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5、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讀題目。
指導完成第1幅圖。“這幅圖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這其中的一份怎樣表示?請在括號里表示出來。”“你是怎樣寫的?為什么用1/3來表示?”
其余幾幅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集體反饋。“怎樣表示?為什么?”
(2)(課件出示第2題)學生讀題目。
交流:你選第幾幅圖?為什么?其他三幅圖有什么問題?
強調:只有把一個圖形或者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你能說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說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學具里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你的發現。”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1)、(課件出示第3題)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一樣長)
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該怎樣表示?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并說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2、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讓我們課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好嗎?
【課后反思:】
這節課作為區課改實驗觀摩課,經過多次修改拿出來后,獲得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作為本節課的實踐者,我感覺有兩方面做的比較成功:
1、情景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對新知的探索中。在設計本節課時曾設想,怎樣才能讓新課的引入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呢?經多次“磨課”后,選擇了讓學生拍手表示物體平均分后的數量.這樣一來,表示“半個”就不可能再用一個手指來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辦法.課堂上學生的出色表現是令人驚嘆的,他們在短暫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彎著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擋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還有的干脆說:沒法表示,就寫兩個字——半個。這時老師提出:“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學生提出用分數表示,還有的說用二分之一來表示,老師都給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黑板上用數表示出來。然后老師有選擇的告訴學生:“0.5可以表示半個,這是小數,以后會學到,而像這個數(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數,也可以表示半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結合課件老師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學好數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