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林的低語(精選14篇)
白樺林的低語 篇1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感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哪位同學見過,能介紹以下嗎?
同學們講得好。生長著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密的白樺。(出示課件:白樺林)看后,你有怎樣的感受?(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審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質疑)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那么,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樺林嗎?請同學們輕輕地把書打開,去讀讀吧!
二、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低吟淺唱、絮絮低語、傾訴衷腸。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獻?
(4)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教師檢查自學效果。
三、學生質疑問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
第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的看林人,并被他們感動的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是什么樣的人或事使白樺林低語吟唱呢?這正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林業(yè)工人的奉獻精神?你是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
自讀課文2-7段,畫出體會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1、“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對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指名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指導學生體會“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限控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時,你想對這些淳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學生交流)
指導朗讀本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過這些語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指導朗讀6-8段,讀出自己對林業(yè)工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三、總結課文,升華中心,體會表達
1、叻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其實是誰在低語?他在低語什么?
2、總結啟發(fā)想象。
3、本課語言具體生動,感人至深,在表達方面,你又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學生交流)
白樺林的低語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了林業(yè)工人的高尚品質。
3、感受作者對護林人深情的贊美,體會林業(yè)工人甘愿寂寞、無私奉獻的平凡而又偉大、淳樸而又可愛的品質。
課前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樺林的情景中。同學們講得好。生長著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樺。
二、揭示課題、審題:課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樺林嗎?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低吟淺唱、絮絮低語、傾訴衷腸。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獻?
(4)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純潔忽略激勵
2、寫反義詞:浮躁異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目的。
第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的看林人,并被他們感動的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是什么樣的人或事使白話林低語吟唱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
三、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林業(yè)工人的奉獻精神?你是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自讀課文2----7自然段,劃出體會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1、“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指生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指導學生體會“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利,在崗位上絕不抽煙、限控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
指導朗讀本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
2、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過這些語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作者要學習他們那種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純潔、廣闊的胸懷,為了人類,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遠大的目光。
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表達了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感激和贊美之情。)
指導朗讀6、7、8自然段,讀出自己對林業(yè)工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體會表達。
1、課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其實是誰在低語?他在低語什么?
2、總結啟發(fā)想象。是啊,有多少邊疆建設者,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為了他人,甘于犧牲自己,默默奉獻,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人呢?
3、本課語言具體生動,感人至深,在表達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五、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2、課后搜集并朗讀郭小川的贊美林業(yè)工人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白樺林的低語
堅守崗位
看林人
無私奉獻
默默守候
3、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教師用書。
4、教學反思:這幾節(jié)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本節(jié)課中,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就設計了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讀文,自由朗讀、小組讀、個人展示讀、師生合作讀、集體朗讀等不同類型的讀,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思考。學生非常樂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白樺林的低語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白樺林,是茫茫林海的縮影,沒有白樺林就不會有大森林;白樺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沒有守林人的犧牲,哪會有大森林的安靜。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經年累月,默默奉獻,甘做犧牲的問答精神。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了林業(yè)工人的高尚品質。
3.感受作者對護林人深情的贊美,體會林業(yè)工人甘愿寂寞、無私奉獻的平凡而又偉大、淳樸而又可愛的品質。
課前準備: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1、出示《美麗的大興安嶺》一課中“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群,還穿著繡花鞋……”
2、結合《美麗的大興安嶺》說說“白樺”是什么樣的?
3、找找文中的段落哪些句子在描寫“白樺”?指名讀。
4、理解“低吟淺唱”
二、揭示課題:
課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樺林嗎?
三、學習課文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獻?
3、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二)深入理解文章
1、自由讀課文。通過預習我們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的看林人,并被他們感動的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是什么樣的人或事使白話林低語吟唱呢?
2、“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
3、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了林業(yè)工人的奉獻精神?你是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自讀課文2----7自然段,劃出體會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1)“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2)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指生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指導學生體會“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3)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利,在崗位上絕不抽煙、限控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
(4)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
(5)指導朗讀本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
4、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過這些語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1)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作者要學習他們那種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純潔、廣闊的胸懷,為了人類,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遠大的目光。
(2)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表達了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感激和贊美之情。)
(3)指導朗讀6、7、8自然段,讀出自己對林業(yè)工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體會表達。
1.課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其實是誰在低語?他在低語什么?
2.總結啟發(fā)想象。是啊,有多少邊疆建設者,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為了他人,甘于犧牲自己,默默奉獻,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人呢?
3.本課語言具體生動,感人至深,在表達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五、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2.課后搜集身邊默默奉獻、堅守崗位的人的事跡。
板書設計:白樺林的低語
堅守崗位
看林人 無私奉獻
默默守候
教學反思:
“精彩紛呈”的理解——“那樣的目光”
今天在學校語文教研室——陳鐵軍主任的帶領下,重溫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其中,新課標第三段(5——6年級)有關閱讀的標準中指出:“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的效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而突然聯想到自己在上《白樺林的低語》這篇課文時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和調動自己平時日積月累的知識進行有關詞句的理解、推想,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獲。
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那樣的胸懷”不言而喻,學生很容易理解,結合本文作者要表達中心思想不難理解,那就是:無私奉獻、對事業(yè)、工作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和追求。而“那樣的目光”完全需要學生透過字里行間去體會。當時在備課時,教參上也沒有關于“那樣的目光”是怎樣的目光的理解。當時當學生輕松地理解了“那樣的胸懷”后,該理解“那樣的目光是怎樣的目光”時,教室里靜的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過了一會兒,一個學生慢慢舉起收來說“我認為應該是敏銳的目光,我聯系課文中這句話: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香煙,也不能忽略輕放”,話音剛落,同學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緊接著有學生也受到了啟發(fā),也紛紛舉起手來。有的說“我認為是堅定的目光,專注的目光,因為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也是他們目光堅定的原因”。有的說:“是長遠的目光,聯系看林人說的話‘森林是大地的綠毯,我們要把這厚厚的綠毯一直鋪到北京城的邊上!’他們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所以是長遠的目光”。還有的說:“是慈祥的目光”剛開始,我和很多學生很詫異,怎么會是慈祥的目光,好像與文章的中心聯系不起來,聽完以后,不得不為學生豐富的積累和大膽的推想所震撼。他說“站在白樺林的角度,每天面對看林人這樣的盡心盡責的看守,我認為對于白樺林來講,看林人的目光是慈祥的”當我們聽完,一下釋然。
一個“什么樣的目光?”學生就能有這么多不同的理解和這么精彩的回答,真為學生學習了六年的語文,已經養(yǎng)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已經掌握了比較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了而感到欣喜,甚至為學生時常在課堂中迸發(fā)的火花所感動而欣慰,也常常為學生能靈活自如的運用閱讀方法與自己的日積月累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驚嘆。
我想,作為第一批新教材的老師在新課程新課標的理念下應該給孩子更長遠的發(fā)展,繼續(xù)重溫新課標。
白樺林的低語 篇4
教材分析
《白樺林的低語》是以“高尚”為主題的一篇課文,本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的口吻敘述,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的思念和贊美、敬佩之情。這篇文章構思精巧,脈絡清晰,語言優(yōu)美,作者感情的抒發(fā)飽含無限的深情,令人感動,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在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有一定難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fā)展,從而發(fā)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設想:
教學中通過質疑、讀文、感悟、運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讀讀、畫畫、自學、分組討論、探究交流、教師點撥等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看林人的崇高品質。在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細節(jié)和重點的詞句細細體會,引導學生注意內容上的相互聯系,加以比較,通過比較深入體會看林人的偉大,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看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2、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崇敬與熱愛。
3、采用自主質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討疑難問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前預習時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大興安嶺的概況和白樺林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有誰到過大興安嶺嗎?或在電視上欣賞過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今天,老師就和大家隨著本文作者一起到大興安嶺,領略大興安嶺的美景,認識這里的看林人。(齊讀課題)
2、釋題,設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討論,教師隨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學課文,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2、檢查自學效果:
(1)詞語檢查,讀讀并理解下列詞語:
蜿蜒曲折 倚窗外望 山巒起伏 浮躁狂妄 低吟淺唱 絮絮低語 傾訴衷腸
(2)朗讀檢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劃出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寫寫自己的體會。
三、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這會兒我們已經在大興安嶺了,你們看這兒茫茫林海,山巒起伏,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可是除了感受到美麗,你還感受到了什么呢?
