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通用7篇)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1
各位老師,上午好。崔巒先生曾說:“簡簡單單教數學,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我認為數學就要回歸這樣一個常態教學之中。并且在課中身體力行!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花邊有多長》這一課的設計,我們打開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5單元的“花邊有多長”,就會發現教材通過生動的場景,直觀的圖畫,展示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指導過程,教材中安排了圍一圍、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的周長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俗話說:“高樓大廈平地起”。掌握并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將為今后長方形的面積和其它圖形的周長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使學生理解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課的關鍵,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的情境,通過動手實踐,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能力目標:在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初步的分析、估算、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文化性,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于創新的精神,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正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生動描繪。在《花邊有多長》的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我為學生構建了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親歷過程、體驗成敗,融入到自主探究的情境中去。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在自由空間中“表露”,在互動交流中“發現”,,在生活體驗中“感悟”,在開放思維中“碰撞”,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記得《實話實說》欄目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描繪他心目中的課堂的:讓課堂活起來,讓我們動起來。質樸的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確,課堂本就應是一個充滿靈氣的活動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下面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濃妝淡抹總相宜——創設情境,構建“對話”平臺。”
教師要有成本觀念,讓有限的教學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而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本課入選為06年省小學數學年會教學評比一等獎,定于在莆田的南門學校作公開教學,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就尋找了校園中的美景大門等——這一最貼近他們生活的素材(播放課件),通過兩張相片的對比,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有意識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聯系起來,這樣既符合知識產生和發展的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學習。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體驗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形象地初步感悟長方形的周長。并適時質疑:“得準備多長的花邊才能夠既夠用又不浪費呢?”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便于調整后面的教學進程。
第二環節:“筆有千鈞任欷張——探索空白,豐富“體驗”過程。”
有道是“水本無華,相漾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發靈光。”
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充分的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引領學生(根據導學提綱自主探索、討論辯論、交流歸納真正理解------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充分的體驗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從“估一估”到“量一量”、“算一算”是經歷一種由猜想到實踐論證的過程,“估——量——算”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其中“量”起著重要作用,“量”驗證了“估”,同時“算”又使“量”從直觀走向了深化,為學生知識的系統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結合他們的想法,課件直觀演示)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說說各種算法的想法。(結合他們的想法,課件直觀演示)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明確不管用哪種方法計算,都是求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總和。通過比較,得出最優化的計算方法:(長+寬)×2這種最簡單并能迅速計算出結果的方法。教學中由于我引進了新穎別致的辯論形式,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每次面對一個新問題,學生都領略到了問題的沖突性與挑戰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們始終沉浸在思考的樂趣之中。
第三環節:“意匠如神變化生——多彩練習,深化“新知”運用。”
數學教學,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使學生“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回歸生活。因此,我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層次的有趣的練習。有:
辨析練習:看圖形,算周長。快速搶答等;
情境練習:螞蟻大比拼;小學生由于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束縛,解答數學問題時,往往依據數學問題外的特征來識別,容易造成狹隘的思維定勢。故此,我有意設計容易產生偏差的練習題,誘導學生誤入“圈套”,落入“陷阱”,然后再充分利用課堂生成的錯誤資源促進學生反思、剖析、矯正,化錯為利,從而更加有利地領悟長方形周長公式這一數學知識。
創新練習:通過設計八一建軍節利用彩球來裝飾大門,計算彩球所需要圍的邊有多長這一問題?激起學生思考創新的火花,即是否計算大門四邊長度之和?下邊這條寬為什么不圍呢?在實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就讓數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因為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適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在這一環節中品德教育也為數學知識的呈現提供了載體,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問題是現實問題的一種表現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課件展示圍大門的圖)
拓展練習:讓學生課后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說生活中有關長方形的周長 ,寫一篇與長方形周長有關的數學日記。啟發學生新一輪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深化理解,使數學真正做到為生活服務!
總之,今天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精心設計教案的演繹過程,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告知”,而是一種學生通過學習實踐,實實在在的“親身經歷”的過程。本節課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征,設計貼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創新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以上是我對于本課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謝謝!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3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二、教材分析
“花邊有多長”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了解了長方形特點,學會了測量,了解了一些測量單位,并對周長已有了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計算花邊有多長的同時,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選擇較簡單的方法進行計算,也是今后學習計算其他圖形周長的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處于城鄉結合的地帶,全班56名學生,有三分之一來自農村,三分之二來自城市。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學生在學習基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兩年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合作交流的能力,對長方形、周長等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學中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探索,積極學習,在不同的認識水平下共同進步。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再過幾天學校就要舉行布置教室的展覽活動,看一看我們的這塊黑板該怎么裝扮一下呢?
