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36頁例3。
教學目標:1、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了解面積單位的書寫格式。
3、掌握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區別,能夠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學重點: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教學難點:掌握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區別,能夠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具準備:一張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面積的定義,現在大家用手摸一摸自己身前課桌面的面積和周長。
學生正確動手摸完以后,教師:上節課大家畫了好多個面積等于9個方格的圖形,覺得很有意思吧!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又帶來了有趣的方格圖形,大家翻到書本第35頁,仔細觀察一下圖a和圖b的面積一樣大嗎?
抽學生回答觀察結果,估計有以下幾種答案:
生1:圖a和圖b的面積不一樣大,因為圖a有6格,圖b有24格,所以圖b大些。
生2:不對!方格的大小不同不能用方格的數量來直接比較。
生3:圖a和圖b的面積一樣大,都只有6個大方格。
教師:看來有必要統一面積單位。長度有長度單位,那面積單位有哪些呢?(教師板書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面積單位:?)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自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定義
自學要求:學生獨立自學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定義,并在草稿本上畫出相應的正方形,分別標注上對應的邊長和面積。
2、了解面積單位的書寫格式
教師抽兩位學生將自己畫出的兩個正方形板書到黑本上。學生在面積單位的書寫格式上會出現不同的寫法,這時教師再讓一位學生來評價他們的寫法正確嗎?為什么正確?學生齊讀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定義,然后勾畫出來。
課堂練習要求:把下面課堂練習的結果記錄在書本上的相應位置。
課堂練習:①估計文具盒向上的一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厘米?
②用1cm2做單位,量一量下面的長方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米?
③先估計課桌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dm2做單位去量一量。
學生四人一組組成學習小組,討論組內成員答案的合理性。然后請一個小組的人員回報結果。
3、推倒1平方米的定義
學生根據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定義,推倒1平方米的定義,并在書本上把定義補充完整。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并進行個別輔導。抽一位學生回答后,全班齊讀1平方米的定義,然后勾畫出來。
教師一張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紙來展示,并請一位學生在紙上標出它的邊長和面積。
課堂練習:①估計一下,黑板面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②教室的地面有多少平方米?
4、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區別
學生勾畫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
議一議: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做好記錄。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課堂活動 第2題
數出每個圖形的面積。(圖中1格代表1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