1、分析:你眼中的大興安嶺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描寫大興安嶺的白樺林的?劃出有關語句。
(1)學生自讀,邊讀邊劃出有關描寫白樺林的語句。
(2)結合文中語句討論白樺林特點。
“一片白樺林”,“銀白的樹干,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仿佛在向我們低吟淺唱……”
(3)結合文中語句理解詞語:“低吟淺唱”。(輕聲地吟唱。這是親昵打招呼的意思。)
(4)思考想象:作者走進白樺林,有什么樣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2、指導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大興安嶺中白樺林的美。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小結:
課文的題目是《白樺林的低語》,僅僅是寫白樺林嗎?如果不是,還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討論,一起交流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1、積累文中好詞好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白樺林的低語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守林人默默無聞、甘愿奉獻的精神。(重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體會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大興安嶺美麗景色的課件。
2.學生談談看后的感受。
3.出示一篇白樺林,想象: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散文《白樺樹的低語》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搜集的有關大興安嶺的資料。
3.出示詞語,領讀、跟讀: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4.分段朗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從課文中你了解了看林工人的生活怎樣?
三、細讀品悟:
(一)講讀第1-5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讀。
2.作者一直念念不忘的“你”指誰?你有什么疑問?
3.讀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你?
學生自學,把感受寫在旁邊。
學生交流:從語言、神態(tài)、工作等方面談。
4.出示句子: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指讀。
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林員為什么要這樣做?
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練讀、指讀、讀后評議朗讀情況。
(二)講讀第6自然段:
1.出示第六自然段。
2.自由讀。
3.如果你是這位看林人,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工作,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4.你認為看林員寂寞嗎?想象一下,看林員會怎樣回答?你從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5.大聲地、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
(三)講讀第七自然段:
1.齊讀本段。
2.從這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3.美麗的大興安嶺還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4.有感情地朗讀。
(四)講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從白樺林的低語中你聽懂了什么?它還會向我們訴說些什么?
3.此時,作為這片森林的看護者,他又會說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全文:
1.從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話想與大家分享?
小結:從白樺林的低語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那種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緘言無語的品質;那種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甘做犧牲的奉獻精神正是看林員的寫照。讓我們向具有這種精神品質的人們致敬!
白樺林的低語 篇6
教材分析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口吻,表達對一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思念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白樺林,茫茫林海的縮影,白樺林,是守林人的象征。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做證。
所以,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感受白樺林的美麗與感人;其次,運用反復朗讀,讓學生從文中知道,守林人為了森林,強忍煙癮,為了森林,瞪圓雙眼;為了森林,拒聽歌曲;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一顆純潔的心。讓學生感受到守林人耐住寂寞,苛求自己,心系大地。緘言無語的高尚,從而凸出單元立影。
學生分析:我們的學生地處山區(qū),對守林人的重要與辛苦有所了解,但對茫茫林海缺乏感性認識。大多數學生家庭,父母沒有多少文化,孩子的學習,主要是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加之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所以預習時需要查找的資料,只能靠老師或少部分同學去做,資源共享。
教學設想與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理解一些重要的詞語。
2、反復誦讀,通過朗讀,帶動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體會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3、誦讀時,要注意感情的抒發(fā),特別是那些整齊的句式,要讀出感情。
4、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教學準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看林人平凡的偉大,理解高尚的內涵。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興安嶺圖像資料,激發(fā)學生感受。
2、板書課題、揭題
讀了課題后,你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走進大興安嶺茫茫林海,感受一下白樺林的美麗,傾聽一下白樺林的低語。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先自己想辦法解決。
1、 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2、 通過剛才的讀,白樺林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從整體感受入手,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為后面學習奠定基礎]
三、品課文,體會景美
1、白樺林到底美在哪?你從哪些句中感受到的,請自畫出有關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從中感受到美的。
2、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白樺林的美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學生談到“我的思念越過蜿蜒曲折的小溪……”一句時,可相機點撥,“蜿蜒曲折,高高的岡巒,塔亭般的望樓,倚窗外望”的意思與樣子,感受它的幽靜、自然之美。
指導朗讀,然后,接往下仿寫幾句。
若學生談到“窗下是茫茫林海,隨山巒……”引導學生邊看多媒體課件,增加感性認識,邊談感受到的白樺林的美麗,讓學生想象擬人句所描寫的動作神態(tài)。反復朗讀,然后說一說省略號的作用。
3、作者從大興安嶺回來后,一直懷念著白樺林的美麗與感人,讓我們再輕輕地讀,感受白樺林的美麗,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朗讀。
[從學生的感悟入手,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切入朗讀體會,想象情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
四、自主閱讀,感受人美
1、作者從大興安嶺回來后,一直懷念著你。這個“你”是誰?為什么一直懷念著?
