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年、月、日(精選9篇)
認識年、月、日 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年、月、日之間關系的過程,知道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2. 使學生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教師介紹自己出生的年、月、日。請學生介紹出生年、月、日。(出示新中國成立的圖片)講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出示“神舟六號”飛船升空圖片)講述:2005年10月12日,我國“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
2. 提問: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新中國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哪些時間單位?(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 探索
1. 回憶。
提問:關于年、月、日,你們已經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酌情板書。如:1年有12個月,每個月可能有31天、30天、28天、29天,1年有365天、366天等。
再問: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怎樣的一段時間是一年、一個月、一天嗎?(如果學生一時不會回答,教師可以舉例啟發:從去年春節到今年春節是一年)
設疑:我們已經知道一年有12個月,還知道有些月份的天數是不一樣的。那么,關于年、月、日還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
2. 探究一。
出示2006年月歷,提問:2006年1月有幾天?1月1日是星期幾?
談話:你能把自己的生日在年歷上圈出來嗎?先自己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
活動:觀察年歷,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入書上的表格中。
指名說各月的天數,教師在放大的表格中填寫各月天數。填錯的學生訂正。
用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先提出第一問,再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酌情提出其他問題):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全月有31天的是哪幾個月?全月有30天的呢?哪個月的天數比較特殊,有多少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有12個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
28天:2月
講解: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在“31天”前板書: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在“30天”前板書: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 探究二。
活動: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交流:觀察涂色后的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會發現:12個月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和2月;大月中前4個是連續的單數,后3個是連續的雙數;7月和8月是連續的兩個大月……
為便于學生記憶,可以與生活聯系:7、8兩個月都是大月,正好是放暑假的時間。如果學生提不出這些發現,則啟發學生去發現并把規律表達出來。
根據學生找到的規律,出示兒歌:“要找大月你記住,7、8兩月挨著數,7月以前找單數,8月以后找雙數。”讓學生讀一讀。
提問: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嗎?
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討論下面的兩種記憶方法:
(1) 啟發學生想到:小月只有4個月,可以用“記少不記多”的方法來記。
(2) 利用拳頭記憶。如果學生中有人知道如何利用拳頭來記憶的,可以請他們教其他的同學。如果學生不能主動提出用拳頭記憶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書上第18頁的拳頭圖,自己研究如何用拳頭來記憶,再請一個學生作示范,全體齊數。然后同桌合作,一人數,另一人檢查。
4. 游戲練習。
游戲一:“起立坐下”。游戲規則: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師任意報一個月份,是大月的男生起立,是小月的女生起立。(把2月留在最后報,并追問:為什么都不起立?)
游戲二:“左手右手”。先請生日在大月的同學舉左手,再請生日在小月的同學舉右手。最后請大家猜“兩次都沒有舉手的同學是幾月份出生的”。
5. 探究三。
提問:我們常說一年有365天,那么,這一年有365天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學生獨立計算2006年全年的天數。然后同桌間交流自己的算法。
展示學生的算法和結果,并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意思。
估計學生這樣計算:31 × 7 = 217(天),30 × 4 = 120(天),217 + 120 = 337(天),337 + 28 = 365(天)。
提問:能再算一算,全年有多少個星期,還多多少天嗎?
