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教學設計與說明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教學目標1. 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2. 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3. 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過程一、 復習鋪墊,導入新課出示動物壽命統計表: 小貓老鼠大象烏龜壽命/年6251152 提問: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烏龜的壽命最長,老鼠的壽命最短。)談話:借助統計,我們常常能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規律。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板書:統計)【說明:利用動物壽命統計表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復習相關舊知,導入新課,自然貼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1. 呈現套圈情境。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談話:這是三(1)班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則是每人套15個圈,比一比哪一隊套得準。下面就請同學們給他們做裁判,好不好?2. 收集整理數據。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計)。【說明:運用多媒體對教材例題進行動態處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擺”小方塊制作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親歷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同時也為后面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作準備。】3. 引入平均數。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提問:看了這里的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說明:富有啟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4. 理解平均數。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演示:將統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 + 9 + 7 + 6 = 28(個),28 ÷ 4 = 7(個)。【說明: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于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范圍。提問:根據你的發現,誰能猜一猜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一定在什么范圍之內?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的同學一起說一說。反饋時,引導學生交流求女生隊平均數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數的意義。列式計算時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么?你能結合剛才的例子,說一說平均數表示的意義嗎?【說明: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后分,平均數的意義及取值范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時,將平均數學習嵌入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中,較好地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意義。】三、 鞏固深化,拓展應用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先數一數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2. 出示題目。下面是小華記錄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況。你能求出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嗎?時間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用水量/千克1128810496 先估計一下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圍,再求出前4天用水量的平均數。提問:根據表中信息,你能預測小華家第五天可能會用水多少千克,為什么?3. 出示課始的動物壽命統計表。小東家最近領養了一只小貓,你能預測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這些動物的壽命你是怎樣理解的?(都是平均數)舉例:我們小朋友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平均數,你能舉幾個平均數的例子嗎?4. 播放電視短片:如東縣版圖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內容:洋口港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 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提問:剛才的短片介紹的是如東縣正在籌建中的洋口港。誰來說一說洋口港有什么特點?你怎樣理解這些數據?5.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弄清題意后,分別解決前面的兩個問題,再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解答。6. 完成練習九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表不同意見,然后用多媒體顯示相關河床截面圖,加深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判斷。【說明:練習設計既重視平均數的求法,更重視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刻理解。通過估計、預測、判斷等一系列數學活動,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應用意識。】四、 課堂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