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與正方形》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夠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數學思考: 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到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和二者之間的聯系。
△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感受等活動方式,體驗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樂趣。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一年級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為今后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和面積計算都打下了基礎。本節課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親自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去發現并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使學生建立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精心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校和學生狀況分析:這所學校的教學條件比較優越,課改已經進行兩年多了,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這個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批參加課改的學生,他們喜歡教師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呈現富有挑戰的問題,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且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一年級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會辨認也在頭腦中形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這些對學生在本節課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都十分有幫助。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為下一學期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和今后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及對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的學習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若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彩色圖片,讓學生辨認是什么形狀。
……
(學生快速的說出,學生辨認的又快又準)
師:你們怎么辨認的又快又準呀?
生:我一看就知道了。
師:你一看就能看出來,那你們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有什么區別嗎?(學生思考狀態。)今天就讓我們來找一找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好嗎?(好!)
[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起了學生對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欲望,學生的思維很活躍。]
二、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師:現在你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你們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或者自己想辦法來找一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什么特征,如果你需要,也可以小組為單位一起研究。
(小組內合作學習,教師深入各小組巡視指導。)
2、 交流反饋
師:你們小組都發現了什么呢?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呀?
生1:我們小組發現長方形對著的邊是相等的。
師:你是怎么發現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