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游樂場”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結合具體的情況,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選擇數學信息、估測、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情感與態度: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學習活動中來,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去游樂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三年級上冊30頁~31頁的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的口算乘除法以及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知識,因此在本課引導學生通過“去游樂場”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掌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形式(如采用形式多樣的練習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I備建校時,正值我區作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始進行課改實驗之時,而現在的三年級學生正是建校時的第一批學生,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極個別來自農村,學生基礎相對均衡,學生在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根據學習內容嘗試著去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夠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課堂實錄:
活動一:討論“如何過周末”
師:轉眼間,一周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你打算怎樣度過這個周末呢?
【作為一個寄宿制的學校,“如何過周末”是一個溫馨的話題,周末了就可以與家人團聚,享受父母的愛。教師利用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在課始就緊緊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生1:我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我還要去參加象棋興趣活動。
生2:周六是我爺爺的生日,我們全家打算在這一周末一塊兒到農村給爺爺過生日,我們好久都沒有見到他老人家了。
師:你真懂事,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生3:我打算和一起到鄭州市人民公園看冰雕展覽。
……
師:聽了同學們的打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我們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在上周六也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他們去哪兒了?請大家看屏幕。(多媒體播放同學們在游樂場的錄相)
活動二:討論“買票”
師:在這段錄相上,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1:他們去了游樂場,在售票處寫著:太空船每人8元,蹦蹦床每人3元,電動火車每人10元。
生2:三一班有12人玩太空船。
生3:還有7人玩電動火車,16人玩蹦蹦床了。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
生2:12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生3: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多少錢?
生4:16人玩蹦蹦床需要的錢比7人坐電動火車需要的錢多多少?
生5:12人坐太空船和7人坐電動火車一共需要多少錢?
……
師:這么多的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16人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想一想如何解決,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