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教案(精選16篇)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3、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二、教具準備:一支粉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請部分同學上臺板書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語句通順,根據同學的問題,邊讀邊想,想一想你都讀懂了什么?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從哪里知道了這是最后一頭戰象?第三自然段)
3.課文主要寫了戰象生命最后的一段時光,是哪部份?(第5自然段到最后)
小結:同學們,這頭最后的戰象,有過輝煌的戰斗的經歷,有過生死的考驗,又有失去戰友的哀傷。它的最后時光,是怎么走過的?
4、快速默讀第5自然段到最后,想想,它分別做了哪幾件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重披戰甲──告別村民──重回戰場──自掘墳墓。(板書)
三、研讀第一部分語句,細感悟
1.自己閱讀感悟: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小組再合作研讀:學生之間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交流自己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
3.交流句子:
(1)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教師:戰斗不再,可是它的雄心還在啊!指導朗讀。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2)“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教師:作為戰象,戰衣就是自己的身份的象征。自己就是死,也要像個戰士那樣倒下!指導朗讀。
(3)“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教師:僅僅是老朋友嗎?還是怎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出生入死。)
教師:還能從那里看出他們是老朋友?(“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
指導朗讀:課文中說,它一下子安靜了下來,課時內心能安靜嗎?是老朋友重逢,它完全沉靜在自己的思念中,能這么快讀嗎?(指名讀——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總結
同學們,它雖然老去了,卻永遠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多么感人啊!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體會,我們留待下節課再一起來學習。
五、作業:本課有11個生字,以及相對應的詞語,課后請大家自己讀讀,畫畫、寫寫,準備下節課聽寫。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重披戰甲 告別村民 重回戰場 自掘墳墓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2
一、啟情導入:
孩子們,還記得我們上學期學過的那篇《與象共舞》嗎?(板書:象)說一說大象都能為人們干些什么呢?(1、說到象:是啊,這樣的大象就是戰象;2、沒說象:那你聽說過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象被稱為戰象)(板書:戰)關于戰象課前你都收集了哪些資料?和大家說一說。
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第23課,一起去認識這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板書:最后一頭)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匯報:①參考同:孩子,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嗎?②自己的話同:說得不錯,還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嗎?③羅嗦:能精煉一些嗎?④不會精煉:來看看這篇文章寫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誰?在自知生命大限已至時怎么做的?最后怎么樣?就像老師這樣試著用精煉的話自己練說主要內容。
3、結合剛才的初讀,結合你的課前預習,誰來說一說這頭戰象初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師板書:忠誠、善良,匯報不出善良不寫)
三、研讀,情感升華:
1、文章的哪些重點語句讓你對嘎羧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批畫邊體會,同桌兩個人都批畫好了可以小聲地交流。(5分鐘)
2、誰先來交流?
3、匯報:沒想到:(板書p)(①詞全抓:你能結合課文來具體說一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嗎?②先匯報“一下子”:就是這樣一個破舊的象鞍卻讓嘎羧一下子安靜下來,孩子,它先前是怎樣表現的?③匯報一個詞:就這段,你還從哪些詞體會到了?)(板書:一下子、久久)嘎羧見到象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④只回答一個半句:還有呢?還因為什么?)正是因為這象鞍與它一同經歷了戰斗的洗禮,所以在它見到象鞍之后它才一下子安靜下來,它才久久地摩挲著,如果去掉這兩個詞表達的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大屏幕)自己讀一讀,誰來說?是啊,我們從這些重點詞當中真切地體會到了嘎羧對象鞍的懷念,這是一頭戰象積淀在心中深沉的情感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這種體會練讀這段話,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變顏色的詞和加點的詞。
4、我們接著來匯報:(板書p)久久凝望(板書):站在這它曾經浴血奮戰過的戰場,嘎羧仿佛能看到什么?它一定是看到了當年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又一幕。就這一段還從哪里感受得到?親了又親(板書):它為什么會對這塊礁石親了又親?這塊礁石一定是深深印在它腦海之中的。吼叫(板書):文章不止一處寫了嘎羧的吼叫,找一找還有哪些地方也寫了吼叫?(出示大屏幕)想想這三次嘎羧都在叫什么?(學生答:第一次。。。第二次。。。)兩次感情一樣嗎?那此時此刻站在江灘的卵石上又會吼叫什么呢?(學生答)孩子們,它僅僅是一頭戰象嗎?是的,它是一位讓人飲汨贊頌的英雄,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來讀一讀這一段!“它站在。。。。。。”
5、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感受到了?(板書p)自埋過渡:它就這樣一直挖著挖著,一直到東方吐白,我和波農丁才走到坑邊查看,我們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屏幕)此時嘎羧再次凝望著天空它會想些什么呢?有誰能如此坦然地面對死亡?有誰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就讓我們再看嘎羧一眼:土坑約。。。
6、(板書p)引讀:它死了。它沒有。。。孩子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它忘不了那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那些曾經并肩戰斗的戰友,我們也似乎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那就讓我們用朗讀的形式祝福它吧:它死了。。。是的,這便是一頭戰象的忠誠與善良,孩子們讓我們最后送嘎羧:它死了。。。
四、積累拓展:
正是這頭戰象感動了作者,此時也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大家,假如你現在就站在“百象冢”前你會對它說上一句什么呢?
