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3課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周長的含義,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難點:擇優選擇方法。
教學準備: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很熟悉籃球場吧!
2、出示例題的掛圖,學生仔細觀察。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指名學生回答,相機在教學掛圖下出示: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1)你能說說什么是周長嗎?這個籃球場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它的周長是指哪些嗎?怎樣才能計算出這個長方形鏈球場的周長呢?
(2)學生自己動手算一算。
(3)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自己這樣算的理由,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書上的四種解法,分別說說它是怎樣想的,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
(5)在小組里說說長方形周長可以怎樣計算。
(6)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先量出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計算出周長。
2、 出示“試一試”。
(1)說說條件和問題。
(2)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選兩位學生板演,讓兩位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在小組里說說正方形周長可以怎樣算。
(4)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先量出兩個正方形的邊長,再計算出周長。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4、5題。
明確求的是什么
在練習本上算一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分別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
3、做“想想做做”第6題。
第(1)題口答。
第(2)題先讓學生拼一拼,再解答。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怎樣計算?正方形呢?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課前思考:
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長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學生熟悉的學校籃球場為背景,引導學生先聯系場地的形狀,探索、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礎上加以確認或逐步完善。本節課的學習,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長方形或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而是著重引導學生在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自主選擇算法,當然,還可以通過比較,得出一種比較好的計算方法。
課后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這樣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觀察、思考、計算、討論等活動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來選一選,來感悟體驗哪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實現算法的優化,有利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掌握。這部分內容學生掌握得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