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 表格式教案
教學內容觀察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12月11日星期二)小學數學國標版第五冊第88-89頁例題,完成相應的“想想做做”。教學目標⑴觀察3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能辨認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不同形狀,并能畫出看到的圖形;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者的位置;能根據從某一面看到的圖形用3個正方體把物體擺出來。⑵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教 學重、難點重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能根據從某一面看到的圖形,把物體擺出來。難點:根據觀察到的形狀,按要求進行拼搭。教學準備配套光盤。每人準備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課件。小方板。教學環節過 程 目 標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反 思情境導入 從搭積木開始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話:同學們喜歡搭積木嗎?你能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拼搭搭嗎?多媒體出示各種可能搭成的物體。揭題:這節課我們將對這些物體進行觀察。(板書:觀察物體) 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匯報。 探索新知 讓學生先把觀察的結果用小方板擺一擺,然后把觀察的結果在小組內說一說,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并讓學生經歷了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換。 引導學生把兩個正方體的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的面看成在同一平面上的感覺,突破了本課的難點。1、教學例題。(1) 出示圖形。 (2)談話:請同學們從正面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小方板在課桌上擺一擺。將學生擺放的圖形貼于例題圖下面。(3)從側面和上面分別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紙片擺一擺。(將學生擺放的圖形貼于例題圖下面)提問:你們是用三個正方體木塊擺成的物體,從側面看為什么只看到兩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從上面看你看到幾個小正方形?摸一摸物體上的兩個小正方形,它們在同一平面上嗎?你看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4)問:例題除了讓我們擺一擺,看一看之外還讓我們做什么?你能在書上連一連嗎?2、教學“試一試”。指名讀題。提問:題目要求我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提問:你從側面看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從上面看呢?你能畫一畫嗎?1、(1)每人都按照這幅圖的樣子先擺一擺,擺好后相互檢查對不對。教師巡查,發現擺錯的及時糾正,要達到每個學生都擺對。(2)同學再互相說一說每張小方板表示的是哪個正方體的哪個面。 全班交流。 (3)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小組交流后回答把高低不同的兩個正方形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試想把高的正方形壓下去,壓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個平面上。 (4)學生連線后在小組內相互檢查,校正。 2、學生每人嘗試用3個正方體擺出符合要求的物體。擺好后自己從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圖形是不是題目中圖形的樣子。再同桌相互檢查。讓學生畫出從側面看到的圖形,再畫出從上面看到的圖形。畫好后展示部分學生的圖形,共同訂正。 雖然人人參與了,但有些學生是人云亦云,人家怎么擺,他也怎么擺。 根據觀察,擺出圖形學生掌握尚可,但根據要求擺物體,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上還存在困難。 實踐應用 通過擺一擺、看一看、畫一畫,再到根據一幅視圖考慮不同的擺法的不同層次的練習,逐步豐富了學生對空間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2、做“想想做做”第2題。出示圖。 提問:這副圖形是哪一面看到的?(正面或上面)出示圖。 提問:這副圖形是哪一面看到的?(側面)3、做“想想做做”第3題。默讀題目,指名說出題目要求。談話:如果想從上面看到的是□,你能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嗎?談話:從正面和側面分別看到了怎樣的圖形? 談話:從上面看到的是, 可以怎樣擺?擺好后再畫出從正面和側面看到的圖形。畫好后相互檢查。4、做“想想做做”第4題。指名讀題。提問:這道題要求我們做什么?這道題的要求與上面幾題有什么不同?(要有不同的擺法)1、指名讀題,說出題目要求。學生各自按要求擺物體,并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在書上連線。在小組內相互檢查訂正。2、各自讀題,說出題目要求。各自把3個正方體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擺好后同桌相互檢查 3、學生動手擺,擺好后相互檢查。集體交流時說說是怎么想的。 把看到的圖形畫下來。畫好后在小組內相互討論。 4、學生動手擺物體,先自己擺一擺,再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很感興趣,擺的時候積極動腦,擺出的方法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