五、總結
我想如果嘎羧聽到你們的贊揚和祝福一定會安息的!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我前段時間執教《最后一頭戰象》,教完后感受頗深。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結合平時的學習,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這節課的設計,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變求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語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來不及半點急躁和武斷。在備課時,同事們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當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時,怎能不“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寧可不完美,也要敢于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鮮明的風格,語文教師的魅力來源于個人的獨特風格。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劍,包括自己的學生,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沒有和學生鋪墊過,只在徐老師第一課講過之后,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復習。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時過關,終將對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想要真發展,真得有膽量。一次真實的洗禮,勝過千次萬次的虛榮。
3、要關注:
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么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學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設計一節課要把它當成設計學生的人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將無限精彩!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2、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師準備教學課件,生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詩文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首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詩,大家齊讀。
英雄垂暮近黃泉,
重披戰甲憶當年。
打洛江邊念戰友,
自掘墳墓共長眠。
讀著詩中這一幕幕感人的壯舉,一個響亮的名字涌上心頭,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板書齊讀)《最后一頭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對這最后一頭戰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誰能說說戰象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誰用一個詞語來說說這是一頭怎樣的戰象?(課件出示:這是一頭 的戰象。)
二、復習課文: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三、感悟文本:
(一)嘎羧總體印象,讀書方法指導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讓我們走進戰象嘎羧的內心世界,悉心感受戰象嘎羧的重情重意。請同學們們默讀課文,思考哪些句段最能體現嘎羧的重情重意,又有哪些句段讓你感動,就把它們都勾畫下來,可以一旁寫上你的感受。在讀書之前,請同學們注意,這篇課文很長,我們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讀書,那就是快速瀏覽和用心品讀相結合,誰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應快速瀏覽呢?什么地方要用心品讀呢?
(二)感悟文體,互動交流
學生默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同桌間進行交流。
(三)學生匯報,相機引導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相機指導,重點放在如下重點句段:
重點句: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1.從嘎羧見到象鞍時的動作表情你體會到了什么 ?(對戰象來說象鞍就是戰甲)
2.從“淚光閃閃”體驗嘎羧的表面的安靜,內心卻波瀾壯闊,多么深沉的的嘎羧,引導學生讀文
重點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1.師:孩子們,人們是如此舍不得嘎羧,在這龐大的送行隊伍中,(課件交互)有?有?有?(老人、小孩、婦女。)人們泣不成聲。(村寨的每一個人都愛嘎羧)
村長來了,他在------(引讀)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村長強忍淚水,對嘎羧說——
. 老人和孩子來了,他們捧著-----(引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說——
可是嘎羧什么也沒有吃,只——(學生接讀)
嘎羧繞著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繞著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繞著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重點句: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嘔——嘔——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1.它久久凝望凝望著江面,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他為什么要對石頭親了又親?
師:是啊!在他的心中這不是一塊冷冰冰的石頭,而是有情感的親人呀,分別了二十六年,再見面時怎能不親了又親!請帶著你的體會去讀。
3.想象一下他在吼叫些什么呢?(呼喚靈魂,訴說思念,表達忠于戰友之心)
4.學生同桌交流填空,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 ),看到了( )。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這礁石,也許是( ),也許是( );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 歐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 ),也許是在( ),也許是在( )。
5.師讀生填
6.生讀師填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日軍)。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這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地);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的靈魂),也許是在(訴說對戰友的思念),也許是在(告訴戰友,它將來陪伴它們)。
重點段: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冬冬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
師小結:我們想說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復出現了一個關鍵詞“挖”,從嘎羧的“一直挖”、“繼續挖”、到“埋頭挖”,通過一個“挖”字寫出了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位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
師:文中提到了幾次怎樣的“挖”?你從這些“挖”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對戰友的思念和忠誠支撐著它在挖)它這是在自掘墳墓啊!
重點句“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1.凝望著天空,它又想對蒼天說些什么呢?
2.在學生發言后師引導:二十六年前的那場戰爭,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親人,讓我成了(最后一頭戰象),而今戰爭不再,戰象不再是戰象。但二十六年來我從來不曾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雖然是(最后一頭戰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上我的(戰甲)去我的(戰場)去和我的(戰友)會合。可我滿腔的情義又能向誰來訴說,因為我是(最后一頭戰象)于是我只能凝望著天空,把這一切付諸于青天。
四、深情獨白:
課件《悲傷小夜曲》響起
師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復了往日的靜,但是村民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老師相信大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靜,多么重情重意的一頭戰象啊!它忘不了保護自己殺敵的戰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顧了自己二十六個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經灑過鮮血的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我們還能說它只是一頭戰象嗎?不,它是一位重情重義的大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一個特殊的名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再見了,嘎羧。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在一起!
板書: 最后一頭戰象
披掛象鞍
嘎羧 重回戰場 有情有意
挖掘墓坑
戰甲 戰場 戰友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4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最后一頭戰象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到您!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學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感受戰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相關語句,走進戰象內心世界,感受嘎羧對戰友的忠誠和博大的胸懷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掛圖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
2、劃出令人感動的句子,提出讀不懂的問題
3、了解大象的生活習性,記憶力等相關資料,收集有關大象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你對大象的了解或講講有關大象的故事?(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業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 二 課 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如: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找、讀相應句子:
