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農歷時令
我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其題跋上的時令稱謂也非常豐富,有月令、季令、節令之分。
月令,是對每一個月份稱謂。一月通常稱:正月、端月、初月;二月通常稱:仲春、仲陽、如月;三月通常稱:暮春、末春、晚春;四月通常稱:孟夏、首夏、初夏;五月通常稱:仲夏、超夏;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七月通常稱:孟秋、初秋、新秋;八月通常稱:仲秋、正秋;九月通常稱:季秋、晚秋、墓秋;十月通常稱:孟冬、初冬、上冬;十一月通常稱:仲冬、中冬;十二月通常稱:季冬、嚴冬、殘冬。
季令,是對春、夏、秋、冬四個季度的稱謂。春季通常稱:芳春、青春、陽春、三春、九春;夏季通常稱:三夏、九夏、朱夏、朱明;秋季通常稱:金秋、素秋、商秋、三秋、九秋;冬季通常稱:寒冬、三冬、九冬、玄英、安寧。
節令,是對各種節氣的稱謂。正月初一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春等;正月十五稱:元宵、元夕、元夜、燈節、上元等;二月初一稱:中和日;三月初三稱: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節等,五月初五稱:端午、午日、蒲節;六月初六稱:天貺節;七月初七稱:七夕、星節;八月十五稱:中秋節;九月初九稱:重陽、重九、菊花節;十月十五日稱:下元;十二月三十稱:除夕、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