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有多重》教學設計
課題:有多重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p18,19,20內容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是學生初次學習質量單位。由于質量單位比較抽象,僅靠觀察使不夠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實際操作活動進行感知,尤其重視對學生估計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并聯系實際,使學生初步體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 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并認識千克,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課前搜集生活中物品的質量,了解常用的稱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彈簧秤,天平,2袋500克鹽,一小袋蘋果,幾枚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背一背”游戲:請3名同學到講臺前,其中一名同學分別背另外兩名同學(體重有明顯區別),背的同學講感受說給同學們聽,感受人的體重有輕有重。
2.實踐感知:每名同學掂一掂桌上的課本和字典,感受物體的輕重,并同桌之間說一說。
3.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生活中物品的質量
4.揭示課題: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來表示物體有多重,他們也是國際通用的兩個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有多重—認識千克,克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和實踐,讓每個學生都感知物體有輕有重,以及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引出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單位來表示物體有多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實踐體驗,建立觀念:
(一) 認識秤:
1. 師:要知道一個人或是物體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
生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討論,并說說看到過哪些秤。
師:課件出示各種秤的圖片:臺秤,天平,電子稱,彈簧秤,磅秤等
2. 讓學生觀察實物天平和彈簧秤:①上面有什么?②如何秤物體的質量?和小組的同學交流,并匯報。
師適當的補充說明其用法,介紹千克和克的符號表示kg,g。
(二) 建立千克的質量概念:
1. 稱一稱:
①請學生用彈簧秤稱一下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重1千克。
②師引導學生完整的說出兩袋鹽有多重,并板書:1千克。
2. 掂一掂:小組內每位同學掂一掂這兩袋鹽的質量,體會并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說一說自己對1千克的感受。
3. 估一估,再稱一稱
① 估一估:掂一掂估計一下1千克蘋果大約是幾個?
② 稱一稱:估計之后將這些蘋果用彈簧秤稱一稱,說一說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
4. 找一找:小組內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掂一掂并稱一稱。
指名說一說哪些物體大約重1千克,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
5. 說一說: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質量。
(三)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師:我們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親身體驗感知了質量為1千克物體的物體有多重?墒窍穹酃P,一枚硬幣,一支鉛筆,一片藥等這樣比較輕的物體用彈簧秤稱一稱,能否稱出它們的質量?我們怎么知道它們的質量呢?也用千克作單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