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麗的大公雞(通用5篇)
艷麗的大公雞 篇1
課 時
2課時
課 型
繪畫
備課日期
4.5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基本知識,并有目的的加以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對色彩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目標:在繪畫中體驗艷麗的色彩給他們帶來的快感。
內容分析
重點:學習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
難點:冷暖對比和冷暖搭配。
教學方法
講解
教學手段
示范
板 書 設 計
14、艷麗的大公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情境導入
1、今年是什么年呀?
請看這幅畫,問:作者怎樣用顏色表現出這么艷麗的大公雞的?
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欣賞書中的《金雞展翅》,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課上活動
1、出示課題
2、你知道大公雞有哪些生活習性嗎?學生根據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經驗與同學之間交流
3、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美麗的大公雞的圖片。
問:a)在這些作品中,哪些顏色用的有規律?
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小組之間討論并得出結論
b)哪些顏色用的隨意性較強?
c)哪些顏色用的最精彩?
四、學生創作
創作要求:
1、用艷麗的色彩畫一幅大公雞的創作。
2、畫中要用冷暖對比的方法。
3、 教師指導
4、 作品展示
根據自己的和別人的作品你能總結出如何運用冷暖色才能使畫面更好看?
五、小結
艷麗的大公雞 篇2
一、說教材:
1、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教材第八冊第十四課《艷麗的大公雞》。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范疇,旨在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地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同學們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2、學生情況: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相比具有比較強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好的提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動手操作的能力。通過小學三年的學習,學生們能初步掌握色彩知識,但如何更加巧妙的將色彩運用到繪畫中,如何才能讓色彩更好的為畫面服務好需要進一步的引導。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了解暖色與冷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2)、過程方法:
A、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
B、通過創作冷暖色對比的作品,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3)、情感態度:
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
4、教學重點:
復習冷暖色對比給人的感受,正確運用冷暖色,認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學習色彩的搭配,培養學生創造力。
5、教學難點:冷暖色在創作中的運用。
二、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展示法和啟發法。
三、說學法:
學生采用觀察法和討論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采用情景導入法,用大公雞花花選美的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藝術源于生活,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容易使學生有更好的認同感和親切感。
(二)新授:
1、引入課題后,我分兩部分來解決問題。第一部分就是大公雞的造型,雖然這一部分不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可是有一部分學生畫公雞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邊讓學生說公雞的特征邊演示它的畫法。這樣學生在一會兒作業時就能夠容易的畫出大公雞。
2、第二部分是冷暖色教學。學生在上學期已經認識了冷暖色,所以我就復習了一下冷暖色,重點要放在冷暖色的對比上。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我先讓學生欣賞農民畫《金雞展翅》,從中體會出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圖片一步一步的讓學生理解、掌握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涂色。在這一階段我讓學生討論色彩運用的基本方法,最后由我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利用交流討論的方法分析對比色的使用規律和表現方法,培養表達能力。
3、學生創作:
在學生興趣高漲的時候我布置了作業及要求。
請每位同學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參加大公雞選美大賽。
要求:1、繪畫構圖飽滿、線條流暢。
2、造型新穎、生動。
3、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涂色,涂色要干凈。
4、講評
講評時,我又回到了花花選美這件事上:現在大公雞選美大賽正式開始,首先老師替大公雞花花感謝同學們為它設計了這么多漂亮的花衣裳,現在請同學們選一選你認為最漂亮、最艷麗的大公雞。
這樣首尾呼應,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評價階段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創作的快樂,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分析別人的作品,并從中學習。
5、課后拓展:
色彩的冷暖對比,不僅用在繪畫中,還可以用在橡皮泥塑、國畫、貼畫等多種表現方法中,所以我讓學生在課后嘗試用其他表現方法進行創作,來拓寬學生的視野。
五、板書設計:
艷麗的大公雞
暖色:熱烈、溫暖
冷色:寧靜、涼爽
對比色:色彩性質相反,且明暗色差較大
艷麗的大公雞 篇3
課題
14、艷麗的大公雞
學情
分析
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
教材
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范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應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應會: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課時
安排
一課時
課題
14、艷麗的大公雞
授課時間
