最近,執教了認識周長一課,頗有感觸:

  1.讓學生去發現――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

  教材采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邊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圖形――找物體一個面的邊線――描平面圖形的邊線――指出平面圖形的周長――找到生活場景中的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自己指出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看到了幾十個例子,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現,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這得益于對舉例的開放。

  2.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對兩類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又不至于費時太多,教學中我安排三個圖形――圓、五角星、長方形同時讓學生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想出了量、圍等多種方法,認識到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測算出的確實是它們的周長,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3. 讓學生去創造――在個性創造中展示意義建構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特征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征的。在課尾,我組織了“圍一圍”的活動,讓學生用60厘米長的繩子圍一個圖形。說出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圍成的圖形有:心形、近似圓、橢圓、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邊形……,它們的周長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造,有機會展示,也學會了欣賞別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此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圖形的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那些圖形的周長都比60厘米小呢?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周長是多少?周長相等的圖形,形狀不一定相同。這是對周長的認識這一課學習的回顧、總結、提升……

  開放讓學習資源豐富多彩,開放讓概念凸顯本質,開放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深入,開放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 篇2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單國紅

  教學內容:

  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61、62頁。

  預設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預設過程:

  【導入】

  創設情境:1.介紹園區——欣賞金雞湖景色——沿邊線走一圈。板書:邊線

  2.來到二實小,指出足球場的邊線。

  3.宿舍門牌的邊線。

  【周長】

  1.老師指數學書封面的邊線,老師示范,學生跟著老師摸一圈

  2.請同學摸一下其他物體的邊線。(數學書,文具盒,黑板等)

  3.完成書62頁/2上描出每個圖形

  【課 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周長,研究周長。板書: 周長

  【活動一】

  1.出示:樹葉 硬幣 名片 用直尺能直接測量哪個物體的周長?

  2.學生測量名片的周長。

  3.p61試一試

  4.p62頁想想做做4

  【活動二】

  測量樹葉、硬幣的周長

  【應用】

  1.討論:如何測量金雞湖、足球場、門牌的周長。

  2.數學小知識:測量地球的周長。

  3.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認識周長

  執教: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單國紅

  一、課前談話,創設情境。

  師:你知道單老師來自哪里?

  生:蘇州。

  師:蘇州的工業園區,現在單老師帶著大家到那里游玩一下。(欣賞蘇州工業園區景色)

  師:蘇州的金雞湖是蘇州有名的湖泊,比杭州的西湖還要大,這里的景色非常優美。

  看——(出示金雞湖景點地圖,有水巷鄰里、城市廣場、湖濱達大道、金雞湖大橋、現代廣場、國際博覽中心、望湖角、金雞墩。)

  師:你想到哪里去游玩?

  生說景點名稱,師點擊介紹景點情況。

  二、認識周長。

  師:金雞湖的景點很多,你怎么走可以一個不拉?

  生:可以繞著它的邊走。

  師:(電腦勾勒金雞湖的邊)這就是金雞湖的邊線。我們學校在金雞湖的東邊,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操場畫面)這是我們學校的的操場。你能指出足球場的邊線嗎?

  (生指出足球場的邊線。)

  師:足球場里面還有很多線,也是它的邊線嗎?

  生:不是。因為這些線在周長的里面。

  師:再一起到宿舍去參觀。這是命名為玲瓏灣的房間,它的邊線在哪里?

  (生指出房間門牌的邊線。)

  師:剛才我們到操場、宿舍找到了一些物體的邊線,其實物體表面都有它的邊線。拿出你的數學書,你能指出它的邊線嗎?

  (學生指數學書的周長)

  師:三角尺有邊線嗎?

  (學生指三角尺的周長)

  師:生活中其他的物體你也能找出它的邊線嗎?

  (學生指鉛筆盒、桌子、黑板、橫幅、窗戶、貼花紙、電燈的邊線。)

  師:看來物體的表面都有邊線。我們把它們畫下來看,這些圖形有邊線嗎?你能描出它們的邊線嗎?

  請你選兩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描出它們的邊線。

  (學生在作業紙上描。)

  師:誰愿意把你描的邊線上來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所描物體的邊線。)

  師:物體表面它一周的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指幾條邊的長度?

  生: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指它四條邊的總長。

  師:那么這個半圓形的周長是什么呢?

  生:半圓形的周長是一條橫線和一條曲線。

  師:梯形的周長呢?

