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數》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運算,以及初步認識分數和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一課時《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小數的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思考基礎。這節課僅限于一位小數的初步認識,圍繞“初步”二字,教材先安排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再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最后介紹小數各部分名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的知識作好孕伏,而且教材內容和買東西、量長度等具體事件聯系起來,便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習其中的數學內容。因此這節課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引導探究活動,輔助媒體演示等,滲透知識遷移和知識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情感體驗、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環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言語去與學生交流,在交流中比較和選擇,去收集對學習有用的信息。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初步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一位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整數和自然數。
2.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數學活動,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培養自主探究與發現的意識。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為單位的一位小數的含義,能正確地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
建立分母是10的分數與一位小數間的聯系。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你們喜歡逛超市嗎?那你們喜歡買什么物品呢?今天老師就陪你們一起逛超市!看!康寧超市商品優惠信息(課件播放):彩筆單價8元、相冊單價6.2元、鉛筆單價0.5元、書桌單價50元。
師:你能把它的價格讀一讀嗎?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單價,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生交流想法,師相機引出“小數”。)
師:在商品的單價中我們可以看到小數,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小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帶有小數的信息。)
師:小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近小數,認識小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三年級學生,已經儲備了整數和分數的相關知識,積累了有關小數的生活經驗,這些都是學習新知的基礎和可持續利用的資源,所以我選擇學生接觸最多最熟悉的商品的價格引入學習,符合學情,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的理念,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通過讀一讀,想一想,分一分,說一說等活動,發現身邊事物中的數學問題,激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認識小數
1. 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課件演示例1情境:小明最近搬了新家,他想購買一張書桌和一些文具用品。一天,他和好朋友來到商場,挑中了這張書桌,合不合適呢?小明拿尺量了一下,桌面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
師:5分米和4分米滿1米了嗎?用分數怎樣表示?你還能怎樣表示?講解:5分米用小數表示是0.5米。
師:這里的0.5米表示什么?幫助學生理解5/10米是0.5米,0.5米表示5/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