引導學生細讀5、6、7自然段,然后用圈圈點點的方法,概括這幾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看林人平凡中的偉大?多讀讀。
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空白處,然后與大家交流。
[作批注,抓住重點句子談感受,這是做讀書筆記最好的方式,更是讓學生學習作者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最佳途經]
3、讓出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學生談感受時,教師可跟著學生思路,相機點撥,看林人為了森林,強忍煙癮,嚴控酒量,為了森林,瞪圓雙眼;為了森林,拒聽歌曲;為了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顆純潔的心,這是怎樣的奉獻啊,這需要怎樣的胸懷,更為可貴的是長年累月,默默無聞,甘作犧牲,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這就是難能可貴的高尚,這深深地打動著作者的心,使作者難以忘懷。
[用談感受和相機點撥,使學生理解高尚的內涵,突破本文的重難點]
4、齊聲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理解“絮絮低語”、“傾訴衷腸”的意思,并說說自己從這些詞語中所體會的深情。
5、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已忘懷的人。因為他的淳樸,因為他的高尚,因為他的平凡中的偉大,令作者在心中深情呼喚,現在讓我們也用自己的深情,走進看林人的生活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清作者的思路,欣賞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感染學生。反復誦讀,從讀促情,久讀促情]
五、指導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詞句。
學了這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從文中的內容上談,相機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方法。
從表達上談,相機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第二人稱來敘述,這樣感覺更為親切,學習作者在文中運用的一些修辭方法。
從語言的美來談,相機指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摘抄在積累本上,然后反復朗讀,背誦下來。
[小學段第三學段的學習,不光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美麗,更要能揣摩作者的表達手法,學會運用。]
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寫一個自己身邊高尚的人。
我在設計教學時,首先以讀為主,在閱讀中,使學生經歷閱讀的過程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從而加深對主要文字的使用把握,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得以實現;其次,抓住重點段落,理解人物的偉大,走進作者的心靈,更深地體會感情,同時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為己所用,凸觀小學語文高學段的特點。
白樺林的低語 篇7
教材分析
《白樺林的低語》是以“高尚”為主題的一篇課文,本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稱的口吻敘述,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熱情謳歌了守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無名看林工人無限的思念和贊美、敬佩之情。這篇文章構思精巧,脈絡清晰,語言優(yōu)美,作者感情的抒發(fā)飽含無限的深情,令人感動,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學生在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時有一定難度,因此宜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發(fā)展,從而發(fā)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看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2、 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崇敬與熱愛。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問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思考:“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
二、學習課文第四——六自然段。
1、問題導入: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你是通過那些詞句體會到的?
2、自讀課文第四——六自然段,劃出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3、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1)理解“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說明了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煙癮。)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2)理解“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guī)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指導學生體會詞語“絕不違章”,讓學生說從這一句話體會到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嚴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體會詞語“不是……而是”、“哪怕……也”,這些詞語說明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雙眼,心系大地。)
(4)“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聲響——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體會“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拒絕歌曲,耐住寂寞。)
5、體會感情,思考: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為了保護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顆純潔的心;領悟默默無聞中的平凡中的偉大。)
6、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指名說。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六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贊美之情。
三、老師小結:正是有這些默默無聞的看林人,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教師引讀“窗外是茫茫林海……”
四、學習課文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感情,產生共鳴。
1、默讀、思考: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因為那里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獻,才會有大森林的安靜,作者懷念守林人,他們是平凡的,而精神是偉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勵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樣的胸懷,那樣的目光……
(作者要學習看林人那種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純潔、廣闊的胸懷,為了人類,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遠大理想。)
2、細細體味詞語“絮絮低語”和“傾訴衷腸”所飽含的深情。
3、情感升華,理解句子:“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回答。這是怎樣的品質呀!表達了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感激和贊美之情。)
4、指導朗讀7、8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讀出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再次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1、把你想對看林人說的話寫下來。。
2、查找詩人郭小川的一首贊美森林工人的詩歌,與本課進行比較閱讀。
六、板書設計:
堅守崗位 默默奉獻
看林人 ( 敬佩、贊美)
熱愛工作 以苦為樂
白樺林的低語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課文在介紹看林人工作的閣樓時,一并寫出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林邊怒放的野花,清澈的小溪,高高的山岡,茂密的層層疊疊的森林,風姿綽約的白樺。為了祖國這片美麗的森林,護林人經年累月強忍煙癮、嚴控酒量,拒聽心愛的歌曲,嚴格遵守職業(yè)規(guī)定,默默無聞、甘于寂寞,表現了護林工人一顆純潔質樸的心。作者以“我的思念”貫穿全文,語句齊整,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護林人甘愿寂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對護林人深切的贊美之情。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感情。
3、理解部分飽含感情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增加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分析理解課文,體會護林人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大興安嶺的有關圖像及文字資料,學生提前預習。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了解大興安嶺。
1、板書課題 ,學生讀課題。
2、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課題中的白樺林是指哪里的白樺林嗎?
3、播放大興安嶺的課件。
4、問:大興安嶺告訴了我們什么?
5、總結過渡:是的,大興安嶺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還是我國豐富的木材基地,看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是林業(yè)工人的職責。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林業(yè)工人們的生活。
二、初讀課文,學習理解本課生字詞語。
1、學生同桌互相檢查閱讀課文情況,要求能流利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詞語:
層層疊疊、濃濃淡淡、搖曳、滌蕩、忽略、爽朗、豪壯、絮絮低語、傾訴衷腸、低吟淺唱蜿蜒 一撮崗巒
3、指名學生認讀詞語。
讀準“撮”、“吟”、“曳”、“滌”的字音。
注意“衷”“曳”和“吟”字不能多加一點。
4、 聯系課文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絮絮低語 低吟淺唱 滌蕩傾訴衷腸等詞語的大致意思。
5、抄寫一遍詞語。
三、再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情感基調。
1、教師談話:這是一篇散文,散文也有很多形式。有以抒情為主的散文稱為抒情散文,有以記事為主的散文,稱為記事散文。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呢?請再讀課文。
2、學生讀文后,談自己的感受,教師隨機指導。
四、 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然段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
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
2、學生讀句子,說一說句中的“你”“我”分別指的是誰?
3、抓住“一直” 體會“我”對護林人深切的感情。
4、過渡:我的思念越過千山萬水來到了美麗的大興安嶺。
二、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朗讀2-3自然段理解課文。
讀了這一部分你認為大興安嶺美嗎?
抓住“……現在是什么樣的野花在怒放?”
“蜿蜒的小溪,高高的崗巒,茫茫林海,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等這些詞句了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感受護林人的工作位置,同時體會護林人責任艱巨。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課文。
三、學習課文4-7自然段
1、默讀課文,體會護林人嚴格遵守崗位職責、認真負責、甘于寂寞的精神。
2、抓住“有……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不去收聽……因為 ”這些句子體會護林人嚴格遵守崗位職責。
3、抓住第六自然段兩句對話,體會護林人甘于寂寞,決心為祖國守好林的精神。
4、理解句子“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這句話是說作者要學習護林人那種甘于寂寞,默默奉獻,忠于職守的胸懷。
5、有感情朗讀,讀出對護林人的敬佩之情。
四、學習第8自然段
1、對比學習:
( 1)銀白的樹干,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仿佛在向我們低吟淺唱…….