  生:四條直直的線。

  師:這個房子的周長呢?(生答略)

  師:這個腳印的周長呢?(生答略)

  三、測量周長。

  師:(邊說邊出示)老師帶來了一張名片、采來的樹葉、一個硬幣,它們的周長分別是什么?(生分別指出三個物體的周長)

  師:你認為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呢?

  生:名片的周長長一些,硬幣的周長最短。

  師:文具盒中有測量周長的工具嗎?拿出來看看,你認為用這些工具最容易測量的是哪一個周長?

  生:名片的周長最容易測量。

  (學生四人小組,量出老師名片的周長。)

  生1:我們一組先量長度是9厘米,寬度是5厘米,9加5等于14,有兩條長和兩條寬,就是28厘米。

  師:(邊指邊說)他們通過直尺量出了這條邊是9厘米,這條邊是5厘米,然后再算出周長。

  生2:我們一組計算方法不同,先量長兩個9厘米,寬兩個5厘米,就是28厘米。

  師:他們也是只測量了兩條邊的長度,然后根據長方形的特征算出長方形的周長。有測量4條邊的嗎?

  師:請你測量出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的周長。

  (學生獨立測出書上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是多少。)

  師:三角形的周長是怎么得到的?

  生1:三角形的周長是13厘米,先算出長的邊,標上去,是5厘米,這條邊4厘米,這條邊3厘米,合起來算出是13厘米。

  生2:他算錯了,5加4加3是12。

  師:四邊形的周長呢?

  生1:最長的邊是3厘米,最短是1厘米,上面也是3厘米是7厘米。

  生眾:錯了!

  生2:它有4條邊,3加3加2加1是9厘米。

  師:哦,少算了一條邊,周長應該是圍成它一周的四條邊的長度。

  師:下面老師給你一些圖形各條邊的長度,請你用合理的方法算出來它們的周長。

  (出示一些標注各邊長度的圖形——

  ○1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加5加6。

  生2:5乘2加6

  生3:把6比作5,3個5是15,加上剩下的1是16。

  ○2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1:周長9厘米,3乘3是9厘米。

  生2:3加3加3是9厘米。

  生3:2乘3加3是9厘米。

  ○3平行四邊形:3厘米、3厘米、4厘米、4厘米。

  生1:4加4等于8,二三得六,合起來是14厘米。

  生2:兩個3加4等于14(厘米)。

  生3:3加3加4加4。

  生4:三四十二,加退掉的2是14。)

  師:剛才我們通過測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體的周長(板書:“測”和“算”)。那么這兩個物體你為什么不能用直尺測量周長呢?

  生1:硬幣是圓的,直尺不是圓的。

  生2:可以量直徑。

  師(驚訝狀):都知道直徑了!

  生3:量時做記號,就可以了……

  師:看來有的同學想出來了,要把這些彎彎曲曲的線變成直的線,然后再測量就可以得到它們的周長了。

  師:可以用他們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好辦法,從中挑選一個(硬幣和樹葉)小組合作測量出它的周長。

  (小組活動)

  師:哪些同學是測量的硬幣的周長的?介紹一下?

  生1:因為硬幣很薄,我們把它摁在桌上,一個同學用線圍它的邊,再拉開是7厘米5毫米。

  生2:我們也是量硬幣,用另一種方法,把線圍一圈再用剪刀剪斷。

  師:有沒有同學量的是樹葉的周長?

  生1:把樹葉對折,是兩個這條邊的長,量出一個就可以了。

  生2:用線繞樹葉,是16厘米5毫米。

  師:除了用“圍”的方法(板書:圍)可以幫助測量硬幣的周長,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疑惑狀)

  師:其實還可以用“滾”的方法(板書:滾。)。(教師教“滾”的方法:在硬幣上作好記號,滾到那里停下來。學生用滾的方法試一試。)

  四、周長測量的實際運用。

  師:通過滾動的方法、圍的方法,可以得到這些物體的周長。那么剛才我們認識了足球場的周長、門牌的周長、金雞湖的周長。你認為用怎樣合理的方法可以測量它們的周長呢?

  生:門牌號用線繞一下線,再量。

  生:足球場用尺量。

  師:要用很長的尺量,用怎樣的尺呢?

  生:卷尺!

  師:金雞湖更大,它的周長怎么測量呢?相互討論討論,看哪一組的方法好。

  生1:我們用卷尺量,作記號。

  生2:金雞湖彎的,我們可以量。

  生3:我們走一步是1米,只要看走幾步,就知道了。

  師:這是一個好辦法,數學上叫步測。

  生4:我用真實的方法來測量。不是數學方法。我只要問一下那里的人。

  生5:我只要去看一下路牌,上面會有多少米。

  師:要測量比較大的物體的周長看來比較困難。但是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數學家測量了地球的周長。你想知道他是誰嗎?

