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測量
第一課時 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2~3頁
教學目標:
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對毫米的感知;
2、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觀察、樂于動手的習慣。
學生分析:會用米和厘米進行測量。
教學資源:
尺子,硬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尺子有什么用處?關于尺子你還知道什么?
借助肢體比一下一厘米、一米大約有多長。
二、新課探究
1、測量數學書
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
小組交流并記錄
實際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小組分工合作,記錄好數據。
發現問題: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怎么辦呢?
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觀察1厘米的格子里有什么)
2、學習毫米
引導學生觀察、探索:1厘米=?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觀察1毫米的長度,試著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可以用1毫米表示?
學生獨立測量硬幣的厚度。
3、完成數學書的測量
4、學生討論: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教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測量文具盒里物品的長度并記錄下來,小組交流。
四、總結
第二課時 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第4頁
教學目標:
1、了解分米與米、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換算,會借助分米測量物體長度;
2、感知1分米的長度,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體會數學的邏輯性。
學生分析:認識米、厘米、毫米,并進行測量。
教具學具:尺子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比一比大約有多長。說一說這它們之間的關系。
米 厘米 毫米
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里的新朋友--分米。
二、新課探究:
1、課桌的長和寬
學生先估測,準確測量。
說一說你是怎么量的?(多數學生都會用尺子分幾次來量)
大家都是分幾次來量,為什么量的次數不一樣呢?怎么做才能讓大家量的次數都有一樣呢?(學生討論、交流)
統一的長度單位:分米
2、分米
和其它長度單位一起排隊,分米應該排在哪啊?
分米和其它長度單位有關系嗎?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判斷。)
3、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并用手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4、記錄課桌的長和寬。
(以分米為單位,可以記成 分米 厘米。)
三、鞏固練習:
1、測量長度:
文具盒、美術書、品德書、凳子等。
先估測再準確測量。
2、練習一第六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總結
板書: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7~8頁
學生課前資料收集:市區到各景點的距離
天壇路全長
學校到籃球城的距離
學校到商業城的距離
教學目標:
1、了解、感知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獲取信息、學習數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