(2)白樺林該還在向你絮絮低語,你該還在用專注的神情同他們傾訴衷腸。
2、展開聯想
如果白樺林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如果小溪山岡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如果森林邊的野花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護林人又會深情地對它們說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八段。
4、理解“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懷抱。”
實際表達了“我”對林業(yè)工人的贊美和尊敬之情。
五、比較課題:
這篇課文如果題目改為“默默奉獻的護林人”好不好,為什么?
六、背誦喜歡的段落。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并背誦。
2、小組一起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1、尋找身邊的像護林人一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
2、課后搜集并朗讀郭小川的贊美林業(yè)工人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讀。
白樺林的低語 篇9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撮cuō 它當量詞用時讀zuǒ
櫟lì 樹的一種,俗稱“柞樹”
荊 jing 萊 lái 謁yè 曄yè
遺:在本句中讀wèi,當“贈與”講。還讀yí,當“丟失”講。
2. 形似字毯 tǎn 毛毯 地毯
氈 zhān 氈子 氈靴
愧 kuì 愧疚 愧色
槐 huái 槐樹 槐花
密 mì 密度 密碼
蜜 mi 蜜腺 蜜液
3. 詞語
低語:低聲說話。這是具有抒情特點。
搖曳:搖蕩。多用來形容細而長的物體。
衷腸:內心的話。
低吟淺唱:輕聲地吟唱。這是親昵打招呼的意思。
4. 作者
范曄:南北朝時代南朝史學家。他博學經史,善為文章,精通音樂。著有《后漢書》。此書與班固的《漢書》,司馬遷的《史記》、陳壽的《三國志》并稱為“四史”。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理解白樺林、守林人的內含,把握文章的抒情脈絡。
2. 反復吟誦,準確深刻理解楊震卻金的教育意義。
(三)寫作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象征的手法,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贊美之情的寫作方法,能寫短小的抒情散文。
(四)思想教育
通過這兩篇課文的學習,能夠對“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三. 教師建議
《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因此老師建議你們用“朗讀法”學習課文,這樣能更好理解課文。通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才能很好地感悟出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文章中的“情”有時是講不出來的,卻能讀出來。
《楊震暮夜卻金》是同學們入初中以來所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一定把它學好學透,打牢文言文的基礎,也為今后的學習文言文做好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準備。
因為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所以老師建議你們用“五字解讀法”來學習文言文,所指“五字解讀法”是指“讀”、“解”、“譯”、“析”、“練”。
“讀”是指朗誦。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后,反復朗讀課文,讀熟練,讀流暢。古人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解”是指解釋常用的文言實詞。要解釋的準確,保證夠量,常用文言實詞積累到一定量時,對學習文言文的幫助是很大的。
“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譯文時要努力做到內容忠實原文,語詞流暢,文字優(yōu)美。教材的編者雖然給做了翻譯,但是我認為還是自己親手譯一譯好。
“析”是指分析理解課文,即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內容、寫法。
“練”是指做一些適量的練習題,用以加深記憶,鞏固知識。
四、課文講解
《白樺林的低語》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同學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打開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上。一個是描寫的內容;一個是抒情脈絡。
關于描寫的內容,請同學們抓住“白樺林”、“看林人”、“林業(yè)工人”這樣幾個詞語進行分析理解,這樣就容易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內容了。
“白樺林”是茫茫林海的縮影,沒有白樺林,就不會有大森林。“白樺林”是樸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麗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為了這篇大森林的安寧,為了保護好“這厚厚的綠毯”,強忍煙癮,嚴控酒量,瞪圓雙眼,時刻觀望,甚至拒聽自己喜愛的歌曲,用一顆純潔的心,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甘做犧牲,這難道還不偉大,不可愛嗎?
“白樺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業(yè)工人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所以說,本文寫“看林人”就是寫“林業(yè)工人”,贊頌“看林人”就是贊頌“林業(yè)工人”。贊頌林業(yè)工人苛求自己,犧牲自己的一切所愛,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獻精神,高尚的品德。
就文章的具體段落來說,第一段直抒懷念之情,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調——懷念。這時,我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懷念你?
第二段景物描寫,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大興安嶺中去,文勢顯得很開闊,文筆也顯得靈活。
第三段是由遠及近地勾勒出大興安嶺美麗的外貌及白樺林的美麗的雄姿,為下文引出“看林人”作準備。
第四段,點明懷念的對象——看林人。這里要著重理解好:“……那顆純潔的心,卻永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一句的含義。“那顆純潔的心”表現在對事業(yè),對工作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與追求上,那默默奉獻的精神與情懷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社會上某些人對事業(yè)缺少熱情,缺少追求的浮躁與狂妄靈魂,同時也時刻在鞭策著作者自己。
第五段寫看林人的奉獻,這是“純潔心靈”的具體表現。
第六段寫看林人的心愿。這是“純潔心靈”表現的思想基礎,是前一段的深入。
最后兩段用具體形象的描寫,表明自己的情懷向看林人學習;抒發(fā)了贊頌之情,深化了全文。
本文的抒情脈絡是:開篇直抒“懷念”之情,接下去是通過具體描寫,滲透贊頌之情,最后兩段再次直抒情懷,點題。
全文語言形象,生動,有韻味;很多地方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這些都值得同學們品味,揣摩。
《楊震暮夜卻金》
首先應該掌握下列文言實詞的含義:
卻:不接受,推辭。 遺:贈與、送給
遷:調任 知:了解、知道
舉:舉薦、推舉 何:怎能
謁:拜見
本文篇幅短小,內容簡單。題目中的一個“卻”字既點明了故事的中心,也是理解人物品德的觀鍵。
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楊震的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楊震“卻”的是什么東西,多少東西。他卻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拒絕接受巨額財產,可見他不愛財,更不貪財,為官廉潔,品德高尚。
那么,這些重金是怎么來的呢?這“十金”是經他舉薦的做了縣令的王密“暮夜”而“遺”,也就是說,是王密在夜晚趁沒人時主動送來,帶有感恩、謝恩之意,從某一個角度說,也帶有人之常情之意。可是,就是這樣楊震也是堅決不收。他認為,收受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可見,他是嚴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潔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來看,楊震的行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5分鐘)
1. 根據拼音寫漢字:
wān yán qū zhé xù xù dī yǔ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2. 請找出下面句中的錯別字,并將正確的寫在括號內。
①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厲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 )
②窗下是芒芒林海,隨著山巒起伏,繡出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 ( )
③因為從童年到老年,經過慢長的歲月,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應該尊敬普通人。( )
④相信有真情,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甚至上當受騙,也從不思誨改的人。 ( )
3. 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山巒 浮躁 一小撮 搖曳
( ) ( ) ( ) ( )
綠毯 范曄 櫟樹 謁見
( ) ( ) ( ) ( )
4. 請用文中的四個詞語(蜿蜒、搖曳、綠毯、傾訴)再連綴一個新的畫面。可以加點聯想或想象。字數80字以內。
5. 對下列句子正確理解的一項是:
1) 看林人啊,我的兄長……
a看林人就是作者的兄長。
b為了和看林人拉近感情距離。
c表達作者對看林人的尊敬,愛戴。
d稱兄長是為下文抒情做準備。
2) 你一定還在睜大雙眼,警惕著邪火出現的征象。
a “邪火”就是妖火。
b“邪火”是指有人在放火。
c受氣溫,干濕度的影響產生的火。
d指人為的森林火災。
6. 閱讀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guī)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你帶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3) 說說看林人為了白樺林做出了哪些犧牲?