生1:可以把黑板好好刷一遍。
生2:可以在黑板上畫上美麗的圖案。
生3:可以給黑板貼上花邊。
師:同學們的主意都不錯,如果我們要給黑板貼上花邊,那要準備多長的花邊呢?
生:可以先量一量黑板的周長。
(讓學生討論如何量黑板的周長。)
(二)探究新知
師:誰能說一說你打算怎么量?
生1:可以用皮尺繞黑板一圈看看有多長。
生2:可以用米尺把黑板的四條邊量出來,然后加起來就是周長。
生3:我考慮不用四條邊都量,黑板是一個長方形,我們只要量出它的長和寬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那現在各組商量一下怎么量,派兩名同學上講臺量一量,然后把黑板的周長計算出來。
(學生量的量,算的算,大多數學生都已算出結果。)
師:現在哪一組能匯報一下你們的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生1:我們組量的黑板長是350厘米,寬是125厘米。我們是把四條邊加起來計算的,350+125+350+125=950(厘米)。
生2:我們組量出黑板的長是35分米,寬是12分米。我們是把2個長和2個寬加起來計算的,35×2+12×2=94(分米)。
生3:我們量出黑板的長是35分米,寬是13分米。算法和上面的一組一樣,35×2+13×2=96(分米)。
生4:我們量的結果和上一組一樣,但計算方法不一樣,我們是先把一個長和一個寬加起來,再乘2計算的,(35+13)×2=96(分米)……
師:剛才同學們測量出的數據不一樣,但很接近,說明我們測量有一定誤差,這是允許的。同學們的計算方法也很多,都是正確的。那同學們商量一下你喜歡哪一種方法?
(學生們在小組開始討論幾種方法。)
師:誰愿意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方法?
生:我喜歡生4的方法,計算起來方便,兩步就可以算出來。
生:我喜歡生3的方法,看起來容易理解,容易計算。
師: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了有的同學喜歡用生3的方法,有的同學喜歡用生4的方法。你們能用喜歡的方法計算出你們課桌的周長嗎?
(三)運用提高
(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計算。教師巡視,同時給學生指導。)
師:誰能匯報一下你們的計算結果?
(學生匯報,全班進行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你用了哪種方法,與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現在自己喜歡哪種方法?
(學生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1出示課件,小白兔與小黑兔比賽的動畫場面,兩只兔子爭論都說自己跑的路程多,請學生給評一評。
2讓學生完成教科書47頁“做一做”。
求下面長方形的周長,看一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體現新課程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力求使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
2注重體現學生的合作交流,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小組合作,同桌合作,使學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決問題,提高認識。
3注重算法的多樣化與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能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學習,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斷發展。
本節課不足之處是,由于放手讓學生進行測量,學生不能很好地明確任務,出現了多次上黑板測量的現象,耽誤了一些時間。也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哪一種方法最簡便,有盲從的現象。
六、案例點評
本課教學努力體現了《標準》倡導的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節課教學設計自然、銜接連貫,其最大的特點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較強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合作交流學習數學,理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點評人:耿斌(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教研室)
七、編者點評
本節課的可取之處就在于情境創設以后,學生圍繞“黑板一周的長度是多少”這一問題,動手測量、計算、交流、分析,這樣教學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王老師在教學反思中提到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體會到計算周長哪種方法更簡便,認為是遺憾之處。編者以為這是正常的,應允許部分學生有一個消化的過程。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3
本課時是從周長概念的歸納,到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歸納,再到課末的匯報小結,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中,應該允許他們對數學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張揚學生的思維個性。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張揚學生思維的個性,致使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如我們在探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長+寬+長+寬”,有的是“長+長+寬+寬”,有的是“2長+2寬”,還有的是“(長+寬)×2”。以上多種思路的思維水平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我們是不是任由學生的喜好讓思維“維持”在各自的水平上?
