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第六冊p64—p65 教學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分數的含義,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就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教學難點:1、整體方面:是在學生原有的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基礎上突破到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來的一個突破到由幾個組成一份。教學過程一、學習1/41、情境導入,復習1/4教師: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正當他們滿頭大汗的時候,猴媽媽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呢?(一個大西瓜,一個神秘的口袋)看著滿頭大汗的猴寶寶,猴媽媽趕緊給他們分西瓜,猴媽媽把這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課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圖),你知道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嗎?學生:因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教師:每個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這一份西瓜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指一塊)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教師: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教師結合自己的口述,及時進行板書)2、教學例題教師:西瓜吃完了,可猴寶寶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他們想到了猴媽媽帶來的神秘口袋,(電腦回放)其實這個神秘口袋中裝的也是小猴子喜歡的水果,猜是什么?學生:桃子。教師:猴媽媽肯定會把這些桃子怎么分?學生:平均分成4份。教師:對,因為有4只猴寶寶,猴媽媽肯定會和西瓜一樣平均分成4份。 教師:每只猴寶寶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這一份桃子是這袋桃子的幾分之幾呢?學生:1/4教師: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說說嗎?學生交流,再評講。學生:因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教師:誰還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朋友們聽?再請學生說說想法。教師:看來,這個神秘口袋還沒有打開,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個小猴子可以分到這袋桃子的1/4了。是嗎,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因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袋桃子的1/4。)教師:那每個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幾個桃子呢?老師告訴你們,這個神秘的口袋就在你們身邊,請同桌兩個小朋友打開平均分一分,數一數。教師;誰能說一說每個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幾個?教師:為什么你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學生按4個、8個分別說說自己每一份的個數。(板書2個,4個)學生匯報,結果不同,為什么?自己去尋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教師:那你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這袋桃子的1/4呢?學生:因為他們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袋桃子的1/4。教師:不管桃子的總數是多少,只要根據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這些桃子的1/4。而到底這一份有幾個,我們就得看看總數有多少才能確定。二、認識其它的分數1、想一想教師:現在請你們再想一想,如果猴媽媽帶來的這袋桃子(4只),平均分給兩只小猴子吃,那每個小猴子可以分到這袋桃子的幾分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