①“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②“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③“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④“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①“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②“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舍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①“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②“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同學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對爸爸媽媽或親戚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5
預設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11個生字。
2、快速閱讀課文,有感情朗讀。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細膩描寫方式,以及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技巧,體會戰象嘎羧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任務
完成熟讀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內容,理解文章主旨的目標。
第二課時任務
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震撼力,學習朗讀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由你對大象的了解來引入課文,導入到對戰象的印象。出示文章開頭部分,了解戰象。
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2、分析文字中戰象的英勇:“劈”“踩”“排山倒海”“撲”。
3、嘗試朗讀,并指導朗讀技巧。體會“戰象”的稱呼。
二、初讀感知
1、正是這樣的一群象兵,曾經和日寇展開了一場血戰,最后只剩下唯一的一頭戰象,它的名字叫——嘎羧。那么,在最后一頭戰象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2、出聲讀一遍課文,讀通順,讀準確。有生字和疑問標示出來。
3、解決生字。出示屏幕:
唏噓 激越 膨脹 日寇 威風凜凜
排山倒海 泣不成聲 震耳欲聾 炯炯有神 浴血搏殺
(1)、在文中找出這些詞語,標出來,準確讀出來這些詞。
(2)、有感情讀出來一些詞。注意形象性理解。
4、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填寫詞語。領會文章中心。
讀了課文,嘎羧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用一個詞語填寫在括號中。填空:這是一頭 的戰象。將自己的感受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來,并且在文中找出來相應的文段。
學生回答。大家的總體印象是:忠誠,善良,堅強,懷舊,英勇。
對這里的幾個詞語要加以分析,讓學生能夠理解開頭的鋪墊作用。
三、課文分析
1、再出聲讀課文,戰象嘎羧在臨死前做了哪些事情?以嘎羧的行為為線索劃分幾個層次,概括小標題。
“英雄垂暮”1~4
“重披戰甲”5~11
“憑吊戰場”12~16
“莊嚴歸去”17~23
2、按照順序復述課文,再次感受開頭部分:戰象的戰場殺敵的英勇。朗讀出來戰象的浴血搏殺。
3、體會課文標題:最后一頭戰象的含義。
最后一頭:說明了以后不再有了,沒有了戰爭,就沒有了戰象;最后的,又是英雄的最后日子,讓人心靈感到震撼;戰象,一定有過應用的經歷,最后一頭戰象的離去,一定具有動人心魄的舉動。
四、布置作業:
練習對課文中其他行為動作和神態描寫的部分進行朗讀。體會嘎羧的高尚情懷。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概括文章內容,用一段話、幾句話、一句話的方式,逐步增加難度,凝練語言。
二、詞語復習、朗讀指導
出示:摩挲 淚光閃閃 久別重逢
(1)用檢查詞語的方式,指導朗讀和形象理解。
(2)把詞語放入語境理解,指導朗讀。出示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是的舉動和神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句子理解:一件象鞍竟然讓急躁的嘎羧頓時安靜下來,真是沒有想到。對嘎羧的神態和動作的描寫,如“呼呼吹去”“久久的”“摩挲”“淚光閃閃”,細膩生動,清晰的表達出一頭英勇的戰象幾點在心中的深沉感情。
指導朗讀:讀的深沉,讀出感動。
(設置目的:通過一段話來理解戰象的某種精神,總結朗讀技巧,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嘎羧的內心,有感情朗讀。)
三、速讀一遍課文,找出來文中其他地方對嘎羧的行為、神態細節描寫,讀一讀,品一品。
1、讀了這段話,那個詞語讓你感動?你怎么理解的?
(1)、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句子理解: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的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和氣概。破舊的象鞍卻依然凝重華貴,雖然年邁,嘎羧卻依然英武豪邁。二十六年,多么漫長,卻又是彈指一揮間,歷史的記憶都在象鞍上寫著。嘎羧披掛上象鞍,實際是對垂暮時期的英雄的贊嘆。
朗讀指導:讀出敬佩和贊揚之情。對稱并列的句式增強了語勢,朗讀時應該深沉而高昂。
(2)、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為: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ou——ou——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句子理解:“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的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的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切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他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么?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想象,“久久凝望”里,嘎羧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嘎羧為什么會對那塊礁石“親了又親”?它的叫聲里,在呼喚什么?
(3)、嘎羧為自己挖掘墳墓的壯舉: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句子理解:誰能如此坦然地面對死亡?有誰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靜靜地為自己挖掘了墓地,靜靜地躺在那里,那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的眼睛,讓人揣想,它在告訴我們歷史不能忘懷么?它在期盼和平么?
指導朗讀:讀出來內心的感動與敬佩。
(4)、其他令你感動的句子:選擇其他段落,用這種方法來練習朗讀。
老師指導:檢查學生自己的學習,朗讀——解析(抓關鍵詞理解)——朗讀指導,用這樣的過程,給學生點撥,加深文本理解,指導朗讀技巧。
2、展示成果
挑選幾個學生,師生配樂連續誦讀剛才指導的段落,用朗讀來震撼觀眾,達到高潮。
四、拓展延伸
1、過渡語:正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一個英勇的、堅強的、忠誠的、善良的英雄,用它獨特的方式離開了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人間,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此時此刻,假如你站在百象冢前,面對著嘎羧和他的戰友,你想說些什么呢?
2、學生抒發自己的感受。
3、總結:作者正是通過對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細膩描述,贊頌了它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作者沈石溪是非常著名的動物小說家,它的許多作品,比如《斑羚飛渡》《狼王夢》等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動物的高尚情懷。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6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五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最后一頭戰象
課時
1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3.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
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教學方法,先抓課文主要事件,接著抓重點句段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抓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學生的內心受到猛烈的撞擊,深深的震撼,進而學生必然讀出情感,訴出情感,寫出情感。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組塊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由對大象的了解來引入課文,導入到對戰象的印象。出示文章開頭部分,了解戰象。
2、分析文字中戰象的英勇:“劈”“踩”“排山倒海”“撲”。
3、嘗試朗讀,并指導朗讀技巧。體會“戰象”的稱呼。
組塊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出聲讀一遍課文,讀通順,讀準確。有生字和疑問標示出來。
2、解決生字。出示屏幕:
唏噓 激越 膨脹 日寇
威風凜凜 排山倒海 泣不成聲
震耳欲聾 炯炯有神 浴血搏殺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填寫詞語。領會文章中心。
這是一頭----的戰象。將自己的感受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來,并且在文中找出來相應的文段。組塊三:抓重點句段,品讀感悟。
1、再出聲讀課文,戰象嘎羧在臨死前做了哪些事情?以嘎羧的行為為線索劃分幾個層次,概括小標題。1、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嘎唆的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是難點,訓練學生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內容是重點,教學時,采用限時朗讀課文,并讓學生說梗概的方法,理清文章的順序,感知課文。2、處理本課難點時讓學生研讀課文,抓住最能說明自己見解的語段,細細品讀,深深感悟,可以獨自學習,可以小組交流。重點抓住以下語段:“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1、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2、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4、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5、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2、按照順序復述課文,再次感受開頭部分:戰象的戰場殺敵的英勇。3、體會課文標題:最后一頭戰象的含義。(1)、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2)、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為: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ou——ou——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3)、嘎羧為自己挖掘墳墓的壯舉: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組塊四、拓展延伸,推薦作品。 1、正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一個英勇的、堅強的、忠誠的、善良的英雄,用它獨特的方式離開了生活了五十多年的人間,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此時此刻,假如你站在百象冢前,面對著嘎羧和他的戰友,你想說些什么呢?2、作者沈石溪是非常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斑羚飛渡》《狼王夢》等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動物的高尚情懷。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 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讀音排山倒海(dǎo dào) 中彈(zhònɡ zhōnɡ)浴血搏殺(xiě xuè) 撲喇喇(lǎ lā)2、辨字組詞 寇( ) 躁( ) 遭( ) 欲( ) 冠( ) 燥( ) 糟( ) 浴( ) 博( ) 碑( ) 僻( ) 筒( ) 搏( ) 脾( ) 劈( ) 桶( )3、課文中有許多成語,請你摘抄下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并回答問題☆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 ),像是見到( )。從作者對嘎羧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寫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著臉,鼻子( )在腿彎,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似乎在說________
