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新人教三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74頁的內容。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并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過探究、討論,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
學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厘米、寬:6厘米),一張黃色紙(長:12厘米、寬:6厘米),一張綠色紙(長:12厘米、寬:9厘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生面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1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兩張紙,如果要在這兩張紙上進行涂色比賽,誰先涂完,誰就是冠軍,你想選擇哪張紙?為什么?
生:我想選擇那張小的,因為那張紙的面小。
生:我的想法和他一樣。
師:同學們都認為這張紙的面大,而這張紙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理所當然要選擇這張小的來涂,是嗎?
師:看來,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體的面大,有的物體的面小,那現在請你摸一摸數學書的面在哪里?(從一端摸到另一端)鉛筆盒的面呢?(生摸。)
師: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
師:你再摸一摸練習本的面,課桌的面,它們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嗎?
師:誰想再上來摸一下黑板的面?(生摸。)
師:感覺怎么樣?
生:太大了!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面和課桌的面哪個大,哪一個小呢?(生答。)
師:這個屏幕的面和電腦顯示器的面呢?
2小結面積定義。
師:剛才通過觀察交流,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面是有大有小的,這些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鉛筆盒面的大小是鉛筆盒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是什么?黑板面的大小呢?你能說出幾個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表面,然后說一下它們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嗎?
3認識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也學過了不少的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之分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說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說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4、總結面積定義
師: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匯報完后師小結面積定義: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1、動手操作,統一面積單位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現在,請你們從學具袋里拿出這三種不同顏色的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比較一下。
小組活動。
生:(邊在投影下演示邊匯報。)我們小組比較的是粉紅色的紙和黃色的紙,我們是把兩張紙重疊在一起來比較的,比較的結果是粉紙的面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