這節課的重點是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我首先設計了一個情境。要開班隊會,讓同學們裝飾一下教室,為了使黑板看起來更漂亮,問問學生有什么好的建議,引出給黑板的周圍鑲上一個花邊會更漂亮些,問題是這個花邊要做多長呢?由此引出黑板的周長,于是量黑板的長和寬,然后通過小組學習、討論與交流,探索計算方法。在小組中,學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向同伴解釋,幫助他們澄清自己的理解,通過談話和傾聽來重構自己的觀點,在聽取同伴解釋過程中對自己的認知建構進行反思整理,在腦海里形成一種公認可行的辦法。像上面的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在不同的學生發表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后,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先統計了班上哪種方法是最多的;然后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理解各種思路;接著我讓學生討論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同時我統計了班上喜歡哪種方法的人最多,思路最簡潔?總結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長+寬)×2,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后我對思路繁瑣和學困生進行個別指導,盡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這樣做,創造了意義協商的機會,從而盡量達成共同的理解,這比停留于原有的個人解決方法更好。在適當的練習之后,周長公式的適時給出,也是對思維水平較高的學生的一個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形式的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地感受到了學生靈銳的思維給我心靈上的碰撞。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4
《花邊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是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算理,掌握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節課教學流程清晰自然、銜接連貫,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合作交流學習數學,理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主動權,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力求使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
課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以下問題情境:元旦就要到了,淘氣和笑笑的任務是布置、美化黑板。通過商量,他們準備在黑板上寫上漂亮的字,畫上美麗的畫,還想把黑板圍上一圈花邊,淘氣馬上就跑到超市去買花邊,可到了超市一看,花邊有好幾種規格,淘氣這才想起來自己忘了量尺寸,他打電話問笑笑,笑笑告訴他:黑板長34 分米,寬12分米,花邊到底要多長你自己算算吧。淘氣愣住了,花邊到底有多長?(師板書:花邊有多長)你們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情境創設以后,學生圍繞“黑板一周的長度是多少”這一問題,先估計,再動手測量、計算、交流、分析,這樣教學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與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能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學習,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斷發展。
學生個體在獨立探究中,應該允許他們對數學概念有多元的表征,張揚學生的思維個性。如在探究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長+寬+長+寬”,有的是“長+長+寬+寬”,有的是“2長+2寬”,還有的是“(長+寬)×2”。以上多種思路的思維水平不是在同一個層面上的,算法與解題思路多樣化之后,要進行意義的協商,引導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比如教學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時,在不同的學生發表不同的解題思路以后,我采用了借助實物(黑板)進行講解、借助課件進行演示這樣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分析、理解各種思路;接著我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為什么?最后我對思路繁瑣和學困生進行個別指導,盡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新的提高。這樣做,創造了意義協商的機會,從而盡量達成共同的理解,這比停留于原有的個人解決方法更好。在適當的練習之后,周長公式的適時給出,也是對思維水平較高的學生的一個提升,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數學的簡潔性和形式的美。
3、書上的題目數量少、形式單調,所以我就自己設計了一些拓展性的練習,以便學生學有所用。從課堂實際來看,學生確實完成了學習任務,也達到了要求,效果好。
不足之處:學生進行估計、測量、計算之后,沒有及時利用計算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5
《花邊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58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為了體現新課標理念,并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本節課努力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樣的學習模式,整個教學流程清晰自然,銜接連貫,其特點主要有。
1.創設鮮活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聯系生活
今天上課的主題是“花邊有多長”,從課題來看是很難確定具體的學習內容,所以開課時首先幫助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中的問題,那就在課題“花邊有多長”的下面直接揭示長方形的周長,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先學后教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多種算法基礎上,再進行反饋交流,最后進行算法的優化,因為算法的優化是建立在學生自主練習以后去體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從現實生活出發,力求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體驗學習的過程,學會學習的方法。課堂最后還留出十多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作業、自主學習。
3.注重目標的實現
書上的練習只有兩個小題,只是運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直接求出長方形圖形的周長,這樣的練習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就自己設計了一些練習,來保證學生練習的時間和練習的效率。練習有梯度,第一組練習是基礎題,運用公式直接解決問題,其它都是要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上完這節課后,我發現自己有兩個地方做得不足。
