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時:簡單的時間計算2(第五單元24時記時法)
聽后隨想:
聽了袁老師上的《簡單的時間計算》這部分內容,由于學生有了第1課時的計算方法作基礎,所以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很快的說出了解題思路,解決了身邊的實際問題,袁老師在學生掌握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出了幾道類似的題目,用解決一些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方法,學以致用。計算經過時間的算法是多樣化的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教材“你知道嗎?”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老師跟他們講了些有關地理方面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有關時間方面的知識,激勵學生從不同的渠道去尋找答案。在作業方面,學生對于有很多文字的題,都不愿去讀、去思考,看到出現的數字,都運用上去,其實有些時間已經包含在所求的問題當中。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是新增部分,由于學生對前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能夠掌握計算方法的學生不多,即使能掌握,在聯系生活實際情況中計算也不是很理想,部分學生一時間無法適應。而這部分內容是對上一部分內容的鞏固,并更細致的講解計算方法,在學生明白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練習也發現了許多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的計算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縮小了學習的差異性。
課后反思:
簡單的時間計算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中滲透著協同合作、交流探討、分享學習的快樂學習理念。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課堂上教授的內容,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吸收不了,如在計算11:00-1:00有多長時間時,有的學生口算就知道結果了,但個別學生用11-1=10,他想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但是這里不夠減,干脆用11去減1。根據這樣的情況,我既要滿足一部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要顧及到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在計算簡單的時間時,我們經過商量,統一教學方法,利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時間,簡單的題目學生口算就可以得出結果,但對難的題目,這種列豎式的方法對學生很有幫助。本課還要強調,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把簡單記時法都換算成24時記時法,以免計算時出現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