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計時法 2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p52。
教學目的:
1.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培養學生獲取生活中數學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它表示時刻,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能夠識別時間與時刻。
教學重點: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區別時間與時刻;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調查表(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播出時刻)、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 初步感知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揭示兩種寫法
師:這是老師喜歡的電視節目,它在什么時刻播出?
電視畫面上是這樣寫的嗎?
這兩種寫法都能說明“新聞聯播”節目什么時刻播出嗎?
2.匯報調查結果,進一步豐富感知。
師:你最喜歡的節目是在什么時刻播出的,它們的對應時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幾時幾分?誰愿意把你們前兩天調查的結果告訴大家。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略)
3.比較不同,揭示課題
師:現在黑板上出現了兩種計時法,它們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
師:這種用0-12時來計時,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計時法叫普通計時法。(板書:普通計時法 )。第二種不用加文字說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叫24時計時法。(板書讀題:我們今天要研究24時計時法)
二、觀察比較,探究特征。
1.明確學習目標
你想研究有關24時計時法的什么內容?
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24時計時法?(當場解決: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銀行,車票,郵政,電視,電腦等)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互相轉化?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2.小組探究 解決問題
問題一: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猜一猜:為什么叫24時計時法?
看書自學:
課件強化:(課件:時鐘走2 圈):24時計時法,第一圈跟普通計時法一樣,第二圈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要分別加上12。(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時而叫13時,下午2時叫14時……晚上12時叫24時。
問題二:
師:24時計時法是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那它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樣的關系,怎樣互相轉化?誰來試試。
1.嘗試練習
師:我用普通計時法問,你用24時計時法答:我們上午7時30分到校,(生:7時30分)下午4時30分放學.(16時30分)。中午12時,晚上12時,
用24時計時法問,你用普通計時法答:16時 4時12分 24時
2.小結規律:13時(中午1時)之前的時刻上的數字是一樣的,13時(中午1時)之后,兩種時刻上的數字相差12。
3.練習:
1.下列鐘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時刻?(課件)
1時 13時 4時 16時 6時 18時
#改用普通計時法說說。
強化0點。
師:如果這條直線表示時間的話,我在上面寫上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和今天之間有一個分界點,今天和明天之間也有一個分界點。
昨天 · 今天 · 明天
師引探:你想對這個點說些什么嗎?
生:我想對昨天和今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時、昨天晚上的12時今天的0時。
生:我想對今天和明天之間的分界點說,你雖是個小點,卻有很多名字,叫今天的24時、今天晚上的12時,明天的0時。
生:你就像夜里的星星、月亮的眼睛。
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開始了。我很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