四(1)5.5、四(4)5.6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彩對比的美感。在學習的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法、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藝技法,嘗試制作一個別致的小花瓶。難點:花瓶的造型設計、重心的掌握及四人小組的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作品,課件、圖片、色相環、油畫棒、圖畫紙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2、 導入新課(1)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學生作品(一組以橙色為主要顏色,一幅以藍色為主要顏色)(2) 提出問題:這樣的作品分別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如果我們將冷暖色同時放在一個畫面里,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畫艷麗的大公雞。(3)板書:艷麗的大公雞 3、教授新課(1)提出問題:顏色為什么會有冷暖?利用色環,小組進行討論和研究。 (2)欣賞書中作品。提出問題: ①作品中哪些顏色用得有規律? ②呢些顏色用得隨意性較強? ③哪些顏色用得最精彩? ④你最喜歡那一幅作品?為什么? 4、提出質疑:如果你來畫一幅艷麗的大公雞的畫,你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在此解決構圖、動態、色彩搭配,冷暖仙界等問題。)色彩搭配,冷暖色銜接等問題。 5、 學生作業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 6、 展示交流(1)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講評。(2) 欣賞大師之作(如塞尚的靜物畫、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學習。 學生欣賞、思考并回答問題。初步認識冷色和暖色:一橙色為主的作品使人感覺溫暖,以藍色為主的作品使人感覺寒冷。學生回答:冷暖色是把溫暖的感覺同色彩的感覺聯系在一起,是視覺和心理相互體驗、相互關連的一種感受。學生分組討論。解決的問題: ① 哪些顏色是冷色?哪些顏色是暖色?(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 ②冷暖色在色環上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作品。學生發言,提出自己大膽的設想。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學生之間就如何運用冷暖色使畫面更好看進行相互交流,拓展思路。學生欣賞。 以學生學習過的橙色和藍色的畫入手學習冷暖色。 引導學生觀察,啟發他們分析作品,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欣賞和感受,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美感,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大膽運用色彩的能力,提高色彩的表現力。引發學生發散思維,激勵學生大膽創新。 板書:課件
課題
整理課
四(1)5.9四(4)5.9
教學目標
完成前兩幅作品,注意創意和構圖。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根據現有的基礎,完成作品,并加以適當的加工,色彩和畫面完整,構圖統一。
教學準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組織教學二、完成作業教師個別輔導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三、完成整理作品完成作業。
艷麗的大公雞 篇4
怎樣寫好一篇說課稿呢?歡迎閱讀小編為您收集的關于小學美術 《艷麗的大公雞》說課稿,歡迎閱讀!
小學美術 《艷麗的大公雞》說課稿
我是 _*_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14課《艷麗的大公雞》。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本課屬于_造型表現_領域。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單一色調以及_冷、暖色_的基礎上,_學習對比色的應用_,讓學生了解體會_色彩對比_的魅力,為后面復雜色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四 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不同美術工具與媒材進行表現,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搭配的美感。
培養感受色彩美的意識,逐步提高學生觀察、表達和創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欣賞、繪畫等方法,感受冷、暖色對比運用,使畫面產生艷麗活潑的感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提高學生創作色彩畫的興趣,并學會運用色彩知識為生活服務。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了解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對比的美感。
難點是:運用冷暖對比的方法,創作特色鮮明、姿態生動、色彩艷麗的大公雞。
二、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緊扣新課標,在本節課我將以引導者的身份,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對比法、討論法、示范法、展示評價法。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本節課我運用了兩種學法:探究性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法學法的靈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時,課前的準備工作有: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鉛筆、彩色筆、圖畫本、公雞圖片
下面我將說一下重點部分:
三、教學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多元化評價,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術課堂教學理念,
本課我共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課的開始,我將以“猜一猜”的形式,進行謎語導入:“頭戴大紅帽, 身披五彩衣, 好像小鬧鐘, 清早催人起。”。同學們通過特征猜出是大公雞。引導同學們對大公雞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同時我引出課題——《艷麗的大公雞》
第二環節:新授知識
1.欣賞交流
同學們拿出課前搜集的大公雞圖片,讓學生觀察:單腳立地、行走、吃食、打鳴等形態各異的大公雞。學生小組討論,大公雞的身體有哪幾部分組成,以及它們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總結得出大公雞有高昂的頭部和美麗的雞冠,披著彩色羽毛的身體,粗壯的爪子,翹起的尾巴。
設計意圖:學生深入了解大公雞的形象特征,為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奠定基礎,便于后期的造型表現。
2.探索色彩
學生觀察課本34頁農民畫《金雞展翅》,說出畫中所用的色彩,并指明在色相環上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從冷暖色的角度歸納色彩,得出畫面中的大公雞,把冷色和暖色一起運用,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感覺色彩艷麗動人。學生小組討論總結:紅綠、黃紫、藍橙是給人感覺最為強烈的三組對比色。
