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單元 時、分、秒教案及反思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四第8、9、10題。
4.統(tǒng)計同學們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看電視、看書的時間。板書設計
個人二度備課:課后反思:作業(yè)布置或設計
課后反思:教后整體反思
由于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鑒于時間的抽象性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在進行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使用了直觀的課件與真是教具結合讓學生進行感知。將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此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密不可分。
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有什么,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我還把這課延伸到課外,讓他們隨時看鐘或表,讀出自己在什么時間作什么事,加強練習。僅管如此,還是有好多的學生對這課掌握不牢固。
教學過程的開始設計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諺語引入教學,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接著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最后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時刻。
在進行教學時,我感悟到教師不是要純粹地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應該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然后說出來,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大家討論,最后再由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