4) 這樣犧牲表現了看林人的什么品質?
5) 從看林人的品質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7. 解釋下列句中帶顏色的字
1故人知君 2何謂無知 3謁見至夜懷金十金以遺震。 4回遷荊州刺史
5楊震暮夜卻金
8. 給小故事換個題目
9. 談談這則小故事的教育意義。
【試題答案】
1. 蜿蜒 曲折 絮絮低語 傾訴衷腸 恭恭敬敬
2. 歷→勵 芒→茫 慢→漫 誨→悔
3. luán zào cuō yè tǎn yè lì yè
4. 答題要求:
1必須有“新的畫面”,不能重復課文。
2句子連貫,有層次。
3有聯想或想象思維。
5. 1)c 2)d
6. 1)忍住酒癮、控制酒量、時刻注意險情、不聽歌曲。
2)恪盡職守,甘心默默地奉獻。
3)這是一道開放性命題,沒有統(tǒng)一答案。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醒注意:這種啟示都是由看林人的優(yōu)秀品質而生。
7. 1了解 2怎能 3拜見 贈與或送給 4調任 5不接受
8. 參考題目:拒賄的故事
9. 提示:從做人的角度
從做事的角度
從為官的角度
從對待自己的角度
從品質修養(yǎng)角度
白樺林的低語 篇10
教材簡析:
本文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抒情散文。單元主題是“高尚”,作家劉心武以抒情的筆調刻畫了大興安嶺的看林人——一位普通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默默奉獻,深情守望白樺林的高尚情懷。將平凡之中見崇高這一主題凸現了出來。文章以《白樺林的低語》為題,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用飽蘸情感的筆墨將景物與人物生動構成畫面,情感激蕩,詩意盎然。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重點段落的品讀,感受看林人盡職盡責、默默奉獻、愛崗敬業(yè)
的高尚品質,讀懂看林人的深情以及對作者的影響。
3.建立人物、景物的形象聯系,感受散文之美。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關鍵詞句的吟誦,重點段落的品讀,感受看林人身上作為奉獻者的高尚品質,讀懂看林人的深情,從中獲得精神的震撼與鼓舞。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查閱關于白樺林的資料與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讀課題,激思學文
1.出示白樺林組圖,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白樺林的資料。
2.談話導入:白樺常見而普通,越是天寒地凍,越發(fā)頑強堅韌、挺直秀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大興安嶺的白樺林,傾聽白樺林的低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分組交流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及時正音。
2.出示難讀字詞,開火車認讀。
岡巒 搖曳 滌蕩
倚窗外望 一撮煙草 低吟淺唱 傾訴衷腸
3.整體感知課文。
課文是主要寫白樺林么?
三、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品質,樹立人物形象
過渡:作者在開篇,就提筆這樣寫道——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生邊讀邊思考,自主提問。(作者為什么這樣思念一位普通的看林人?)
2.自讀2-6自然段,想一想,看林人是個怎樣的人。拿起筆,可以把有感受的地方劃一劃,寫一寫。
3.以“我眼中的看林人”為話題,進行師生、生生對話交流。
品讀第五段中的三句話,分別體會看林人的嚴于律己,盡職盡責,默默奉獻。
第一步:學生自主交流閱讀理解。
第二步:引導學生從第二句、第三句中“你不帶書報,帶半導體收音機”“收聽天氣預報,不收聽歌曲”理解看林人全身心投入工作。體會讀出不一樣的表現,同樣的對工作的忠誠!
第三步:引讀第五段二、三句話。結合“隨時注意,隨時捕捉”這兩組詞語,調動學生讀中想象畫面,展現看林工人盡職盡責的工作場景和藝術形象。
品讀第六段,感受看林人的樂觀、淳樸、志向、胸懷和一片深情。
第一步:學生自主交流。
第二步:重點品讀“森林是大地的綠毯,我們要把這厚厚的綠毯,一直鋪到北京城的邊上!”
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表達,多角度理解看林人。
小結:這就是平凡崗位上的看林人,他用最樸實的話道出了“現在為祖國守好這片林,將來為祖國增添更多的綠”的志向、胸懷和眼光,表達出他對這片土地,這片森林和祖國真摯的愛啊!
4.返顧課文第三段,再現白樺林圖景,讀文看圖,想像白樺林的低語,抒發(fā)對看林人的贊美。
四、體會看林人對作者的深遠影響
1.過渡:在白樺林的低語中,你們聽到了作者的聲音了么?
2.品讀好三個句子,感懷看林人對作者精神的感召。
句子1:林業(yè)工人那顆純潔的心,卻永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
句子2: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句子3: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引導學生以讀感悟,感懷看林人的品格對作者心靈的滌蕩、激勵、和深遠的影響。
3.激qing朗讀。
4.小結,揭示文章主旨——抒寫奉獻者的贊歌。
五、布置作業(yè)。
也以《白樺林的低語》為題,寫寫讀后感受。
板書設計:
白樺林的低語 篇11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高尚
單元課文:《白樺林的低語》《楊震暮夜卻金》
《白樺林的低語》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用樸實的語言,贊揚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質。
學習目標:
1、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崇敬與熱愛。
2、學習看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學習重點、難點:
1、通過反復朗讀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2、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甘愿犧牲的精神。
跟老師一起學: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實的林海,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兒的白樺林吧。
2、讀課文,正音。
3、讀2—8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進行敘述的?
4、按文章內容,全文可分為幾段?
(1)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低吟淺唱、絮絮低語、傾訴衷腸。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獻?
(4)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內練習:
(1)寫近義詞:純潔( ) 忽略( ) 激勵( )
(2)寫反義詞:浮躁( ) 異常( )
5、講讀第二段。
思考:
“我”走進白樺林,樣子是怎樣的?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是怎么產生的?
