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整千四位數的認識
課題: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 教材p19、20、21第5題目
設計意圖:
本課依據新課標精神,設計了幾個靈活多樣的教學環節,充分相信學生,利用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使他們在此情境下遷移知識,尋找規律,運用規律,掌握知識。既突出重點,又反復強化。徹底改變了以往認數課的單一模式。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正確認、讀、寫非整千的四位數,了解它們的組成;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3、 情感目標: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建立數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認讀寫非整千的四位數以及它們的組成;
教學難點: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數的讀寫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記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 地理知識,引入課題:
電腦演示第一段地理小知識,把其中的數字標上紅色。
" 地球上有四個大洋,其中,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為3957米,大西洋的平均深度3626米,其中最深的地方達9219米,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3397米,最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北冰洋位于最北面,在四大洋中面積體積和深度最小,平均深度只有1300米。"
師提問:看了剛才的片段,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在這段文字里,你發現了什么特點?這些四位數與我們昨天學習的四位數有什么不同?
生1:了解了關于地球上四大洋的地理知識。
生2:這段文章中有很多數字,而且都是四位數。
生3:前面我們接觸的四位數都是整千的四位數,而這里的四位數都不是整千數。
師:在我們生活中,常常需要用數字來研究科學、地理等等問題。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今天我們研究的課題是:非整千的四位數。
2、交流展示,課前感知
師: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生活中看到的四位數并把它做成小卡片。現在我們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再作展示。
學生匯報:
科學數據: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長有6650公里,我國的長江位居第二,長6300公里,黃河長5464公里。
有商品價格:電視機一臺3699元,空調1680元等
有車牌號:我爸爸的車牌號碼是粵b4678號
門牌號: 我家的門牌號碼是1103號
年份:今年是2005年,新中國是1949年成立等
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四位數貼到黑板上,全班一起試著讀出來,其中有的中間有零,有的末尾有零。請同學當小老師集體訂正。
二、 尋找規律,讀數寫數
1、 探索讀數規律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到了這么多的四位數并且能如此順利地讀出來,可以看出同學們非常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如果我們把這些數來分個類,你打算怎樣分?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生1:可以分為兩類,數字中間沒有零的一類和數字中有零的為一類;
學生操作分類
師:現在我們再來讀一讀,看一看它們的讀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學生發言:
生1:從前往后讀,從高位讀到低位,先讀千位,再讀百位、十位和個位
生3:如果中間有一個零就要讀出來,如果末尾有零就不要讀出來;如果在這個數的中間有連續的兩個零,只讀一個。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
……
2、 運用讀數規律,尋找寫數規律
師:讀數的知識同學們不僅經驗豐富,而且善于總結規律。那么,你能運用你們剛才總結的規律來挑戰一下自己嗎?這里有一段文章,你能一邊聽一邊把里面的數據用數字形式記錄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