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1噸有多重》教學案例
課題:1噸有多重
教者:沈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小學 馬巍,指導者:沈陽市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 王冉紅
(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六冊)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的概念。
2、知道1噸是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欲。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cai課件
2、學生課前體驗和感受10、20千克、50千克各有多重
3、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
(三)教學實錄
1、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1千克
師:這里有一袋1千克大米,誰能來拎一拎說說你對1千克的感受。
生:1千克的大米很輕,不用費力我就能拎起來。
(2)感受10千克
師:這是一袋10千克大米,誰能拿一拿,說說你對10千克的感受。
生1:10千克比1千克沉很多
生2:我使勁還是能拿動的。
(3)引入“噸”
電腦出示:一汽車大米,讓學生估計有多少千克?
導語:那就會是很多很多千克,如果還用“千克”作單位就會很麻煩,所以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出示課題)
2、實際感受,探索新知
(1)噸和千克的關系
師:那么1噸是多少千克呢?
生:1000袋1千克的大米就是1噸。
1噸 = 1000千克(板書)
師:對,湊夠了1000千克我們就可以叫做1噸,如果把1000千克的大米裝成1大包,你想象一下,讓你去搬,你覺得怎樣?
(2)感受1噸,建立噸的概念
電腦播放錄像,學生看錄相回憶課前自己在“挑戰極限”活動中的感受。
師:讓我們一起來談一談拿不同質量物體的感受吧!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覺得20千克的一桶水很重,搬不起來。
生2:我勉強能搬起來。
師:一桶水重20千克,5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
生3:重100千克。
師:50桶呢?
生4: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
生5:肯定搬不動。
生7:因為搬50千克一袋的大米時,我使盡全身
力氣大米都紋絲不動。
生8:我們班同學誰都不能自己拿動50千克一袋的
大米,要六、七個男同學才抬得動。
師:多少袋50千克的大米是1噸呢 ?
生9:得需要20袋。那一定沉得不得了。
生10:一噸的大米就要工人裝成小袋抬上汽車來運了。
師:誰來說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生: 26千克。
生: 24千克。
師: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請你算一算大約多少個同學合起來的體重是 1 噸?
生 3 :大約 40個。
師:全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生齊:34人。
師:全班同學合起來的體重夠 1 噸了嗎?
生齊:不夠。
師:你覺得 1 噸怎樣?
生齊:對我們來說太重了。
(3)說一說你還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大約重一噸?
生1:3頭水牛大約是噸.
生2:10桶汽油是1噸。
生3:200桶色拉油是1噸
生4:600塊紅磚大約是1噸
3、觀察生活,發現新知
師:我們經常在路旁橋邊看見這樣的標志牌,50t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1:是指這座橋只能通過50噸重的汽車。
生:不對,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的重量是50噸。
師:橋的載重量是50噸,就是指這座橋最多能承載50噸的重量。
師:用字母怎樣表示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呢?
生:1t = 1000kg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