板書設計最后一頭戰象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課后反思從教學實際來看,采用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法進行篇幅較長的課文的教學,既能讓學生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讓學生很好的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較開闊,大多數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入情入境的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7
最后一頭戰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方法:
談話法
以思促悟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如:為什么只有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頭戰象怎么來的?最后一頭戰象怎么樣了?寫了最后一頭戰象的哪些事情?)孩子們剛才很會思考,提出了這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現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學生默讀課文)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如:浴血搏殺、泣不成聲……嘎羧為什么不搬東西,整天優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英雄垂暮
重披戰甲
憑吊戰場
莊嚴歸去
教學反思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
生讀相應句子匯報: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2)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舍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3)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
生匯報“戰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戰斗的戰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內容重點體會: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往下沉。”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嘎羧凝望著天空會想些什么?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學生讀文)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1、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2、這篇課文與我們剛剛學習過的《老人與海鷗》一課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回答,評議)
3、引導學生從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和課文都有具體的描寫兩方面進行比較,再次體驗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四、推薦作品
像這樣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故事的文章還有很多,孩子們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義犬復仇》
作業設計:
1.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3、最后一頭戰象
善良 忠誠 英勇 堅強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長課文短教的范例,文章雖然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但在教學時我則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在這一重要環節的實施中,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談感悟再朗讀,可以讀代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斷,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敘了嘎羧生命歷程當中最后的輝煌和莊嚴,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嘎羧的高尚情懷。
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動物的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情朗讀、想象說寫話等語言實踐活動,體會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懷。
3.體會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課文中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語句,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背景課件)
1.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2.嘎羧是這場戰斗中唯一幸存的戰象,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3.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3課的課題,齊讀。p121
二、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有2000來字,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嘎羧臨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討論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歷程當中做了哪幾件事?
相機板書:披掛象鞍
重回戰場
挖掘墓坑
3.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這一句式將嘎羧臨死之前做的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
4.小結:我們在學習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抓事件)
三、引導質疑
1.課文主要寫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之死,同時在課文的11自然段也介紹了一般大象的死,請你再次默讀課文11自然段,比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區別。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時的特點。我們再來看看嘎羧臨死之前做的這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樣的疑問?
4.引導學生質疑,梳理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引導學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探討嘎羧為什么要重回戰場。
1.找出描寫嘎羧重回戰場的句段讀一讀,用“—”標出描寫嘎羧神態動作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寫在旁邊。
2.學生自讀體會,劃記詞句,做批注。
3.討論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想象,體會嘎羧的內心,并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懷。
4.小結: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先找出記敘這個事例的相關句段,然后劃記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并抓住這些詞語細細品味,體會嘎羧內心的想法,從而感悟到它真摯的情感,解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分組自學“披掛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組,交待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共同研討
(三)討論交流“披掛象鞍”部分的讀書感受。
1.引導學生重點品讀:
(1)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引導學生抓住“摩挲”“淚光閃閃”等詞語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引導學生感受嘎羧“英武豪邁”的形象,理解嘎羧臨死之前披掛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知道你們走進了嘎羧的心,它臨死前要披掛上象鞍是因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文中的嘎羧不會說話,作者通過描寫它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它內心的情感。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事例,品味當中的細節描寫,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在書中寫一寫,就能體會到它內心的情感,讀懂它的心。
(四)討論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讀書感受,理解嘎羧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學生交流讀書感受,重點品讀:
(1)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
從“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引導學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艱難。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嘎羧內心的情感。
(2)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沉”字的深層含義,體會嘎羧奮力挖掘墓坑的內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說話,走進嘎羧。
26年前,它曾經和戰友們在這里,26年后,它仍舊要和戰友們。
3.引導學生探究嘎羧的內心: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啊?你們讀懂了嗎?
