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認識小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88頁-89頁及相應習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本節中主要內容是小數的初步認識,從教材上來看,主要包括小數的讀、寫法,初步理解感知小數的意義等內容。
從教材的編排體系方面來看,這是學生首次學習小數,在此之間,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但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看,學生對小數并非一無所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小數就是商品的價格,這與教材中所設計的情境是相符的。同時,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讀、寫小數了,這樣的學生大約應該占一半左右。
但大部分學生對小數意義知之甚少。教材中利用測量時用不同單位這一情境,幫助學生感知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初步感知小數的意義,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容易使學生感到太生硬,學生在測量時也似乎還是帶著問題去測量的,這部分怎樣處理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參與測量活動呢?經過思考,決定在此教給學生“從簡單情況入手找規律”的思想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但由于小數的意義相對比較抽象,單靠這一個活動似乎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感知充分,所以,我準備把本節分兩課時進行,第一節課側重整體感知,重點放在小數的識別與讀寫法,以及小數意義的初步感知上;第二課時主要是讀寫法的練習和小數意義的進一步感知。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學生通過實際測量,感知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學生經歷用用米作單位表示測量結果的探索過程,體驗到“從簡單情況入手找規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對這種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學生經歷匯報已經掌握的小數知識的過程,以及舉生活中小數實例的過程,感知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重點:
1、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學生經歷用用米作單位表示測量結果的探索過程,體驗到“從簡單情況入手找規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對這種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①學生課前到商店調查各種商品的價格,記錄下來。(價格記錄卡)②學生準備米尺、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及學生活動設想:
一、引出小數,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買東西,買東西就需要了解商品的價格。上周五老師給大家發了個表格,讓大家到商店里調查一些商品的價格。下面大家就把商品價格調查表拿出來,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發現。
2、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調查的是什么商品,它的價格是多少?
①如果學生說的是幾元幾角幾分的形式,師板書下來。
②如果學生說的是用小數表示的價格,師要求學生將這個價格寫在黑板上。并問:這是一個什么數?我怎么沒見過?誰知道?
3、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板書課題--小數。(是這兩個字嗎?)
二、學生交流已經掌握的小數知識。
1、師指黑板上的小數:這是一個小數,還有哪位同學調查到的價格是用小數表示的呀?(匯報的同學直接把用小數表示的價格寫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