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通用4篇)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 篇1
教學內容:p24 例2,例3 p25-26 練習六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
2,使學生能結合情境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3,結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連續退位減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早上,我拿著一張100元的錢去買早點.一塊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務員沒有足夠的零錢,怎么辦呢 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師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換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給服務員10元,服務員找回4元,我還剩90+4 =94元.將100-6列成豎式再回顧一下思維過程.
二,新授:
1,教學例2:507-348=
(1)學生嘗試計算.
(2)分析: 要從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辦 十位退1后剩幾 百位上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計算上與517-348有什么不同
(4)筆算702-564,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過程.
2,教學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一, 你會計算嗎 你有幾種算法 學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試一試:800-695=
3,比較兩題計算上的相同點,小結并揭示課題.
三,反饋練習
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運用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表揚正確率高的同學 .
四/小結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提倡算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檢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我們學習了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退位減法,大家學得非常認真,掌握得很好,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把例1:517-348=改成507-348=),你們想不想幫助老師解決?
2、提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想一想, 并說一說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呢?
(2)出示學習目標:
a、用豎式計算時,被減數中間有0該怎么減?
b、被減數中間有0跟無0的算法有什么異同點?
二、展示成果,激發沖突。
1、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2、組內合作,質疑問難。教師參與到學生小組交流活動中,適時調控合作時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識。
①小組派出代表匯報小組探索所得。
②小組派出代表匯報小組困惑問題。
③小結:在計算中,被減數中間有0,退位后,計算時要用9減。
4、教師質疑,再次激發沖突。
被減數中間有0、末尾也有0,如:500-185=,你會算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有哪些計算方法?(口算、筆算、估算驗證)
(1)想想:運用學過的知識,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這道題呢?分小組合作學習,把你的想法同小組的同學說說。
(2)班內匯報交流。
方法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方法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方法3:500-200=300,300+15=315
方法4: 500
-185
315
(3)觀察思考:在計算中,被減數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發現了什么?(0退位后,計算時要用9減。)
三、解決問題,擴展延伸
1、計算下面各題。
602-189 805-496 900-325 400-123
2、完成練習六第四題。(學生獨立解答,填在書上,集體訂正,全對的同學給予獎勵。)
3、思維訓練:被蓋住的數字是多少?
8□□ □ □ □ 3 0 7
- 2□8 -1 2 4 -□4□
6 6 2 3 6 7 1□ 8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這節課我們再次學習了減法,你知道了什么?(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退位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點點清楚,哪一位頭上有一點要減1后再計算。)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 篇3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一)
教學內容:P22-23 例1及“做一做”
三維目標: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同時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2、聯系實際,初步滲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老師想請同學們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圖)
昆明的旅游景點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點是三塔、麗江的旅游景點是玉龍雪山。
1、 你還觀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 師:大理到麗江有多遠,我們可以通過畫線段圖來理解。
3、 3、學生估算大理到麗江,匯報估算的方法。
4、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在小組中討論。
5 1 7 十位退1后能減4嗎?怎么辦?
— 3 4 8 百位退1給十位,這時十位上是幾?
1 6 9 十位上的6是怎樣算出來的?
5、“做一做”
6、 學生討論計算的方法和注意點,教師小結后揭示課題。
二、鞏固練習
1、練習六的第1題,把小蜜蜂和相應的花連起來。
2、用數學:第2題。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道題,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兩個問題,集體訂正。
三、全課小結
教學后記:
第五課時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二)
教學內容:P24 例2、例3 P25-26 練習六第4-6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正確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
2、使學生能結合情境進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
3、結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連續退位減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早上,我拿著一張100元的錢去買早點。一塊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務員沒有足夠的零錢,怎么辦呢?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師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換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給服務員10元,服務員找回4元,我還剩90+4 =94元。將100-6列成豎式再回顧一下思維過程。
二、新授:
1、教學例2:507-348=
(1)學生嘗試計算。
(2)分析: 要從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 ,怎么辦? 十位退1后剩幾?百位上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計算上與517-348有什么不同?
(4)筆算702-564,讓學生說說計算的過程。
2、教學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你會計算嗎?你有幾種算法?學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組交流。
(2)學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試一試:800-695=
3、比較兩題計算上的相同點,小結并揭示課題。
三、反饋練習
練習六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讓學生運用估算大致檢驗一下答案的正確性。表揚正確率高的同學 。
四、全課小結
教學后記: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三年級上冊22——23頁例1和做一做。
教學目標
一、智能目標:
1、使學生掌握連續退位減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萬以內的連續退位減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
3、培養學生的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情感目標:
1、結合云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知道我國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2、聯系實際,滲透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3、讓學生在活動中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三位數減三位數連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86-37 73-28
指名板演,大家齊練。
2、提問: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這兩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談話:同學們,我國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其中云南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欣賞云南的自然風光。(課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風光圖片,結合圖片介紹云南的主要旅游景點。)
2、交流體會。
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些什么嗎?
告訴學生:我國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同學們要好好學習,掌握各種本領,長大后把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富強。
3、出示例圖,教學例2。
(1)提問:這幅圖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說明:大理到漓江有多遠,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來理解。
示范畫線段圖,逐段出示相關數據。
分析提問:整條線段表示從哪里到哪里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這條線段分成了幾小段?哪兩小段?已經知道了哪段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大理到漓江還有多遠?怎樣列式?
指名口答,板書算式:517-348
(3)估算。
提問:你能估算出這題的結果大約是多少嗎?
學生嘗試估算。
你能把你的估算方法說給小伙伴們聽聽嗎?分組交流。
指明匯報。結合不同的估算方法讓學生討論:怎樣使估算的結果與計算的結果更接近呢?
指出:把517看作500,把348看作與它接近的350,這樣估算出的結果與計算的結果更接近。
(4)教學筆算。
你能在書上接著計算出這題的結果嗎?學生嘗試計算。
把你的計算方法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指名匯報:教師演示筆算過程。
結合演示提問:十位上該怎樣減?十位上不夠減怎么辦?
向百位上借1后十位上又該怎樣減?
百位上應該如何減?
得出:十位上不夠減要向百位上借1,在十位上加1然后再減。
(5)小結計算法則。
結合豎式提問:個位上的9是怎樣得來的?
十位上的6又是怎么得來的?百位上為什么要寫1?
通過剛才的筆算,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小結:(強調)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借1。在連續退位減計算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能忘記先減去借走的1。
三、 自主練習,加深鞏固
1、出示(做一做)主題圖。
告訴學生:這是一張統計圖。
提問:你能從圖上得到哪些信息?
2、看圖提問題。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指名提問題,教師逐一板書。
3、解答問題。
(1)解答用減法解答的問題。
提問:哪些問題要用減法計算?怎樣列式?你能計算出結果嗎?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師生評議。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2)解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