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分一分
2、創設問題情境。
師:看來同學們對于分東西都有一些經驗,那老師考考大家,兩個蘋果分給兩個人,怎樣分才公平?如果只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得多少?
提問: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呢?
提問:每個人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是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怎樣的表示才能讓人一目了然,知其意又便交流溝通呢?
學生思考,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借助“分蘋果”這一具體情境,喚醒學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經驗,隨著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感到以前學過的數不夠用了,產生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一:構建“二分之一”。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創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在多種方法的對比中體會用 表示“一半”的優越性,并滲透分數寫法所表示的意義)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二分之一”。
學生思考,交流,動手操作,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利用“涂一涂”、“折一折”表示 等操作活動,豐富了學生對 內涵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單位“1”可以是1個蘋果、1片樹葉,也可以是1個圖形;通過正方形 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凸現“只要平均分成2分,每份都是它的 ”這一數學本質,深化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活動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學生動手操作,全班交流。學生分小組討論,發現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1份是“幾分之一”,取幾份是“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 ,層層推進,其意圖在于,在認識理解 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順利認識并表達 、 等分數,并理解這些分數表示的內涵。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分數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平均分”法。)
活動三: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數的讀、寫方法。
老師點撥講解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它的讀寫方法。( 點明課題并出示課題。)
學生自己寫一個喜歡的分數,和同桌交流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讀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通過介紹分數各部分名稱,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拓展練習,實踐應用。
活動四:分數的聯想。
學生認真觀察,交流自己的發現。
(設計意圖: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畫面都能引發學生對分數的聯想。通過學生看圖說出圖中表示的分數,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同時又滲透了“觀察角度不同,聯想到的分數也不同”的思考策略。)
活動五:找出生活中隱藏的分數。
學生展開聯想,找身邊的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用分數表示身邊的事物,進一步鞏固分數的意義,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與美,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活動六:“做”分數。
提問:你還想認識哪些分數呢?利用你身邊的材料用“畫一畫”、“折一折”、“圈一圈”、“涂一涂”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分數。
學生動手操作,并結合操作過程,說說自己表示分數的方法及其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踐操作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體現個性化學習,經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再一次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