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年、月、日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17頁例題以及第18頁的想想做做。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時,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課前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圖書、網絡等途徑收集與這堂課相關的信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在從年歷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想辦法記住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學方法設計
這節課,我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的資料,并且進行交流。在學生對年月日有了感性的了解后,在課上主要是進行資料的交流,提取,鞏固,深化。使學生對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本節課的重點要解決的問題:1、年與月、月與日之間有什么關系?2、大月、小月各是哪些月?3、有什么辦法可以很快記住大月、小月?
體現創新教育的要點提示
1.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概括、提取,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
2.通過與科學學科的整合,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聯系。
3.利用故事等形式,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問題。
教具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年月日的資料,并簡單概括。
2.多媒體課件。
3.學生每人準備黃色、藍色彩筆各一枝。
4.2005年年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啊?(學生回答)
今天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這是1979年由鄧小平爺爺提議,并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決定的: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另外,今天還有很多老師來聽我們三(4)班的小朋友上課,今天呀,還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師:對于你來說,一年當中,哪個日子是最值得你紀念的呀?
學生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的言語中,都提到了哪些時間單位?(板書:年、月、日)
提問:你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了解了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嗎?(指名回答)
談話: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有關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嗎?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同學們對年、月、日的知識了解得真不少,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的有關問題。(將課題板書完整:認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認識年、月、日。
(1) 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師:首先讓我們走進浩瀚的宇宙,看看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
多媒體課件演示:〖呈現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轉,地球自轉畫面,最后定在地球自轉畫面上〗
師:地球在不停的轉動,每自轉一周,就形成一日。 關于日,你知道什么?(學生匯報:一日有24時。)
師:同學們的了解對不對呢?咱們來看一看。〖呈現地球自轉動畫,及解說〗
通過看短片,你又知道了什么?(學生匯報:地球自轉一周形成一日,一個恒星日是23時56分4秒,為了使用方便,我們常用的一日24時是指一個真太陽日。)
(2)學生說說:年與月,月與日之間有什么關系?
2. 認識大月和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