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直觀圖,從分數的意義上,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觀計算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分數的含義,并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教學重點、難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利用準備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畫一畫的方法,表示一個分數,并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2、除了剛才的分數,再另外找一個分數。
3、剛才找到的分數有什么相同點。(同分母)
二、自主探究。
1、看了圖中的分數,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及時板書)
3、揭題。
4、你有什么發現?
三、鞏固練習。
1、書上的兩個例題。
2、看圖列式計算。
3、直接計算。
四、延伸練習。
1、一個人吃了這塊蛋糕的,第2個人吃了這塊蛋糕的,第3個人能吃多少呢?
2、一個人吃了塊蛋糕,第2個人吃了塊蛋糕,第3個人能吃多少呢?
3、一個人吃了塊蛋糕,第2個人吃了塊蛋糕,第3個人能吃多少呢?
五、課堂檢測。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教后感)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本來是分2課時進行教學的,加法一課,減法一課,因為難度不大,所以我嘗試把兩課合并成一節課。
這節課我分三大塊來設計學習活動:
第一塊,復習作業,通過學生動手做一個分數,再另外找一個分數,從而復習分數的意義,并為后面學生能通過直觀觀察、提出數學問題、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作好鋪墊作用。
第二塊,自主探究作業。通過學生的直觀觀察,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塊作業的設計目標就在于在直觀的基礎上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方法,從而加深理解分數的意義。問題來自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來自于學生、方法的歸納與總結也同樣來自于學生,老師為學生的學習搭建舞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品嘗到了收獲的喜悅。
第三塊,練習作業。這一塊作業又分為兩小塊:1、鞏固訓練型作業;2、效果反饋型作業。
在鞏固訓練型作業中,又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基本鞏固練習,第二層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度逐個遞進,這塊作業的設計講究了“層次性”。
在效果反饋型作業中,兩不是很大,主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分兩層,必答題和選做題,兼顧了作業的設計的主體性和層次性。這個作業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減輕了學生課后的作業負擔,而且滿足了優等生突破難題的愿望,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設“作業”時,感覺棒極了,但是上下來卻偏離了重點,主要原因是活動設計不合理,在同一張紙里找分數,造成了“=1”的情況,這并不是本課的學習內容,在本節課中在基本題和“=1”的題目上都要花工夫,勢必造成基本的沒有抓好,加深的也沒有真正弄懂,兩頭不著落,而且學生在活動時不知道自己活動的目的,就象一只小牛一樣,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活動并沒有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本課可以這樣設計:一開始就明確要學什么,出示題目給學生做,教師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要利用學習材料,就用材料折一折、分一分,如果能結合分數的意義,直接進行計算,那也好,能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然后在交流過程中,分析、歸納總結,逐漸提煉、逐漸加快、逐漸加深,這樣的活動才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活動才是有目的,同時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