4.讀描寫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詞,引導學生體會它內心的想法,并進行寫話訓練。
5.交流寫話內容,適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五、總結延伸
1.總結全課,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嘎羧是一頭戰象,我們卻從這些感人的事例當中,從這些生動細致的描寫當中,體會到它像人一樣豐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創作體會里寫道: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豐富的情感,想引發人類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還具有怎樣豐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布置課外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
板書設計
23.最后一頭戰象
抓事例品細節悟情感
披掛象鞍神態壯士
重回戰場動作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11個生字,理解并積累詞語。
2.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村民與嘎羧之間的真摯情感。
3.學習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練筆。
4.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準備: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鞏固。
二、指導復述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講述。
三、品讀相關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間的真摯情感,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四、學習抓住神態動作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寫一個小片段。
五、指導寫字,積累詞語。
附課文
23最后一頭戰象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lǐn)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士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水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
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結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坑,隆重埋葬陣亡的戰象。
在搬運戰象的尸體時,人們發現一頭渾身是血的公象還在喘息,就把它運回寨子,治好傷養了起來。村民們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負責飼養它的是波農丁。
二十多年過去,嘎羧五十多歲了。它顯得很衰老,整天臥在樹陰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波農丁對我說:“太陽要落山了,火塘要熄滅了,嘎羧要走黃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歐(ōu)歐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么東西。
閣樓上有半籮谷種和兩串玉米。我以為它精神好轉想吃東西了,就把兩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類似馬鞍的東西,我漫不經心地一腳把它踢下樓去。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來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農丁恍然大悟,“這就是它當年披掛的鞍子,給它治傷時,我把象鞍從它身上解下來扔到小閣樓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還記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波農丁皺著眉頭,傷感地說:“它要離開我們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每群象都有一個象冢,除了橫遭不幸暴斃(bì)荒野的,它們都能準確地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臨前的半個月左右,會獨自走到遙遠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邊,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蒼茫,在一片唏(xī)噓(xū)聲中,嘎羧開始上路。
我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個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jiāo)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péng)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來了,二十六年前,我們就是在這里把嘎羧抬上岸。”波農丁說。
原來嘎羧是要回到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
太陽升到了檳(bīng)榔(láng)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鉆進一條草木茂盛的箐(qìng)溝。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來。
“哦,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我記得很清楚,喏(nuò),那兒還有一塊碑。”波農丁悄悄地說。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叢中,果然豎著一塊石碑,鐫刻著三個金箔(bó)剝落、字跡有點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gǎo),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tuǒ)圓形的淺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冬冬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雞叫頭遍時,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什么聲音也沒有了。
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走到坑邊查看。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9
課前談話:
一曲《世界很小是個家庭》讓我再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人的站立靠的是彼此間的尊重、理解、支撐!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人,她曾對我說:珍惜擁有的,擁有珍惜的。也許,正是因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的彌足珍貴──
一、回顧課文
《最后一頭戰象》。
而今天,當我們再一次走近《最后一頭戰象》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那些滿含深情的文字,向我們描述了戰象嘎羧的哪幾個場景呢?
二、品讀12小節
上節課,我們已經用心品讀了嘎羧尋找象鞍的場景并為之感動,這節課讓我們首先走進那告別的場景,請仔細讀讀相關段落,想想哪個地方讓你感動?
全班交流:(隨機)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
⑴ 是呀,人們是如此地舍不得,在這龐大的送行隊伍中,有……有……有……
⑵ 而人們的一舉一動中更是飽含著依依不舍,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
人們還可能怎么做呢?
⑶ 淚眼朦朧中,26年前的那場戰斗又仿佛浮現在人們的眼前,透過嘎羧,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戰象,更多的已經失去的親人!人們傷心欲絕,泣不成聲。
2、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這一切讓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沒吃──。
這一切讓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沒吃──。
這一切更讓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沒吃──。
3、整節朗讀。
四、品讀14小節
請你用心讀讀描寫這一場景的14小節,圈出讓你的心弦為之一動的詞句,仔細體會一下。
⑴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
在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緒不斷地往前、往前:26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戰斗場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腦海中盤旋著……
孩子們,請拿起筆來,把你想到的記錄在紙上。
全班交流(層次性,3個左右)
⑵ “親了又親”的礁石。
⑶ 還有讓你觸動的詞句嗎?
你聽,它似乎在訴說什么?
五、品讀(20~21)
嘎羧依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它走啊走,終于找到了戰友們安息的地方。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墳墓的場景。認真讀讀20、21小節,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說?
我們想說得太多太多──此時此刻,任何的語言都無法表達我們內心涌起的種種感受!誰來讀讀這段文字?
六、品讀(22~23)小節
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什么聲音都沒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讀)
讀著這句話,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著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讀)
因為它……忘不了?(學生說)
七、段落引讀
最后一頭戰象懷著深深的愛,從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歸宿。可以說,它是一個英雄,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是!
在它的生命軌跡中,它忘不了與人們依依惜別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戰場上的一幕幕更讓它難以忘懷──引讀片段2。
終于,它如愿以償地和戰友們長眠在一起──引讀片段3。
八、延伸、作業
如果說最后一頭戰象呈現給我們的是深沉的愛和對于生命價值的深深思考的話,那么,沈石溪的其它作品又將給予我們怎樣的震撼呢?
