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算加法
教學內容:18-19頁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場買衣服的情境,通過母女倆算的結果不同的情境,提出“誰算得對呢?”的問題,在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檢查誰算的對過程中,學習加法的驗算。教材呈現了學生不同的驗算方法,交流時,重點指導學生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和用減法驗算加法的方法。最后通過議一議讓學生體會驗算的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
1、 結合買衣服的生活情境,經歷自主探索加法驗算方法的過程。
2、 會驗算加法,初步感知加法、減法之間的關系。
3、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驗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會驗算加法。
2、 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3、 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情境圖、練習本、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鋪墊
看第一個算式寫出下面三個算式的得數:
45+56-101
56+45= 101-45= 101-56=
討論:你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
二、用買東西的生活實例引出驗算問題。
1、 出示情境圖:媽媽帶小紅去商店買衣服。
2、 讓學生看圖。說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數學問題?
3、 提出藍靈鼠的問題:誰算得對?
4、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驗證。
5、 交流學生不同的檢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一起討論歸納出具體的演算方法:(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減一個加數,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關于用減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學生能想出,教師可結合交流做重點指導,如果學生不能提出,教師可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交流。
6、結合交流活動,老師小結: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叫做驗算。
二、 議一議
1、 學生討論:根據剛才的活動,說一說驗算的意義。
2、 全班交流。
3、 教師小結,使學生感悟驗算的重要意義,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三、 練習鞏固。
1、 驗算兩只小熊的計算是否正確,說說自己的驗算方法以及發現了什么問題。
2、 先估算,再計算。學生獨立完成,重點了解學生是用什么方法驗算的是否檢驗出了計算錯誤。
關于加、減法各部分關系的練習,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本題先讓學生試寫,再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