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
教學難點: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層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獨立學習任務支架
獨立學習任務單
問題: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錢? 列式:¬¬¬¬¬¬¬_________________
計算方法
(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二、課堂學習
(一)1.引入:同學們你們愛看書嗎?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我們學校的書香語藝節就剛剛閉幕,看看老師為同學們買書的時候遇到什么數學問題?
2.出示問題:一本書24元。問:如果買2本要多少錢?怎樣列式計算?買10本呢?這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3.買12本要多少錢呢?怎樣列算式?(24×12)為什么選擇用乘法計算呢?請看,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二)探究算法,解決問題
1.估算:
師:那么這個算式的結果會是多少呢?我們不妨先用上一節課學的乘法估算來估一估吧!估一估,24×12大約是多少?學生反饋:
a:24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24估成20,20×12=240。
c:12估成10,24×10=240。
2.師:以上的結果都是我們通過估算得出的,那么準確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課前獨立學習任務單,把你的計算方法與小組內的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3.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要求:小組四人輪流匯報獨立學習任務單,交流時選擇一種與其他成員不同的方法進行匯報。
4.小組匯報
a: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學生邊匯報算式,老師邊板書,同時追問:結合這道題的情境,三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分別求出10本書和2本書需要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錢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b:12拆成2×6,24×2×6=288。
師:哦,其實是把其中的一個因數進行拆分,變成了連乘。
(師:非常棒!不過是否所有兩位數乘兩位數都能把其中的因數進行拆分呢?例如23×13能將其中一個因數進行這樣拆分嗎?看來變成連乘不一定都能適用。)
c:筆算:
2 4
× 1 2
___________
4 8
2 4
___________
2 8 8
5.研究筆算:
(1)主要問題:
① (指著板書口算的部分和筆算)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② 0是否可以省略。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
(2)師:大家發現得很好!其實這種口算和筆算是相通的,只不過是表達的形式不同。這里的48其實就是24×2的積,那240呢?288又是?
2 4
× 1 2
___________
4 8 …… 24×2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