老師選取了其中的《斑羚飛渡》給大家,回去仔細讀一讀,可以將你的點滴感受記錄在《閱讀──我的生活上》!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0
品讀細節,入境想象讓語文課堂充盈生命的色彩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案例
濟南市新苑小學 孫 鵬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對文本不斷探究和感悟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對學習活動懷有濃厚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需要師生之間的信息交互和情緒感染。因此,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并輔之以現代化的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真正走入文本視界,產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形成情緒的共鳴和激蕩,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舒展個性,抒寫真情的精神空間。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嘎羧身上所體現的對生命的執著與忠誠讀來令人震撼,發人深省。在執教這一課時,我帶領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抓住嘎羧的動作、神態品味細節;同時又運用想象補白,再現情境的方法,力求真正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感悟嘎羧的高尚情懷,同時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例如在教學 “要象鞍”這部分時,我進行了以下設計:
1、一個普普通通的象鞍,為什么讓嘎羧到臨死前仍念念不忘,并要急切地得到它呢?默讀5—9段,有一句話最能表現嘎羧的內心,同時又能把上下文的內容全都聯系起來,把它畫下來。
指讀,出示“沒想到,嘎羧見了……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自讀:想一想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嘎羧。
2、全班交流。
①抓住“淚光閃閃”“久久摩挲”等重點詞感受嘎羧的一片深情。
②抓住“一下子安靜下來” ,對比嘎羧得到象鞍前后的情緒變化,感受象鞍對嘎羧的特殊意義。
③小結。(板書:重情義)
3、分別26年,它卻從未忘記過象鞍,所以說它——重情義。時間再久些會忘嗎?這是多久的情義?(一生)這份情義一生之久,這叫——重情義。
再看,這些年來嘎羧過著怎樣的生活啊?(悠哉游哉)可是,這樣舒適的生活有沒有阻斷它心底的那份思念?這叫——重情義。齊讀。
4、嘎羧的這份深情,它身邊的親人了解嗎?從哪兒看出來?(恍然大悟、沒想到)這26年來,連身邊最親的人都讀不懂它。其實它還是一頭怎樣的戰象?(孤獨,寂寞)
是啊,時光的流逝,生活的優越,沒有讓它忘記那份情義;無人理解的苦悶沒有動搖它心底的那份堅守,這叫——重情義,這叫——忠誠。(板書:忠誠)
現在你想帶著什么心情來讀這句話?(激動、敬佩)指讀,齊讀。
5、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朋友,竟讓他用一生的時間去去思戀?讀第9段。想一想這是一對怎樣的老朋友。(并肩作戰,同生共死)是啊,那累累彈痕,斑斑血跡記載著嘎羧的——傷痛,那硝煙、戰塵見證著嘎羧的——輝煌。它了解嘎羧的一切啊。因此,當他們久別重逢時,嘎羧才會——(引讀——一下子安靜下來……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6、引讀披象鞍一句,感受嘎羧的英武豪邁。
二、想象補白一夜
感情渲染:此時此刻,英雄即將上路。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來為它送行。很多人泣不成聲。嘎羧什么也沒吃,繞著寨子走了三圈。為了回到曾經灑下熱血的戰場,它走了整整一夜。大家知道嗎?西雙版納是熱帶濕潤地區,那里到處是崇山峻嶺,叢林密布。當年嘎羧被救起時落下了重殘。它的脖子被刀砍傷,歪得厲害,嘴巴永遠無法合攏,總是不停地流著口水;它的一條前腿被子彈洞穿,傷好后也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想象一下,這一夜它是怎么走的呀?
(在崎嶇的山路上,也許它已跌跌撞撞,舉步艱難;漆黑的夜晚,無法看到前方的路,可能一不小心會跌倒在地,但它想:我無論如何也要走回去;也許它的傷腿會劇烈地疼痛,但是它強忍著劇痛堅持走下去……)
“生命”課堂的教學核心是“有生命的教學”“活的教學”,即一定要把學生、教師、文本乃至整個課堂都當成一個活的生命體。“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課堂上,我們要用我們的熱情洋溢,換來學生的激情似火;用我們的歡聲笑語,換來學生的鶯歌燕舞;用我們的柔情似水,換來學生的情深似海……只有實現師生與文本的交流對話,相互碰撞,才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讓語文學習成為一段美輪美奐的精神旅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逐步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首先,我引領學生細讀文本,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反復品味嘎羧對輝煌過去的留戀與懷念。在聯系上下文,抓重點詞體會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從26年漫長的時間,優越的生活,身邊的親人不理解等視角體會無論什么都不能阻斷它對自己那段戰象歷史的思戀,不能讓它忘記作為一頭戰象的職責與堅守。在反復的品讀感悟中,戰象嘎羧的高大形象與高尚情懷在學生們心里逐漸清晰豐厚起來。
然后,我適時采用想象補白的方式,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作為切入點,將嘎羧回戰場經歷的一夜延展開來,豐滿起來,通過補充西雙版納地理環境,嘎羧當年被救留下重殘等資料,讓學生再次感受嘎羧作為戰象的那份執著與堅定,想嘎羧所想,悟嘎羧之情,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入情入境,觸及到嘎羧的靈魂深處,在抒緩悲壯的音樂中,在補白想象的感動中,學生獲得了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學習的過程成為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與見解的生命旅程。當學生們的想象不斷豐滿不斷充實,他們也逐漸走近嘎羧,走進了這最后一頭戰象的心靈世界,很多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被嘎羧的執著深情所折服,眼中不時閃爍著晶瑩的淚光。此時的課堂流淌出的不僅僅是語言,而是情感,是智慧,更是一種情懷。我想,我與學生們的生命也在這充滿人性光輝的文字中得到了充盈與升華。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二、學習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三、學習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四、學習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1、找出課文中對嘎羧的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用“-----”畫出來,讀一讀,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合作探究:嘎羧離開村子前為什么要繞著寨子走三圈?