  師: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就有一數學家叫埃拉托斯芬……(結合電腦演示介紹)。

  師: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測量物體的周長。比如說,花壇的周長、手絹的周長、跑道的長……師:還有爸爸媽媽帶我們到商場去買衣服、褲子,要測量——

  生1:胸圍。

  生2:還有腰圍。

  師:誰來演示一下?(生上臺操作演示)哦,這樣就得到了他的腰圍。

  師:這兩天我們最關心的就是神舟六號。(出示神六軌道圖片)它飛行的軌道一周長是……

  神舟六號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航空事業有了新的突破。我們要把基礎打好,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下課!

  說課 反思

  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單國紅

  說教材:

  內容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61、62頁。

  “周長”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知識領域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對于“周長”的教學應在學生探索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密切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和圖形,通過觀察與積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長”,從而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圍、量、算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彼此交流,測量、計算一個圖形周長的方法,并鼓勵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活動中鞏固對周長的認識,發展數學思考,并為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研究進行準備。

  說目標:

  1. 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說教法:

  一、通過“生活——數學——生活”的教學結構,從而體現數學的生活性,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的數學理念。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數學新課程理念之一,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游覽金雞湖為主線,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親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長的含義、探究周長的求法。課的一開始,游覽金雞湖切入口,認識物體表面的邊線,從而引出“周長”。接著,通過指現實中有關周長的事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周長的含義,與此同時體會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因此,課的結尾,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二、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圍一圍、滾一滾等活動,使學生體驗“做數學”的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本課安排了感知和操作兩個層面的活動。第一層面是感知層面的活動,這里分為兩次層次,先通過教師范例和學生自己舉例讓學生充分感知,為過渡到抽象的符號性奠定堅實的感性基礎。接著,通過遷移類推讓學生自己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感知平面圖形的周長,這樣,幫助學生從實物到平面圖形建立完整的周長概念。第二層面是操作層面的活動,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求名片、樹葉、硬幣周長的方法,活動前提供一些材料,在教師地適當引導下學習數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后讓學生匯報各自的發現,在多種方法的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造,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三、在練習設計上,注意開放性和實用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這個主要體現在以量、算為主要地數學方法,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其次測量周長方法上,也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滾、繞的方法重在得出,不求嚴密、規范。并要求學生進行拓展,如測量金雞湖的周長等,同時引入古希臘科學家測地球周長的小知識,感受數學文化的價值。最后聯系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意識。

認識周長實錄及反思(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認識周長說課稿(通用11篇)

    一、說教材1、說課內容:蘇教三年級(上冊)p61~62《認識周長》。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

  •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通用6篇)

    課題名稱:認識周長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41頁。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滲透化曲為直、平移的數學思想。...

  •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通用9篇)

    課題名稱:認識周長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41頁。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滲透化曲為直、平移的數學思想。...

  • 認識周長(通用15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第2課時:認識周長)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 認識周長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

  • 因開放而深入--―《認識周長》教學隨感(精選7篇)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教材。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不揭示嚴格的定義,但要求通過教學對“周長”留下深刻的痕跡。...

  •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寫好教學反思對老師來說也很重要,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認識周長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認識周長教學反思一《認識周長》這節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

  • 三年級上《認識周長》導學案蘇教版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39、40頁。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 《認識周長》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認識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的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

  •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認識周長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41頁。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2、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滲透化曲為直、平移的數學思想。...

  • 《認識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蘇教三年級(上冊)p61~62《認識周長》。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

  • 認識周長

    教學內容: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三年級(上)》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 認識周長教案2

    教學內容:三年級認識周長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測量和計算一些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2,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總結等數學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經理周長高年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3,在學習活動中...

  • 2、認識周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第2課時:認識周長)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2

    青口鎮中心小學 張麗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61,62頁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3...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平昌县| 江门市| 固安县| 基隆市| 邢台市| 团风县| 石狮市| 边坝县| 江口县| 手机| 楚雄市| 晋州市| 巴林右旗| 高密市| 清流县| 太仓市| 淮阳县| 米泉市| 乌什县| 泾川县| 油尖旺区| 共和县| 卓尼县| 邯郸县| 沭阳县| 无锡市| 密山市| 阿城市| 岱山县| 四子王旗| 汪清县| 阿克| 西藏| 万宁市| 东源县| 凤凰县| 通许县| 长汀县| 肥乡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