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交流。
三、 應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再組織反饋。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一個要求,并組織反饋。再讓學生合作完成第二個要求,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教師逐步出示以下表格。(每年的紀念日和日期)
四、總結
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認識年、月、日 篇2
大班數學活動——
一.情況分析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
根據大一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為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余地。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03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小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頂小的月是幾個?有多少日?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5. 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了解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參觀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認識年、月、日 篇3
教學內容
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17頁例題以及第18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利用同伴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3.在從年歷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記憶大月、小月的月份。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黃色、藍色彩筆各一枝。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1、了解年月日是常用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們教室里有鐘,估計學生會去看鐘,然后說出是幾時幾分)板書:*時*分,補充:平時說時間,一般不帶秒。那今天是幾月幾日呢?隨學生回答并板書:*月*日,補充:為了說得更明白,我們還可以加上年,并板書成:*時 *分 *秒 *年 *月 *日指出:年月日和時分秒一樣,它們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名稱。想一想,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名稱,那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時分秒是較小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是較大的時間單位。)2、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3、學生討論、交流:可我知道大家對這知識并不陌生了。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教師巡視)剛才我聽到大家說得很多,老師希望你在交流的時候能適當地組織組織,把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說,行嗎?全班交流。(老師注意學生發言中的一些可利用部分,并適當板書。)教師:剛才我們同學說得是不是都是正確的?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它們?引導學生借助年歷卡驗證發言。二、探究新知。 估計學生能說到的相關知識點:1、一年有12個月。(讓學生很快地看一下年歷,檢查是不是12個月。再次確認“一年有12個月”)2、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查一下年歷,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小月?把它們填在表格里。)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認識年、月、日月份123456789101112天數 指出: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二月呢?(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這大月、小月和二月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拿出彩筆,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你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質疑:為什么二月份的天數最少?為什么7月、8月連續兩個月都是大月?……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出羅馬皇帝的故事。傳說在公元46年,古羅馬皇帝凱撒在修改歷法時,規定每年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大小各六個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記住。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減去一天。減哪個月合適呢?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決,人們都希望二月能快點過去。于是,就從二月中減去一天。這樣,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來,有一個叫奧古斯都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凱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凱撒有同樣的尊嚴,就蠻橫地把八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還將下半年的十月和十二月都改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為小月。而八月份多出的一天也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平年2月變成28天,閏年也只有29天了,并且沿用至今。現在你能記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了嗎? 當然你們以前可能還學到過別的方法記,誰愿意來說一說?3、一年有365天。我們平時一般都說一年有365天,現在請大家根據每個月的天數,來算一算,2005年是不是365天。學生獨立計算,并選擇不同算法交流。可能出現連加,可用來檢查每個月依次的天數是否記對了。也可能是31×7+30×4+28,可用來讓學生知道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還有一個特殊的二月。三、鞏固應用。1.做“想想做做”第1、2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對于你來說,這一年里還有哪幾個比較重要的日子,把它們圈出來。告訴同桌,這個日子對你來說是什么意義。(可再追問:所在的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為什么?)2.介紹身份證號碼:(1)有這樣一張身份證號碼:320522198203191049,讀一讀,你有什么感覺?(很長,記不住)老師教你來認識一下:每個成年人都會有一張身份證,不管里走到哪里,它都會跟著你,而且這個號碼是永遠不會改的。從1999年10月1日開始,用新的身份證編排系統,它有18個數字組成。前面的320522是表示地區,我們太倉就用這6個數字表示;后面緊接著的8個數字,分別表示該人出生的年月日,這個人就是在1982年的3月19日出生的。104,這三位是順序碼,是一個雙數,說明這人是個女的,如果是男的就該用單數,最后這個“9”是檢驗碼,由電腦系統生成,有的人最后這位是字母“x”,其實它想表示的是數字“10”,但如果用數字“10”的話就變成了19位了,所以用“x”來表示,它在羅馬數字里就表示“10”。(2)看了這個介紹,你能想出等你成年后,你的身份證號碼可能是怎樣的嗎?寫一寫。(3)警方在一次搜查中,查到這樣幾張身份證,你看有問題嗎?320522690230131 320522700101104 320522710931102 3205227213181023、拓展練習。(1)小紅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完整的兩個月,你知道小紅是哪兩個月去外婆家的嗎?(2)小麗在奶奶家連續住了兩個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四、課堂總結。 了解年月日的形成:讓我們走進浩瀚的宇宙,看看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 多媒體課件演示:〖呈現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轉,地球自轉畫面,最后定在地球自轉畫面上〗 師:地球在不停的轉動,每自轉一周,就形成一日。 月亮繞著地球轉,每轉一周是一月。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周是一年。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了年月日(可視剩余時間,結合板書把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完善)剛才我們看課件演示的時候,知道是地球繞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365天,可實際上,科學家經過測定,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并不是正好365天,而是365日5時48分46秒,這樣每年都會多出來的5時48分46秒該怎么解決呢?同學課后討論一下,也可以查資料或是預習后面的書,看能否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認識年、月、日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閏年有關知識;
2、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天數,能初步判斷某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判斷平閏年。
【教學難點】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懂得四年一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時間單位?
