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乘法的估算》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組1:32×8≈240(元)
240元﹤250元
30 ×8=240 答:帶250元夠買門票。
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
2×8=16(元) 240+16=256(元) 256元﹥250元
30×8=240 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
2×8=16(元) 16元>10元 30×8=240
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
你們現在清楚了嗎?沒關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 ,夠買門票。
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夠買門票。
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
師總結: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它與準確數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教學程序
實施新發現
三、做一做、講一講
1、做一做:
課本第70頁 “做一做”,把估算過程和結果直接寫在書上指名板演、講解估算過程)
2、與例題比較,小結:我們在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時,可以把多位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再和一位數相乘,估算結果用約等號表示。如果是算式中的估算,只需求出一個大約數;如果要解決實際問題,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能有的問題也只需要求出一個大約數,可能有的問題估算以后要根據需要進行比較、補充。需要我們用心體會。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2)和例題29×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
師強調: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