3、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嘎羧“懷舊”“善良”?在書本標注。
4、匯報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語句,在書本標注。
5、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6、從哪些地方又感受到這頭戰象的“忠誠”?在課文標注。
(4)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2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從文章在教材編排中所處的位置分析,《最后一頭戰象》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三篇課文,屬于精讀課文。編者對學生的訓練要求是: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從而實現能力遷移,完成閱讀教學在小六階段安排的“讀與思、讀與寫有機結合”的任務。
從學情分析,小六的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但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較好地開展對文章的探究。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讀寫文章中出現的生字。
2、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3、概述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戰象嘎羧懷舊、善良、英勇、忠誠、堅強的高尚品質。
由于小六的學生還缺乏一些生活體驗,因此,我把引導學生感受和學習戰象嘎羧身上的優秀品質設定為我上課分析的重難點。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以及戰象的相關知識,。
2、學生預習課文。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運用的教學理念主要是: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下,將教師職能轉型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小說的人文性特征,讓學生通過學習戰象嘎羧的品質來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基于上述理念,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標》對師生互動、師生與文本互動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點,主要采用問題教學與引導啟發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此外,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本節課的內容很多,課文也很長,如果教師過多的講解,課堂任務很難完成,所以必須實施長文短教。于是,我采用抓重點段落感受戰象品質的方法。設計課時為一課時。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部分
我首先給學生出示一些關于戰象的圖片,之后對戰象作以簡單的介紹并播放戰象作戰的視頻。如此設計,意圖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初步感知戰象的英勇。
(二)介紹作家部分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本文的認知,進而產生對動物小說的興趣,我重點介紹作者的代表作品并告知學生本文乃現實生活中真正發生的事情,并非杜撰,以此來打動學生并加深他們的情感。
(三)誦讀課文部分
課前:初讀、精讀課文,要求排除閱讀障礙并整體感知課文。
課上:略讀、速讀課文,整體概括課文內容,抓重點段落。
(四)賞析文章部分
由于面對的是六年級的學生,學生們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已經養成。在執教本課時,我并沒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講解方式,而是采用了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后住抓住關鍵詞句,直奔重點語句進行教學。如此設計的意圖是讓孩子們對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有一個課堂檢測,主要是檢查學生對本文的重難點是否能準確的理解并掌握。
四 、說板書及作業
1、 板書主要是由課題和代表戰象品質的詞語組成的。
這樣安排的好處:一是便于總結;二是便于學生加深印象。
2、 作業是通過想象,為課文填寫空白。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再次加深學生對戰象嘎羧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最后一頭戰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課文記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在生命終結前,再次披掛象鞍,憑吊戰場,莊嚴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贊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也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意。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會憑借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認識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成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華。
三.說教學目標
1、 選擇令人感動的場景,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述;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
3.抓住文章重點段落, 聆聽戰象嘎羧的心聲, 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友情;
4.拓展寫話,為戰象嘎羧題寫碑文,傾訴自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讀課文,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的高尚情懷;
難點:通過朗讀感悟,領略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五.說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將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轉換成同戰象嘎羧對話的過程,輔以音樂,圖像等課程資源,給學生的內心以猛烈的撞擊,深深的震撼,進而學生必然讀出情感,訴出情感,寫出情感。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講述戰象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機的聲音逐字出示字幕:“西雙版納曾經有過這樣一頭戰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回到了曾經浴血拼殺的戰場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讀后,教師質疑:“讀了這樣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樣?”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曾經”一詞啟動學生內心的情感,為后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較快速度選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斷。這一訓練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培養了表達能力,又提高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娓娓道來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繼續浸潤在情意濃濃的學習環境中。
2、聆聽心聲,感悟戰象嘎羧的情懷
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教師與學生展開談話:“學習課文就是與文中人物、動物、景物交流、談話,在這里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嘎羧)使學生意識到戰象嘎羧就是一個有高尚情懷的“人”,它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教師適時拋出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快速讀文,看看哪撥動了你心弦,在這樣的文字下劃出真摯的情感線,用心聽聽戰象嘎所在和你說什么呢?“這一問題,直接文章主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片斷,重點詞句來感悟戰象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中配合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生暢所欲言,由感而發,由感而讀。教師或情感誘導,或方法指導,或鼓勵肯定,保證學生的動態生成,“對話也就成為一種思維碰撞,心靈共振的過程。
3.傾訴真情,體協戰象嘎羧的碑文
再以打字機的聲音逐子出示字幕:“西雙版納沒有了那頭叫嘎羧的戰象但它那雙凝望清波蕩漾的眼神,和那只睜得老大的眼睛卻久久令人回味,令人深思……“與課前的導入遙相呼應,形成強烈的對比,近一步突出了故事的悲壯色彩。
此時學生的情感之潮,奔涌而來,達到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狀態,教師適時為學生提供一個情感宣泄的平臺:“村民們為了紀念戰象嘎羧,為它立了一個墓碑,請你以村民的身份,為戰象嘎羧寫一段碑文。”
4、拓展閱讀,深化單元的主題思想
語文的閱讀教學:“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的結尾,推薦學生課后閱讀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如《第七條獵狗》、《一只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等優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動物的內心世界,又培養了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
2.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
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后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哪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后,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四、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
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4
生本對話 讀寫結合----《最后一頭戰象》教學案例分析
聚焦“再回戰場”,引導學生研讀第十四自然段。
1、請看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寫嘎羧動作、神態和叫聲的語句,體會它內心的感受,想想它的心里具體會想些什么?批注在文本邊上。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已學好的同學可以與小組同學交流交流。)
3.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師:通過剛才大家細心的批注和熱烈的討論,我想你們一定有了很多收獲吧。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交流。
生:(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談體會。
師:往事如煙,此時你就是嘎羧,(你站在江灘的卵石上,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你想起哪些事?(與同伴殺敵、死去的戰友、敵人、自己踩死敵人的一幕)
師:誰能飽含深情地讀讀這句話。(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生:(讀)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生:抓住“礁石”、“親了又親”談體會。
師:物是人非,此時此景,如果你就是嘎羧,你在想什么呢?(我就是在這里被善良的村民救起來的,這里曾經留下我的英勇等)
師:對這句話有沒有不同的體會?
生:抓住“吼叫”談體會。
師:他的吼叫就像是在說話,如果你就是嘎羧,這時你會說些什么呢?(感謝、懷念、痛恨)
師:此時的嘎羧真是百感交集啊!你能讀出它內心的激動嗎?(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師:還有哪些地方感動了你?
生:我覺得是這一句:“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此時的嘎羧是一頭怎樣的戰象?(英姿颯爽、英武豪邁、精神抖擻)
師:是呀,此時的嘎羧,已經完全不同于原來的模樣,原文中是這樣寫的:嗄羧脖子歪得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地淌著唾液,本來就很稀少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指名讀)
此時的嘎羧也已經完全不同于兩天前的樣子,文中還這樣寫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絕進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搖晃好一陣,它才會艱難地睜開眼睛,朝你看一眼。(指名讀)
同學們,從這兩段文字中,你們讀出嘎羧已是一頭怎樣的老象?(一頭拒絕進食,只會艱難地睜開眼睛的老象,一頭精神萎蘼、即將辭世的老象。)
就是這樣一頭精神萎蘼、即將辭世的老象,再回戰場后為什么卻有這樣異常的表現呢?(它想到了曾經戰斗的一幕幕,想到了戰友,心里非常激動、亢奮)
是呀,烈士暮年,但是壯心不已呀!同學們,把你們心目中這頭英武豪邁、精神抖擻的戰象讀出來吧!