2、除了時、分、秒外,你還知道哪些時間單位?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年、月、日。(板書:年、月、日)
二、進行新課
1、年、月、日的知識跟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那么經過多久為一年呢?
問:①從春天到夏天到秋天,最后到冬天,這段經過的時間是________?
②誰能用你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經過多久為一年?一月呢?一日呢?
2、你們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識呢?小組內交流后,推代表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板書。
師生一起用年歷卡驗證剛才的知識。
3、再仔細觀察一下年歷卡,你還能從中發現什么?
出示:十年月份天數表1992年-2001年
觀察這些年份里的情況跟剛才的是否一樣?
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年份不同了,但1、3、5、7、8、10、12 月總是31天,所以稱它為大月。(板書:大月)4、6、9、11月總是30天,稱它為小月。(板書:小月)。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較多是幾天的?較少的是_________?
教師指出: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是閏年。(板書:平年、閏年)
4、師介紹左拳記憶法。
指名數。
5、練習:①你出生在幾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②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11月30日后一天是( )月( )日
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
③游戲:老師報月份,是大月男生起立,是小月則女生起立。
6、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天數。
提問:有人說一年有365天,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呢?咱們來算一算2000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樣算的?
7、判斷平年、閏年
提問:怎樣來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呢?
(出示:1991~2002年各月天數表)
問: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用一個能正好框出4年年份的長方形框,逐格下移,讓學生看出每4 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邊移動邊問:框內幾年?有幾個閏年?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板書:每4 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
閏年年份與“4”的關系非常密切,它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將一些年份數除以4,看看,能不能找到規律?
出示:1992÷4 1996÷4 1994÷4
2000÷4 1993÷4 1999÷4 (分組計算)
討論:①閏年、平年年份數除以4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②給你一個公歷年份數,如1932年,怎樣判斷它是平年,還是閏年?
教師小結:閏年的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而平年的年份數除以4有余數。
練習:判斷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949年 1840年 1921年 2100年
2001年呢?看書p45最底下兩小字。
所以,剛才我們說,每4年只有3個平年,一個閏年是通常情況下。(板書:通常)
8、認識世紀、季度
日常生活中還聽到“世紀”“季度”這樣的詞,那么什么是世紀?一年有幾個季度呢?季度又是怎樣劃分的呢?
自己讀一讀書上45頁最后兩小節。
問:比年大的時間單位是什么?一個世紀有多長?(板書:100 年是一個世紀)
說明:從2001年開始,我們已進入21世紀。
提問:一年有幾個季度?(板書:4個季度)這四個季度是怎樣劃分的?