第二、三自然段從整體上描寫大興安嶺的景色,讀一讀,并展開聯想。
齊讀第二段。
6、講讀第三段。
自讀這一段,思考:“我”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因為那里有默默奉獻,甘愿犧牲的林木工人。)
思考:林木工人為白樺林作出了哪些犧牲和奉獻?
講讀第三段。
7、自讀第三段,思考:為什么說林木工人那顆純潔的心能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
歸納第三段的段意。
8、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
9、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的白樺林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了白樺林及林木工人所產生的想法,在敘述中抒發(fā)其喜愛之情。)
10、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出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甘愿犧牲的精神。
11、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作者來到大興安嶺,認識了淳樸的看林人,并被他們感動的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質的,是什么樣的人或事使白樺林低語吟唱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12、“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
13、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林業(yè)工人的奉獻精神?你是通過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自讀課文2—7自然段,劃出體會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14、“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口袋里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15、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體會“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16、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限控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時,你想對這些淳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
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
17、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過這些語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作者要學習他們那種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純潔、廣闊的胸懷,為了人類,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遠大的目光。)
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表達了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感激和贊美之情。)
讀6、7、8自然段,讀出自己對林業(yè)工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
18、總結課文,升華中心、體會表達。
課題是《白樺林的低語》,其實是誰在低語?它在低語什么?
是啊,有多少邊疆建設者,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為了他人,甘于犧牲自己,默默奉獻,我們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人呢?
本課語言具體生動,感人至深,在表達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19、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2)課后搜集并朗讀郭小川的贊美林業(yè)工人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讀。
《楊震暮夜卻金》
課文說明:
《楊震暮夜卻金》是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拓展閱讀課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在沒有第三者知道的情況下,楊震作為王密的上司,同時又是他的恩師,堅決拒收重金,并且錚錚鐵言,其“慎獨”的精神可嘉,堪稱歷代師表。
學習目標:
1、反復吟誦,準確深刻地理解楊震卻金的教育意義。
2、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夠對“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覺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跟老師一起學:
1、讀正確
生字 撮cuō 它當量詞用時讀zuǒ
櫟lì 樹的一種,俗稱“柞樹”
荊 jīng 萊 lái 謁yè 曄yè
遺:在本句中讀wèi,當“贈與”講。還讀yí,當“丟失”講。
2、練習:
形似字
毯 tǎn 毛毯 地毯
氈 zhān 氈子 氈靴
愧 kuì 愧疚 愧色
槐 huái 槐樹 槐花
密 mì 密度 密碼
蜜 mì 蜜腺 蜜液
3、詞語
低語:低聲說話。這里具有抒情特點。
搖曳:搖蕩。多用來形容細而長的物體。
衷腸:內心的話。
低吟淺唱:輕聲地吟唱。這里是親昵打招呼的意思。
4、作者
范曄:南北朝時代南朝史學家。他博學經史,善為文章,精通音樂。著有《后漢書》。此書與班固的《漢書》,司馬遷的《史記》、陳壽的《三國志》并稱為“四史”。
5、掌握下列文言實詞的含義:
卻:不接受,推辭。 遺:贈與、送給
遷:調任 知:了解、知道
舉:舉薦、推舉 何:怎能
謁:拜見
6、本文篇幅短小,內容簡單。題目中的一個“卻”字既點明了故事的中心,也是理解人物品德的關鍵。
7、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楊震的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楊震“卻”的是什么東西,多少東西。他卻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拒絕接受巨額財產,可見他不愛財,更不貪財,為官廉潔,品德高尚。
8、那么,這些重金是怎么來的呢?這“十金”是經他舉薦的做了縣令的王密“暮夜”而“遺”,也就是說,是王密在夜晚趁沒人時主動送來,帶有感恩、謝恩之意,從某一個角度說,也帶有人之常情之意。可是,就是這樣楊震也是堅決不收。他認為,收受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可見,他是嚴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潔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9、就今天來看,楊震的行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大興安嶺資料:
美麗、富饒、古樸、自然、無任何污染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qū)位于祖國的最北邊陲,她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雄渾八萬里的疆域,一片粗獷。
巍巍興安嶺,積翠的大森林,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狍、野豬、雪兔等各種珍禽異獸400余種,是四季狩獵的最好獵場。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黑龍江。這里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是垂釣的好地方。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形容這里的野生動物資源實在不為過。
春涌興安,那沁人心脾的達子香(興安杜鵑)像錦緞綴滿了群山;夏日的興安更現嫵媚:山風送爽,林莽飄香,水流潺潺,百花爭妍。綠意欲滴的大森林是避暑、度假和領略極夜、極光美景的理想圣地;素以“金鑲邊”著稱的大興安嶺遍布的溪流、河谷處處都可以體驗到手工淘金的樂趣;秋日興安層林盡染,萬山紅遍。極目遠眺,紅、白、黃、褐、綠相間的“五花山”可盡收眼底。串如珍珠的越桔(北國紅豆)、都柿、榛子、稠李子、山丁子以及各種名貴的中草藥令你目不暇接;冬到興安最富詩意,萬傾林海一片銀妝,四季常青的美人松映襯著皎潔晶瑩的冰雪世界。山莽林野,茫茫蒼蒼,浩瀚而博大,讓你頓感一種大自然的偉岸……冰峰雪嶺中的大興安嶺是開展各種冰雪旅游的最佳場所。
大興安嶺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森林、冰雪、大界河的自然景觀,盡攬春情、夏景、秋實、冬雪于一身,一年四季不失姝容,并以她源遠三千年的歷史,縱橫八萬里的疆域,遍地是寶藏的資源,豐富的鄂倫春和鄂溫克狩獵民俗文化,呼瑪、漠河兩個一類國際客貨口岸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暢達的通訊、齊全的接待設施以及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服務體系,熱情地歡迎中外賓朋來興安做客,歡迎海內外游子來興安暢游,以償夙愿!
