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摸球游戲》教學案例、反思及評析
〖教學目標〗
1. 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究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材的可塑性很強,給每一位教師留下了創造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創設了摸球的情境,讓學生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過程,從而感受到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設計的內容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最后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思路清晰明確。
本節設計思路如下。
1. 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為學生提供有趣的、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矛盾,引起思考,激發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現的問題。
2. 構建新知。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以“自主探索”為核心,將“合作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摸到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顏色的,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是非常有益的。
3應用拓展。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使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可能性,建立知識模型。最好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都能得到良好的體驗,真正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的教學條件非常優越,教學設施也非常先進,已基本實現現代化教學。學生都來自于城市,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所接觸的事物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產生了個體差異。但整體來說學生的素質較好,其中大部分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樂于動腦,敢于向困難挑戰。學生都喜歡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習,所以我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異質分組,為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了條件,組內設有組長、匯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體驗,同時養成學生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活動:拋硬幣。
師:二年級時我們學習過“拋硬幣”,我將硬幣拋向空中,落地后哪面朝上?(學生爭先恐后地猜測)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師: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得可真快啊!說得非常好,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