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人教課標版
教學目標 :
知識教學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能力訓練點: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德育滲透點: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教具、學具準備: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
學前準備
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同
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
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
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探究新知
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厘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
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數一數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得出:1厘米=10
毫米,還能怎么說?(10毫米=1厘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匯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
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認識分米
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么?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再大
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厘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厘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厘米)
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
分米。)
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鞏固練習
量一量彩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 ) 桌子高(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長30( ) 文具盒厚4( ) 樓房高30( )
小組活動:借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周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匯報方法。
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
共走了多長?
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