興安盟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一是有1000多萬畝耕地,盛產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和雜糧雜豆,年產糧食35億斤左右。二是有可利用草原3000多萬畝,現有牲畜560萬頭。三是有林地3000多萬畝,其中森林20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3.3%。四是有大小河流200多條,年徑流量50億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庫16座。五是有銀、鉛、鋅、銅、煤、石灰石等10多種礦產資源,正在開采的有銅、鉛、銀、鋅、煤等。六是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猴頭、蕨菜、蘑菇等名貴野生食用植物30多種,藥材600多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60多種。
七是有特色鮮明的生態(tài)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正在建設15個旅游景區(qū)、100多個旅游景點。烏市地區(qū)及附近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的“五一會址”,有聞名遐邇的成吉思汗廟、葛根廟,有風光秀麗的察爾森、翰嘎力等水庫和圖牧吉百靈湖,有國家級科爾沁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qū),有風情濃郁的民族旅游村和景色宜人的草原風光。地處大興安嶺林海之中的阿爾山地區(qū)旅游資源尤為得天獨厚。不僅有當今世界旅游潮流所崇尚的陽光、空氣、綠色三大基本要素,同時還有被譽為“圣水神泉”的溫泉群、礦泉群,有天池、石塘林等火山熔巖地貌景觀,有玫瑰峰、麒麟峰等奇山異石,有杜鵑湖、三潭峽等迷人仙境,有冰雪景觀和天然滑雪場。阿爾山夏季非常涼爽,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阿爾山的溫泉能治療風濕、皮癬、腸胃病等多種病癥,同時可以溫泉洗浴和溫泉游泳,內蒙古工人療養(yǎng)院就建在這里。新興的阿爾山市正致力于建設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旅游、療養(yǎng)城市。總之,興安居樂業(yè)盟地多、水多、森林草原多,土好,水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被譽為“一塊待開發(fā)的綠色凈土”。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1、根據拼音寫漢字:
wān yán qū zhé xù xù dī yǔ
( ) ( ) ( )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 ) ( ) ( )
2、請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錯別字,并將正確的寫在括號內。
①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厲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 )
②窗下是芒芒林海,隨著山巒起伏,繡出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 ( )
③因為從童年到老年,經過慢長的歲月,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應該尊敬普通人。( )
④相信有真情,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甚至上當受騙,也從不思誨改的人。 ( )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山巒 浮躁 搖曳
( )( )( )
綠毯 范曄 櫟樹
( )( )( )
4、請用文中的四個詞語(蜿蜒、搖曳、綠毯、傾訴)寫一段話,字數8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1)看林人啊,我的兄長……
a、看林人就是作者的兄長。
b、為了和看林人拉近感情距離。
c、表達作者對看林人的尊敬,愛戴。
d、稱兄長是為下文抒情做準備。
2)你一定還在睜大雙眼,警惕著邪火出現的征象。
a、“邪火”就是妖火。
b、“邪火”是指有人在放火。
c、受氣溫,干濕度的影響產生的火。
d、指人為的森林火災。
6、閱讀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guī)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你帶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1)看林人為了白樺林作出了哪些犧牲?
2)這樣的犧牲表現了看林人的什么品質?
3)從看林人的品質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試題答案】
1、根據拼音寫漢字:
wān yán qū zhé xù xù dī yǔ
(蜿 蜒) (曲 折) (絮 絮 低 語)
qīng sù zhōng cháng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傾 訴) (衷 腸) ( 恭 恭 敬 敬)
2、請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錯別字,并將正確的寫在括號內。
①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厲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 (厲→勵)
②窗下是芒芒林海,隨著山巒起伏,繡出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 (芒→茫)
③因為從童年到老年,經過慢長的歲月,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應該尊敬普通人。(慢→漫)
④相信有真情,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甚至上當受騙,也從不思誨改的人。 (誨→悔)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山巒 浮躁 搖曳
( )( )( )
綠毯 范曄 櫟樹
( )( )( )
答案:略
4、請用文中的四個詞語(蜿蜒、搖曳、綠毯、傾訴)寫一段話,字數8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5、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1)看林人啊,我的兄長…… (c)
a、看林人就是作者的兄長。
b、為了和看林人拉近感情距離。
c、表達作者對看林人的尊敬,愛戴。
d、稱兄長是為下文抒情做準備。
2)你一定還在睜大雙眼,警惕著邪火出現的征象。 (d)
a、“邪火”就是妖火。
b、“邪火”是指有人在放火。
c、受氣溫,干濕度的影響產生的火。
d、指人為的森林火災。
6、閱讀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guī)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你帶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音響——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1)看林人為了白樺林作出了哪些犧牲?
忍住煙癮、控制酒量、時刻注意險情、不聽歌曲。
2)這樣的犧牲表現了看林人的什么品質?
恪盡職守,甘心默默地奉獻。
3)從看林人的品質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這是一道開放性命題,沒有統(tǒng)一答案。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醒注意:這種啟示都是由看林人的優(yōu)秀品質而生。
【勵志故事】
茄子的好壞
富翁對仆人說:“茄子增進食欲,是好東西。”“不錯。”仆人說,“難怪它戴著頂王冠。”幾天后,富翁又說:“茄子倒人胃口,還生痰,是壞東西呢。”“是呀!”仆人說,“瞧它頭上長著刺呢。”富翁不滿意了:“前天你說茄子是好東西,今天又說它是壞東西,什么意思?”仆人說:“我該怎么說呢?我是老爺您的仆人,不是茄子的仆人呀。”
這則外國典故后來成了成語:“不是茄子的仆人”,相當于我國的成語“見風使舵”。我想它的諷刺實在是搞錯了對象。
仆人的答話難道不是源于富翁的信口雌黃?仆人不過是給富翁的胡說八道找了點注腳而已。它的確切含義應當是:強權下的順從。
白樺林的低語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護林人甘愿寂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對護林人深切的贊美之情。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感情。
3、理解部分飽含感情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增加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
分析理解課文,體會護林人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大興安嶺的有關圖像及文字資料,學生提前預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了解大興安嶺。
1、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2、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課題中的白樺林是指哪里的白樺林嗎?
3、播放大興安嶺的課件。
4、問:大興安嶺告訴了我們什么?
5、總結過渡:是的,大興安嶺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還是我國豐富的木材基地,看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是林業(yè)工人的職責。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林業(yè)工人們的生活。
二、初讀課文,學習理解本課生字詞語。
1、學生同桌互相檢查閱讀課文情況,要求能流利朗讀課文。
2、教師出示詞語。
層層疊疊、濃濃淡淡、搖曳、滌蕩、忽略、爽朗、豪壯、絮絮低語、傾訴衷腸、低吟淺唱蜿蜒一撮崗巒
3、指名學生認讀詞語。
讀準“撮”、“吟”、“曳”、“滌”的字音。
注意“衷”“曳”和“吟”字不能多加一點。
4、聯系課文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絮絮低語低吟淺唱滌蕩傾訴衷腸等詞語的大致意思。
5、抄寫一遍詞語。
三、再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情感基調。
1、教師談話:這是一篇散文,散文也有很多形式。有以抒情為主的散文稱為抒情散文,有以記事為主的散文,稱為記事散文。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呢?請再讀課文。
2、學生讀文后,談自己的感受,教師隨機指導。
四、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然段。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
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
2、學生讀句子,說一說句中的“你”“我”分別指的是誰?
3、抓住“一直”體會“我”對護林人深切的感情。
4、過渡:我的思念越過千山萬水來到了美麗的大興安嶺。
二、學習課文2-3自然段。
1、朗讀2-3自然段理解課文。
讀了這一部分你認為大興安嶺美嗎?
抓住“……現在是什么樣的野花在怒放?”
