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教案(通用4篇)
蘇武牧羊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武牧羊》曲的歌詞,約產生于1915年左右,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泛流傳。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后來又把它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19年二終不屈服。
教學目標:
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詞語。了解“蘇武牧羊”故事的內容。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了解“旌節”所表達的含義。感受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地朗誦全詩,理解詩的思想內容。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英雄氣節。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構想在教學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蘇武牧羊的資料,了解歷史情況。指導用悲憤、激昂以及崇敬之情讀出。給學生探究和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在文中尋找英雄的氣節,體會這種情感產生的動力。
教學準備蘇武的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F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認知情況。
2、學生講解蘇武牧羊的故事。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行。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里受盡了折磨?柿,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后,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里,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三、學習新課:
1、師范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3、理解內容:
《蘇武牧羊》展示一位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
這是一首歌詞,共分兩部分。
上片:交待了蘇武在匈奴19年的悲慘遭遇和心理壓力。突出了他性格堅韌,立場堅定,有民族氣節,有愛國思想的特點。下片:寫蘇武對家鄉祖國的思念,用堅定的立場,堅貞的意念使匈奴對漢朝拱手稱頌。全詩寫了蘇武在匈奴19年的悲慘經歷,經過無數次磨難,最終回國的事,表現了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誓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全詩運用環境的渲染烘托手法,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詞的上片和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2.找出上片中用凄涼的環境描寫渲染氣氛,表現19年艱苦生活的句子。
3.“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一句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蘇武堅貞不移、效忠漢室的志向?
4.寫出表現蘇武的堅定立場,體現他赤誠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句子。
5.寫出親情的呼喚沒有使蘇武投降,更加忠貞漢王朝氣節的句子。
五、練習背誦課文。
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蘇武牧羊
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
堅持信念,誓死不屈
蘇武牧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復述故事。
2.體會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內化語言。
3.感受蘇武歷盡艱險,持節不屈的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課文,體會蘇武的愛國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的寫作特點,即借助環境的渲染烘托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入
天我們進入《蘇武牧羊》的學習,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查找的關于蘇武的資料和信息。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排除讀音障礙;
2.理解難度詞語;
3.讀準音詞,再讀全篇。
4.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5.整體朗讀全詩
三、品讀感悟
1.請大家自讀課文,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蘇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艱難、生不如死等相關詞語)
2.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蘇武生活的窮困與愁苦,你對他的處境有怎樣的感受?
3.蘇武的哪些經歷讓你感到心酸?找出來并談一談你的體會。相機引導“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見天氣已經寒冷,而又結冰,可見天氣(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我們學過《第一場雪》,文中提到,可見天氣(特別寒冷)。在這樣的天氣里,就是錦帽貂裘,也難以抵抗寒風的侵襲呀,可是我們的蘇武,那個并沒有料知自己會被扣押的蘇武,他穿著什么呀?難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九年,228個月,6935天,別說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酸。
4.這“難中難”僅僅是雪地與冰天,也就罷了,蘇武又隨時面臨著什么的威脅?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餓了只能吞氈,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熱水,對于蘇武來說,過分嗎?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飯,過分嗎?悲,我們的蘇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幫助他御寒?我們的蘇武,他只能吃難以下咽入肚后難以的毛氈!這根本不能稱做食物的東西,怎能幫助他御寒?同學們,蘇武只是一個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塊沒有知覺的石頭,他的感覺并不遲鈍,這一切,怎能不讓我們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歷盡難中難,他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屈服了嗎?
師小節:這就是蘇武,一個怎樣的蘇武?
(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
6.身處異鄉的蘇武,當聽到匈奴吹著的音樂,會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與母親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這十九年里,沒人知道,蘇武的頭發已如娘親一樣雪白。那是與妻子不能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盡管思親如此愁苦,但我們的蘇武卻任……(生接讀)
7.加上了一個“任”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個任字,可見這時的情景,雖然蘇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到敬佩。
8.帶著心酸,懷著敬佩,讓我們伴著音樂,讀一讀全篇課文。
師小節: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四、延伸:
此時此刻,蘇武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精神?
