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量單元教學計劃
教材簡介: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米與厘米、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包括以下內容: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與千克的進率。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培養實踐能力。
5、通過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養成認真觀察、仔細測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實際長度,1噸的實際重量。
2、會用毫米、分米作為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1、對1千米的長度和1噸的質量形成正確的表象。
2、恰當選擇單位估計物體的長度和質量。
教學建議: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2、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和質量概念。
3、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單元 測量
【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以及質量單位:噸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教材分析】
一、學生的學知起點
長度單位方面: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在第三冊p9-10頁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內容的安排上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
關于質量單位方面:學生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對質量單位“噸”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知結構體系。
二、教材的處理:
1.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或質量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1)從測量教科書的長、寬、厚的活動引出“毫米”。
(2)通過觀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借助1分硬幣的厚度幫助學生鞏固1毫米的表象,并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3)通過量課桌長度的活動引出“分米”,并通過觀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4)用手勢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5)用公路上的路標引出“千米”。
(6)用橋梁限重的童話情境引出“噸”,借助學生的體重、動物的體重幫助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并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以噸作單位。
(7)單獨編排“生活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