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四邊形
⑵操作感知
拉一拉:
① 你能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嗎?你是怎樣變的?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這樣就變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在學生獨立操作、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長方形有什么變化? 全班交流時引導學生發現:通過拉動長方形框架使它變成了平行四邊形,在拉動的過程中,四條邊的長短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變了,原來是四個直角,拉成平行四邊形后,四個角分別變成了兩個銳角和兩個鈍角。
②說一說,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別?(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角不是。初步理解長方形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③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對角相等。
2.認識平行四邊形 (動手實踐)
⑴圍一圍:
你能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試試看
⑵涂一涂:
把下面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106頁課堂活動的第2題)
⑶剪一剪
請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注意先要照著書上的方法,對折,再對折,然后把其中的兩個長方形再對折,剪去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教師要引導學生怎樣折紙)
(三)知識拓展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圖形,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求異思維,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全課小結
通過我們的觀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我們已經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奧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有我們的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真正成為數學和生活的主人?
課題三 周長的認識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41頁例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感悟周長的含義。知道用測量的方法來計算周長。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讓學生積極參入到各種操作活動中,并用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4、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能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操作活動中感悟周長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各種形狀的圖形、樹葉、細繩、直尺、卷尺、水彩筆、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你們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么?這個故事的結尾誰來給大家講講。今天烏龜和兔子決定再賽一次,你看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課件:烏龜和兔子在環形跑道上比賽的情境,最后兔子跑了一周到達終點,而烏龜只跑了小半圈。)
師:誰獲勝了?為什么兔子贏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時課件再演示)兔子和烏龜在相同的時間跑了多少?
[揭示課題]兔子沿著操場跑了一周,那么這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跑道的周長,烏龜跑的長度能說是這個跑道的周長么?今天我們探索的就是周長。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平面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師:誰知道周長是什么意思?
生: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
生:周長就是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從周長的名字中想到的。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長"就是"長度"。"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