三、課堂練習
1、練一練
2、練習九1、2、3、
四、課堂小結
說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說明:一日與“小時”有什么關系呢?這是我們后面要學習的內容。
認識年、月、日 篇5
《年月日》教學的重點是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同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重視了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原有的基礎。本課“年月日”的知識,對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絕不是一張白紙,因此在導入新課時與學生交流了有關年月日的信息后再進行新課的教學,把知識蘊含于學生具體活動的經驗背景之上,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欲望,并且使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并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自學,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還可以用拳頭法。在教學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數學小游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學生在游戲中加深了對大月小月的記憶。
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備課時預設的不夠充分,以致課上出現的突發情況應對不夠及時,解決繁冗。
2、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不能很好的給予評價。
3、左拳記憶法在講授時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給學生會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節課練習較少,學生動筆的不多。應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
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認識年、月、日 篇6
教學反思一
這次數學活動,我精心設計了三個實踐環節,每一環節都是環環相套,層層遞進。活動開始,我神秘地說要與數字朋友做游戲,孩子們注意力一下子給吸引住了,通過讓幼兒認認、想想 、說說數字,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擴展性思維.接著讓幼兒進入一個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媽媽帶著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進行著有趣的游戲,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間的關系,了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開了一個展覽會,孩子們更是樂開了天更重要的是這個情境激發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發現,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數學《認識日歷》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日歷 掛歷 臺歷等來讓幼兒認識日期,查閱日期.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幼兒的教育內容必須生活化、游戲化、社會化。“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創設出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應該讓學生懂得:生活就是數學學習的課堂,數學學習就在廣闊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長中。
教學反思二
這是一個數學活動,目標是讓幼兒認識年歷,知道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有什么不一樣的。這對于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為了使幼兒學起來更容易,課前我請他們準備一份XX年的年歷,在準備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已經先預習起來,在家長的幫助下,我看到他們帶來的年歷中有的已經把重要節日圈畫出來了,可有的小朋友根本連年歷都沒有帶來,面對這種水平不一的孩子們,我想他們可以結成一組,會的帶不會的,這樣大家學起來就快了,在他們一組上,我放上了一個大年歷,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么是29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告訴他們一句歌謠: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反應快的孩子一下就明白了:哦~~原來這些月是31天呀!我請他們來驗證一下,看看老師說的這個歌謠準不準確,孩子們又興高采烈地翻起年歷來了。
在這個活動中,我沒有填鴨式地灌輸給孩子這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請他們動手,在玩中發現奧秘,比如說月中多少天這個難點,我用一句歌謠簡單概括,并且請他們來檢查我說得對不對,在他們檢查的過程中,他們理解這句歌謠并且加深了印象。對于這個活動,雖然還有個別孩子沒有完全掌握,但是我能肯定的是,能掌握的孩子這一輩子都能記住這個難點,并且還能把這個歌謠傳播給其他孩子。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著在年歷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剛開始有指錯的現象,但是練到第5、6個節日的時候,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還很迅速呢!剛開始指是一組中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帶頭,后來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煉了,于是我說:現在交換一下,讓剛才還沒有動手指的小朋友先指。這下,小朋友們玩得更熱火朝天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這節活動才能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認識年、月、日 篇7
《年、月、日》是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認識年月日,這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學會這么多知識點呢?
我先讓孩子們提前預習,并查閱有關資料,寫出預習提綱。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教學的重點定位于: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一節課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比較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
在本課中,我通過猜謎語導入,出示日歷,引導學生觀察,并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細心觀察自己帶的年歷,然后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因為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教學是一個發展的、生成的過程。
在教學大小月之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我還安排了數學小游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同學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學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么?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年、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最后我又出示192019年,學生判斷后全部表示是平年,大部分孩子說是閏年,個別孩子說是平年,到底誰說的對呢?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于是出示兒歌: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但是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
在練習環節設計了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間嗎?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19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什么時間?1949年10月1日,并借機練習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
教師要真正成為引導者。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舞臺上,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認識年、月、日 篇8
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年月日
一.情況分析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
根據大一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為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于理解,為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余地。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03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小月房子有哪幾個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頂小的月是幾個?有多少日?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5. 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了解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參觀展覽會。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認識年、月、日 篇9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都是新中國的小主人,誰知道,新中國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師:你們還記住了哪些難忘的日子?
師:剛才同學們所說的每句話都提到了哪幾個相同的字?(師揭示課題)
二、觀察年歷,探究新知
1、認識年歷。
師: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有些同學已經知道了一些,誰愿意說一說?
生:(自由發言)
師:想知道更多的知識嗎?大家都帶來了年歷卡,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認真仔細地觀察這些年歷卡,看看還能發現什么?同時把書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生:(自由發言)
2、教學大月、小月
師:你們能根據每月天數的不同,對十二個月進行分類嗎?
生:(自由發言)
師: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上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師: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方法一:用左拳記憶法。
方法二:歌訣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游戲:老師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學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學評析:
本課教學設計體現了這樣一個理念: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基本理念,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把握好教學目標,當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達成教學目標時,教師只要擔任好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即可;當學生在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