1.小組討論的內容有點偏離了教學重點,本節課小組討論的內容是“你認為哪種算法最簡便”,所以應把小組討論的內容放在用多種算法求出花邊的長度,然后把自己的多種算法在小組中交流,比一比誰的算法多。
2.在學生總結出求長方形周長的簡便算法后,老師忘記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為什么最簡便,應讓學生說一說認為最簡便的理由,讓學生進一步體會。
總之,通過這節課是教學,讓我得到了鍛煉,并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能力。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6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7頁花邊有多長(長方形的周長)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研究了長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長方形的周長的內容較少,主要是求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單一的教學肯定枯燥乏味。我認為學習是連續性的,是一個整體部分,教材的編寫是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將知識之間存在的不可分割的連續與整體,在平常的教學中應及時滲透相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在整體學習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所以本節課我的課題定在長方形的周長和計算。
重點:放在學生操作和交流中去體會長方形周長的概念。
從而自然的獲得求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要引導好學生獲得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和體驗,那么
難點:就是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手段來讓學生探索出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得出長方形周長的簡便算法。
2.能力目標:在研究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動手能力,以及圖形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創設師生互動情景,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以樂于和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
三.說學法
根據學法的知道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討論—操作—概括—檢驗—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分4個教學過程進行教學
(一)復習鋪墊
1、 復習長方形的特征
引導學生回憶一下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并要求學生用幾何畫版的方法進行驗證。
長方形的特征是學習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通過幾何畫版的方法復習長方形的特征,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后面的學習作良好的鋪墊。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個環節我打算用談話導入,根據我校申報“市一級”學校,各班出一期專刊,需要做一些花邊,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首先讓學生與同桌說說情境圖的信息和解決的問題,接
這個環節我打算根據我校申報“市一級”學校,各班出一期專刊,需要做一些花邊鑲在黑板上,(接著利用投影儀展示漂亮的黑板設計時,教師就提出:今天我們的任務是設計花邊有多長----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這個環節又分為4個層次
① 想一想,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動手量一量、算一算。(每組找2名學生到黑板測量)教師指導學生測量、記錄。根據每條邊測量的長度,小組討論怎樣算,再寫下來。
② 展示方法,講解方法
教師有意識請不同計算的學生到黑板板演,比較不同的計算方法,明確不管那種計算方法,都是求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總和,使學生熟悉長方形3的周長概念。
③ 小結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鞏固練習部分是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勞的階段。因此,需要為學生設計有趣的又具有教強的思考價值的練習。讓學生在輕松練習中他的收獲得到再一次飛躍。
1、完成幾個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集體交流時,質疑:你覺得怎樣算簡便?
目的是熟練學生對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并能說明簡便方法的道理,了解學生掌握程度。
2、我安排了一個拼圖游戲——拼七巧板。讓學生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并指出拼出的這個圖形的周長。
在這一游戲中學生又拼又指,既需要動腦拼圖形,又要準確指出其周長,鞏固了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同時在多種圖形的拼湊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
3、解決幾個問題。
出示學校里的一塊獎牌和一面錦旗,如果要給這塊獎牌鑲上木框,給這面錦旗添上須邊應準備怎樣做呢?
小組討論后交流。
這一問題解決,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使用數學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功效。
四、總結質疑
談話:通過這節課對圖形周長的研究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以上是我對利用幾何畫板進行圖形周長教學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希望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
生活中感知 實踐中領悟——《花邊有多長》說課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
3.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1.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討論并總結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卷尺
教學設計:
一、復習
1、什么叫周長?2、說說下面圖形的周長。(口答)
二、導入
師:同學們,看看我們的黑板,如果想給它裝飾一下,你打算怎么做?(生答)如果給黑板的四周貼上花邊,我們需要準備多長的花邊呢?也就是花邊有多長呢?(板書課題)
三、新課
1、說說怎么你打算怎么量?(量四條邊的長,量一條長和一條寬……)
師:機靈狗已經幫大家量好了黑板的長和寬。(出示“黑板長34分米,寬12分米,花邊至少長多少分米?”)理解“至少”
2、學生先獨立計算黑板的周長,再和小組同學交流算法。
3、集體匯報。
34+12+34+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34+12)×2=92(分米)
師指出這些都是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出下面兩個長方形的周長。(圖略)
三、鞏固練習
1、同桌合作,求課桌的周長 。(先測量,再計算)
2、師講小白兔和小黑兔賽跑訴故事。兩只兔子爭論都說自己跑的路程多,請學生給評一評。誰跑的路程多(白兔:長20米,寬40米 小黑兔長40米,寬20米。)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