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摸球游戲》教學案例、反思及評析
〖教學目標〗
1. 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培養學生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3. 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滲透概率的思想。
〖教材分析〗
“可能性”這部分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并對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行描述。
此部分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的特點,而小學生的思維需要借助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知的基礎,因此為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與規律,教師在處理和使用教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教學情境,如摸球、猜一猜等游戲活動,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情境,同時還要創設一些符合兒童心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奠定基礎。
2. 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的感受。
教學中教師要組織所有的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摸球游戲,讓學生親歷知識探索的過程。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探究,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真正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的感受。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用一些特定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3. 重視組織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交流。
在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數學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對事件的推測結果先進行獨立思考,用特定的詞語來描述,再引導學生針對事件的可能性和對事件的推測結果與同伴交換想法,可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培養分析推理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中心小學是一所教學設備齊全,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學生思維活躍,且在二年級時,已初步感知到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本節課的學習是在此基礎上感受不確定性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設計〗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同學們,本周我們班同三班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大家仍記憶猶新吧,最終我們以1∶0險勝。下周一,我們還要同一班進行最后的決賽,請大家猜測一下,哪個班能獲勝?
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
(二)操作、探索、實踐、感受
1. 摸球游戲。
(1)這個盒子里有9個白球和1個黃球。(板書9白1黃)
現在老師來摸球,猜猜,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學生猜測。
生1:我猜可能是白球。因為白球多。
生2:我認為摸到黃球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黃球太少。
現在,老師來摸一個球……看,你們猜對了嗎?
(2)你們喜歡玩這個游戲嗎?現在請你們拿出準備好的盒子,四人一組進行摸球,要求:輪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結果記錄在書的表格里。
(3)填完表格后,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組1:我們小組摸到7次白球,1次黃球。
組2:我們小組8次摸到的都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非常大。
(4)師小結:由此可見,可能性有大、有小,(板書:大、小),這與不同顏色球的數量有關,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黃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