“蜿蜒的小溪,高高的崗巒,茫茫林海,層層疊疊濃濃淡淡的綠浪”等這些詞句了解大興安嶺的美麗,感受護林人的工作位置,同時體會護林人責任艱巨。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部分課文。
三、學習課文4-7自然段。
1、默讀課文,體會護林人嚴格遵守崗位職責、認真負責、甘于寂寞的精神。
2、抓住“有……絕沒有”、“絕不違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不去收聽……因為”這些句子體會護林人嚴格遵守崗位職責。
3、抓住第六自然段兩句對話,體會護林人甘于寂寞,決心為祖國守好林的精神。
4、理解句子“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勵自己,要有你那樣的胸懷,你那樣的目光……”這句話是說作者要學習護林人那種甘于寂寞,默默奉獻,忠于職守的胸懷。
5、有感情朗讀,讀出對護林人的敬佩之情。
四、學習第8自然段。
1、對比學習。
(1)銀白的樹干,灰綠的樹冠,隨著陣陣山風,搖曳著身軀和手臂,仿佛在向我們低吟淺唱……。
(2)白樺林該還在向你絮絮低語,你該還在用專注的神情同他們傾訴衷腸。
2、展開聯想。
如果白樺林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如果小溪山岡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如果森林邊的野花會說話,他們會說什么?護林人又會深情地對它們說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八段。
4、理解“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懷抱。”
實際表達了“我”對林業(yè)工人的贊美和尊敬之情。
五、比較課題。
這篇課文如果題目改為“默默奉獻的護林人”好不好,為什么?
六、背誦喜歡的段落。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并背誦。
2、小組一起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
1、尋找身邊的像護林人一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
2、課后搜集并朗讀郭小川的贊美林業(yè)工人的詩歌,有感情地朗讀。
白樺林的低語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看林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2、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崇敬與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重點詞句,細細品味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思考:“從大興安嶺回來以后,我一直懷念著你。”這里的“你”指的是誰?我為什么深深懷念著你?
二、學習課文第四——六自然段。
1、問題導入: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看林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你是通過那些詞句體會到的?
2、自讀課文第四——六自然段,劃出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3、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1)理解“你有煙癮,但在崗位上,你的口袋里絕沒有一撮煙草、一根火柴棒。”
通過這句話,你體會到了看林人怎樣的品質?“絕沒有”寫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絕沒有煙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說明了守林人為了保護森林,強忍煙癮。)
文章中還有類似的語句嗎?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體會。
(2)理解“不錯,你懷里揣著一小瓶酒,但你給自己規(guī)定:每兩小時喝一口,絕不違章。”
指導學生體會詞語“絕不違章”,讓學生說從這一句話體會到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嚴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帶書報,不是你不愛看,而是你的雙眼必須隨時注意四周的情況——哪怕是一縷縷淡淡的細煙,也不能忽略輕放!”
體會詞語“不是……而是”、“哪怕……也”,這些詞語說明什么?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瞪圓雙眼,心系大地。)
(4)“你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但除了收聽天氣預報,你甚至不去收聽最喜愛的歌曲,因為你的雙耳必須隨時捕捉遠近異常的聲響——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樹,你也不能將他原諒!”
體會“但……甚至”等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說明了守林人為了森林,拒絕歌曲,耐住寂寞。)
4、體會感情,思考: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業(yè)工人為了守護森林,在崗位上絕不抽煙、控制酒量,不看書報,不聽音樂,不怕寂寞的情景;為了保護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顆純潔的心;領悟默默無聞中的平凡中的偉大。)
5、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此時,你想對這些純樸的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指名說。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六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贊美之情。
三、老師小結。
正是有這些默默無聞的看林人,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教師引讀“窗外是茫茫林海……”
四、學習課文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感情,產生共鳴。
1、默讀、思考:作者為什么深深思念著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因為那里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獻,才會有大森林的安靜,作者懷念守林人,他們是平凡的,而精神是偉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勵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樣的胸懷,那樣的目光……
(作者要學習看林人那種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純潔、廣闊的胸懷,為了人類,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遠大理想。)
2、細細體味詞語“絮絮低語”和“傾訴衷腸”所飽含的深情。
3、情感升華,理解句子:“在白樺林的低語中,愿你聽到我的聲音——我還要到大興安嶺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滿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們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偉大,什么是淳樸而可愛,白樺林可以作證,白樺林的低語即是回答。這是怎樣的品質呀!表達了作者對看林人的無限感激和贊美之情。)
4、指導朗讀7、8自然段,讀出自己對看林人的敬佩和贊美之情,讀出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再次品味語言并體會看林人默默奉獻的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1、把你想對看林人說的話寫下來。。
2、查找詩人郭小川的一首贊美森林工人的詩歌,與本課進行比較閱讀。
板書設計:
堅守崗位 默默奉獻
看林人 (敬佩、贊美)
熱愛工作 以苦為樂
白樺林的低語 篇14
一、自學(5分鐘)
1、自由讀課文,劃出文中生字新詞,了解文章大致內容。
2、理解“白樺林的低語”所包含的深刻含義。
3、“我”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中去?
4、文中贊美了森林工人的哪些品質。
二、量學(7分鐘)
1、同桌相互交流所劃詞語。
如:低吟淺唱、絮絮低語、傾訴衷腸等。
2、結合作者情感理解“白樺林的低語”的含義。
3、結合文章中的具體事例,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森林工人的品質。
三、導學(19分鐘)
1、抽查詞語:怒放、搖曳、滌蕩、浮躁等。
2、美麗的白樺林在低吟淺唱,它會唱些什么、會有怎樣的低語,在文中找出贊美森林工人的語句。讀一讀,體會工人的精神。
3、具體事例:
為了森林,強忍煙癮
為了森林,嚴控酒量
為了森林,瞪圓雙眼
……
從而理解,我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興安嶺的森林里去,(是懷念守林人;還是想再一次體會他們那種平凡而偉大的精神;是懷念他們的那份純樸而可愛的品質。)
4、森林工人的品質
5、引導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
四、用學(4分鐘)
1、看拼音,寫詞語。
li à o w à ng sh ē n q ū h ú i l ǜ e ch ú n ji é
( ) ( ) ( ) ( )
j ì m ò j ǐ ng t ì q ī ng s ù xi ō ng t á ng
( ) ( ) ( ) ( )
2、補充詞語。
( )蜒曲折 山( )起伏 低( )淺( )
傾訴( )腸 ( )( )低語 層層( )( )
五、測學(5分鐘)
1、基礎題:照樣子寫詞語。
層層疊疊:( )( )( )( )
絮絮低語:( )( )( )( )
2、拓展題:寫出幾個表示“看”的詞語。
例:眺望
3、能力題
此時,你想對林業(yè)工人說些什么?
4、本課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