生:(齊讀)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師:同學們,26年前的那場戰斗,讓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讓它成為——
生:最后一頭戰象。
師:26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著過去,思念著它的戰友。這樣的深情,它能向誰訴說嗎?
生:不能。
師:因為它是——
生:最后一頭戰象。
師:所以,再回戰場,緬懷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動啊!同學們,我們齊聲誦讀這一段。
配樂齊讀: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4、課堂練筆,升華情感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嘎羧再回戰場時的感人畫面,并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它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把這份情感凝聚于筆端,動筆寫下來吧!
出示練筆要求:嘎羧駐立江灘回想往事,此時此刻,它百感交集……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蕩的江面。它想起了
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可能又在想許久,它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好像在說:
1、生練筆。
2、交流評價。
案例分析:
一、品詞析句,促進生本對話。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對嘎羧行為、神態等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作者那深情的筆觸能感染每一位讀者。而理解描寫嘎羧動作、神態、叫聲的語句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于是在“再回戰場”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了“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等語句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嘎羧的內心,體會到它當時的情感,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他們內心的感動,讀出他們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從而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以讀激情的功效,學生與文本實現了深層次對話。
二、讀寫結合,注重語言訓練。
語文教學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其一大任務。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吼叫”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于是,課堂上我抓住這些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促使學生更深一層地感受到戰象嘎羧的內心世界。然后進行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把嘎羧的內心感受寫下來,促進了讀寫結合,達到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么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戰斗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斗洗禮的最后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后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二、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朗讀課文,要把字音讀準確,把字音讀通順,邊讀邊想,讀了這篇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生匯報:僅有嘎梭一頭戰象生存了下來。(自由發表)
師:我們同學可真會讀書了,讀了一遍課文,讀懂了這么多事,那么一定還存在一些漢字上一疑問,看黑板。
學習漢字。
三、掌握課文內容
曾經過戰火的洗禮,也經歷過生死的考驗,它有著勇猛殺敵,戰功赫赫的輝煌與榮光,也有些英勇負傷失去戰友的痛傷與哀傷,是嗎?那么這樣一頭戰象是怎樣走完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時光呢?請同學門快速默讀默寫噶梭生命最后一段時光的這一部分課文,想一想做了幾件事?分別是哪幾件事?
生匯報:
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我們來回顧一下,噶梭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在將要去世的時候,它首先重新批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和村民們告別,離開寨子之后,他來到了曾經的戰場,最后,它把自己埋葬了自己戰友的身邊。噶梭在自己生命最后時光里做了這樣幾件事?同學們,噶梭可是一頭戰象呀,我們看到它做的這寫事情之后,你有沒有感覺到驚訝,心中有沒有疑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能讀出什么疑問來,邊讀邊批畫,把自己的疑問記在書的空白處,開始吧。
交流“重披象鞍”這一部分。
當你讀到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時候,你提出什么問題了?
為什么臨走時重披象鞍?
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感動?有讓你特別感到的地方嗎?
還有哪個詞感覺到了?久別重逢。
僅僅是久別重逢嗎?什么樣的老朋友,象鞍是噶梭什么樣的老朋友(上戰場,并肩作戰,同生共死。說得真好。難怪噶梭見了象鞍之后是淚光閃閃,從這句話中,哪個詞也能看出他們是老朋友。久久,摩挲,對了,久別重逢,那份喜悅,那份傷感,那份珍惜,是嗎?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動來。
感情讀指導。
是啊,同學們,噶梭雖然老了,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頭戰象,戰爭不在了,但是噶梭作為一名戰士的雄心,卻依然還在,多么感人呀,同學們肯定還有很多其他的疑問,我們下節交流一下。
四 作業
畫出自己感觸深的句子,并寫批注。 完成書寫本。
《最后一頭戰象》教案 篇16
【教學理念】
情是辭的載體,在激情洋溢的課堂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沖擊,在情感體驗中內化對語言的理解。
【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的課文(特別是寫人記事類課文)一般都比較長,而課時又有限,如何做到“長文短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限時快速閱讀課文”和“精選教學內容”是兩條最有效、最基本的實施策略。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采用抓主要事件的辦法迅速理清文章線索,使學生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為“品細節、悟感情、習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礎,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浴血搏殺”等詞語。
2、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話闡述大概意思。
3、在語言理解與感悟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啟迪,并能付諸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內心的感動。
4、揣摩作者具體、細致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感悟對嘎羧的細致刻畫,并從中讀到它的內心世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內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啟迪與熏陶。
2、難點:
通過快速的朗讀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說明;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體會到嘎羧的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問題,并一起解決了問題。同時,嘎羧給我們也留下了印象。請同學們說說。(復習上節課內容)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文中哪些語句的描寫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根據課文進行預設: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從“嘔嘔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戰象看到象鞍時的急切心情。
“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順勢鞏固側面描寫,讀讀哪些地方描寫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與《老人和海鷗》一課比較,我們說老人和海鷗是情如父子的關系,那村民和嘎羧呢?(兄弟、朋友……)展開想像,說話訓練,提升情感:它是多么舍不得村民們,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第一圈,每走一步,往事歷歷在目,它想到___;走第二圈,它又想到___;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走第三圈,它只能想___。再飽含深情地朗讀。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它仿佛看到___;“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這兒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也許是___;“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___。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感情朗讀。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
(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戰象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當東方吐白,這位英雄嘎羧凝望著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有誰能如此坦然地面對死亡,有誰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靜靜地為自己挖掘了墓地,靜靜地躺在那里,那“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的眼睛,仿佛告訴我們______。從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熱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作戰的同伴。這是一頭站象的善良和忠誠。
三、課文總結
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它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后一頭戰象。
四、布置作業
如果說,最后一頭戰象呈現給我們的是深沉的愛和對于生命價值的深深思考的話,那么,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將給予我們怎樣的震撼呢?回去仔細讀一讀,可以將你的點滴感受紀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