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1噸有多重》教學案例
(1)說說下面那些動物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
生:大象的體重試合用“噸”作單位。
生:鯨魚的體重也適合用“噸”作單位。
師:再看看那些工具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火車、輪船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伙計的載重量也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還有卡車。。。。。。
生:電梯的載重量適合用“噸”作單位。
生:用千克也行,只不過是用“噸”作單位簡單些,不用寫太大的數(shù)。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
一個雞蛋重50( ) ;一個喜瓜重5( )
一只大象重3( ) ;一輛卡車的載重10( )
舉重運動員石智勇在奧運會上舉起162( )榮獲金牌。
小麗體重30( )
(3)質(zhì)量單位的換算。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8000克=( )千克 ;( )t=2000kg
18t=( )kg ;( )kg=6t
(4)
(5)動物王國新建成了一座載重量1噸的木橋,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觀看,它們都想上橋走一走于是就一齊涌向橋上,這是小馬大喊一聲,同學們猜一猜小馬會說聲么?
(1)為什么這樣說?說出數(shù)學根據(jù)。
生:小動物們的體重和是1240千克,超過了一噸所以橋會塌的。
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再加上獅子也一起過橋,橋一定會塌的。
(2)最多可以有哪幾只小動物通過這座木橋呢?說出數(shù)學理由。
生:大象、水牛、小馬和小熊的體重和起來就是1噸可以一起過橋。
生:獅子、水牛、小馬和小熊也可以一起過橋。
生:最多四只可以一起過,但是要注意體重和不能超過1噸。
小結(jié):說得太好了,同學們也一定要注意外出時不要擠電梯、不要乘坐超載的交通工具,以免發(fā)生危險。
5、數(shù)學故事,拓展新知
課件出示“曹沖稱象”的故事數(shù)學情景圖。
(1)讓學生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2)討論曹沖稱象的辦法。
(3)請同學算算這頭大象的體重。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有沒有稱大象體重的秤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看到這么多的秤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真讓我大開眼界。
生:我看到我國的科學技術(shù)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
生:我也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研究出更科學的秤。
生:。。。。。。
評析
各種感官參與,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平臺。教學中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為載體,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拿一拿等方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幫助學生感悟1噸、建立1噸重的質(zhì)量觀念,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特別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小組中驅(qū)除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 噸的例子,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嘗試,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zhì)量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聯(lián)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首先課前讓學生搬一搬桶裝水,親自感受1桶20千克的水的重量,此時讓學生感悟出1噸有多重時,有的學生還不能夠完全感受到,因為一些班級的“大力士”經(jīng)常一個人為班級換水他會覺得20千克一桶水很輕。讓學生展開想象也會有一定困難。此時再通過感受50千克一袋大米的重量,班級里沒有人能自己抬起,要六、七個男生一起抬還很費力呢。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你覺得怎樣?進而學生主動感悟出1噸有多重;接著讓生開展互相背一背的實踐活動,讓生根據(jù)平均體重估估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1噸,問: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1噸了嗎?讓生充分感受、估計、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進而對1噸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