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第九冊(全冊)教案
3、 弄清兩者間的聯系及轉換。
四、 初步嘗試設計導游圖。
1、 學生調查從學校到村部的路線方向。
2、 嘗試畫出導游圖。
第二課時
一、 展示初步嘗試的結果,師生共同評點,進行互動學習。
二、 考查上學路線,對路線方向及標志性景物進行必要的記錄。
第三課時
一、 根據自己的調查記錄,設計出上學路線圖。
二、 展示交流,說說學習體會。
十二、我造的車(利廢工藝)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對造型藝術的欣賞能力。
利用廢品進行工藝制作,培養學生利廢的環保意識。
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創造性思維能力、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廢棄物制作車子。
教學難點:
適當地利用手里的廢棄物設計車子。
學具準備:
各種可利用的廢棄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欣賞激趣。
1、 欣賞教材范例與實物教具,激發學生興趣。
2、 探究范例的材料運用和制作方法。
三、 學生根據手里的材料制作車子。
四、 展示交流,互相欣賞。
五、 總結學習體會。
十三、假山(泡塑工藝)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盆景制作工藝,接觸傳統藝術,陶冶藝術情操。
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動腦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表現語言。
學習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學重點: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狀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異、錯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學具準備:
小刀、膠水、泡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欣賞園林、盆景圖片,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1、 欣賞精美圖片。
2、 說說觀后感。
3、 說說圖片中的假山的特點。
三、 學生自主嘗試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 為假山配上底盤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 展示交流,培養審美情趣。
六、 交流體會。
十四、班標設計
教學目的:
應用學過的圖案及色彩知識,進行簡單的設計制作練習。
培養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漂亮的班標。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已有的圖案設計知識設計一個既簡潔又富有個性的班標。
學具準備:
繪圖工具和色彩顏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本班班標的滿意度調查,說說所見過的小牌子,什么樣子的更漂亮。
三、 欣賞教材范例,說說喜歡什么樣子的班標。
四、 說說曾經學過圖案設計有哪些設計技巧。
五、 自主嘗試制作班標。
六、 展示交流,評選出更好的作品設計。
七、 學習拓展:嘗試為一些小商品設計包裝。
十五、兒童讀物封面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開拓學生審美視野。
學習簡單的封面設計知識。
培養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水彩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組織教學。
二、 欣賞范例,導入新課。
三、 引導學生探究封面設計的基本要素。
1、 封面的構成。
2、 內容與畫面的關系。
3、 文字與畫面的組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