設計意圖:復習之前學習的對比色知識,感受對比色與冷暖色的關系,解決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攻克教學重點。
3.深入積累
觀察圖片:一幅是運用同類色裝飾的圖案,另一幅是運用冷暖色搭配裝飾的圖案,引導學生欣賞、比較,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進行小結:冷暖色穿插變化豐富,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進一步探究使作品更加艷麗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與討論,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視覺藝術積累,對后期的繪畫創作也有促進作用。
4.微視頻示范
通過播放微視頻,講授大公雞的繪畫步驟,教師示范色彩搭配的方法,講解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項。運用新媒材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理解知識。
第三環節:創作實踐
通過以上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啟發學生用真實,想象,幻想,抽象多種手段來表現自己心目中,艷麗的大公雞。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學生進行創作。我進行巡回指導,將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優秀的作品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第四環節:展示評價
我設置了欣賞評價作品這一環節,為學生的作品進行綜合展示,并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保護學生自尊心,采用人文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進步,有效評價不僅使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四、板書設計
我將黑板的左側作為知識講授區,寫出本課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更加清晰明了,
將黑板右側作為范作展示區,為學生講解創作過程,
并在黑板的中間設置學生作品展示區,為學生的作品進行綜合展示。
( 題目 )
姿態、冷色、暖色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擦黑板!結束。
艷麗的大公雞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8冊第14課《艷麗的大公雞》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艷麗的大公雞》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范疇,旨在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這一學齡兒童對顏色已有初步的認識,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大綱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暖色與冷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彩對比的美感。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情感目標: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
教學難點:冷暖色在創作中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我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我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三、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聽一聽,說一說兩個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公雞的打鳴聲,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有關雞的成語,讓學生在特別自信,有興趣地把所學語文知識在美術課中得到運用,為后面的環節做好鋪墊。引出課題。
(二)欣賞,學生暢談感受
通過先看一看:課件圖片欣賞,了解生活中雞的各種形態,為學生創作《艷麗的大公雞》的動態作好鋪墊;再比一比:欣賞農民畫《金雞展翅》,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由無意識地看到有意識地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三)分析思考,探究感知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分三步進行:
1、利用色相環和學生一起學習色彩知識
2、欣賞冷色、暖色作品,讓學生體驗冷色、暖色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3、欣賞一組圖片,看他們是怎樣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艷麗的大公雞的。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哪些顏色用得最精彩?
給時間讓學生去欣賞和感受,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美感,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四)、提出質疑教師示范
如果你來畫一幅艷麗的大公雞的畫,你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教師進行演示,例如動態、色彩調和等。解決學生繪畫中的難點。
(五)、大膽創作
通過上述環節理性的分析,結合直觀的演示,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鼓勵學生用冷暖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創作同時,并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學生創作時,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提出自己大膽的設計。解決學生繪畫中的難題,拓展學生的創造思路,滲透不同的繪畫表現方法。
(六)、展示評價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的點評,大膽展示、交流,互相學習,引導學生理性分析,運用學到的知識評價作品,培養學生善于觀摩與分析別人的作品,并從中學習。
(七)、拓展延伸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色彩的冷暖運用,并運用色彩冷暖對比創作了艷麗的大公雞。冷色和暖色在生活中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欣賞色彩的冷暖在其他領域中的運用:名家繪畫、居家裝飾,建筑設計、服裝設計等。拓展延伸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品味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3部分:課題:艷麗的大公雞;冷色與暖色的特點:冷色——涼爽、清新,暖色——溫暖、熱情;還有展示區。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強調培養學生興趣,強調自主探究、合作互動地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素質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