課下請同學們閱讀《漢書·李廣蘇建傳》的蘇武牧羊原文及譯文。
板書設計
蘇武牧羊
窮苦 堅貞不屈
(心酸) (敬佩)
蘇武牧羊教案 篇3
課文簡介:
蘇武牧羊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氣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匈奴、旌節”等生詞、多音字“單”,認清形近字“玷”和“氈”,自主摘抄文中生詞。
2、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品析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以及體會反襯的表達方法,感受蘇武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忠貞不屈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段。
3、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旌節”所代表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析蘇武的語言、動作描寫,感受人物堅強的意志和忠貞不屈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段。
難點: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旌節”所代表的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課題質疑
1、(課件出示)他,揮一揮羊鞭,擎一支旌節,19年行走在漫天風雪,卻有渾身的熱血,沸騰著至死不渝的信念,這個有著錚錚傲骨的鐵血男兒,就是——(蘇武)他留給后人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悲壯故事——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讀著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了解了蘇武牧羊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我們也就能說出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了。)
二、初讀課文,弄清大意
1、請同學們拿起課文紙,根據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2、請你用課文中的詞語說說你初步認識的蘇武。
3、誰能對剛才的語言進行簡單擴充,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說。)
三、感受形象,體會表達方法
1、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從字里行間具體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學習單的第一題。(出示學習單)
2、品讀著文中語句,你對蘇武又有了什么樣的感受?你可以抓住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處來說。
預設一:第三自然段
(1)蘇武的語言
面對單于的勸降,你認為蘇武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說這番話?(指導朗讀:強調“絕對”)
(2)“蘇武在地窖里忍饑受凍……”
(出示:冷了,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忍饑受凍”,這豈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女生讀。
(3)讓我們通過朗讀,再現蘇武的風采!
好一個_____________的蘇武!(指著板書齊讀)
預設二:第五自然段
(1)同學們,你發現了沒有,有一個詞在這段話中多次出現,哪個詞?(旌節)作者一再提到這個詞,用意何在?
A、“旌節”代表著國家,說明蘇武時刻不忘自己的祖國(有道理啊,課文前面也提到過旌節,你找到了嗎?這里的旌節不也是國家的象征嗎?)(板書象征)
帶著“旌節”,也就有了精神寄托。
B、蘇武的堅貞不屈也感染著匈奴人,我們再來看段資料。(課件出示指名讀)它還是誰的象征?(蘇武)
小練筆:在這根旌節上,我們仿佛看到____
3、說得真好,這也是他的使命!當蘇武終于回到長安時,毫無疑問地,手里拿著那根旌節,盡管已經是光桿兒的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請看,這兩段同樣是寫蘇武的堅貞不屈,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環境描寫側面描寫)
5、你還從課文中找到哪些對其他人物的感受?
張勝:膽小、叛徒
單于:陰險、詭計多端
這些人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板書反襯)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課文通過對蘇武的語言、動作等描寫,運用象征、反襯的表達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堅忍不拔忠貞不屈(指板書齊讀)的蘇武。
2、有人曾寫過這樣一些贊美蘇武的詩句——齊讀
蘇武牧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誦讀《蘇武牧羊》,大體把握意思,想象這段經典愛國歌詞描述的情境,體會主人公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2.引導學生通過對這段文字的聲調、節奏等誦讀技巧,表現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培養學生語感,使學生受到愛國情感的感染和激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報國行。
教學重點:
聯系歷史背景,理解這段詞的大意,體會蘇武的愛國情懷,通過誦讀表現出作者對漢王朝漢、漢天子的忠貞不二。
教學難點:以讀促學,賞析歌詞的意境。
教學準備:
1、課前帶領學生閱讀《上下五千年》,了解《蘇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雛音小試我能行
1、導入語:前一階段,我們閱讀了大量愛國志士的經典篇章,老師這有幾幅圖,看你能聯想起哪個愛國名人或哪首愛國名篇?敢不敢挑戰自己!
我知道同學們掌握的愛國經典詩詞遠不止這些,有的能熟練地背出來的,有的還能唱出來,真好!今天老師又為大家帶來了一段經典文字,請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請先記住老師的秘訣。(點擊課件)
二、誦讀要領一二三
一讀通 讀準自音,注意停頓
1、自由讀,讀正確。
2、指名讀,相機正音。多音字“難”“教”。
3、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段文字字數相等,還押韻吶,如果除了標點符號外,會斷句的話,讀起來更有,更朗朗上口。
4、師生接讀,讀完畫出停頓記號“/”。句號比逗號停頓時間稍長些,那節與節之間就更應停頓了。
5、生自由讀:讀對,讀順,讀出節奏來。讀給同桌聽。
二讀懂 對照注解,讀懂大意
1、請大家對照注解默讀,相信你一定能讀懂這段文字。
2、了解蘇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時間(19年)、地點(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說大意】漢朝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歷盡艱辛,不辱使命。
三讀好 想象畫面,讀出情感
1、請女生讀上段,男生讀下段。聽著這兩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2、可抓住詞語或句子來想象畫面,再逐句指導讀。
指導讀“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
環境氣候:是啊,匈奴地處北方,氣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風呼嘯 、人跡罕至、遼闊又荒涼)
評價語:你可真會讀書,還知道通過語氣的延長來體現時間的漫長。
抓住“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指導讀。
北海氣候非常寒冷,特別是冬天,北風呼嘯,紛飛。
北;臒o人煙,一年到頭白雪皚皚,連鳥獸也很難見到。
在這人跡罕至的北海邊,舉目無親,與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會說話的公羊和那代表漢朝的符節。(評價語:你這樣處理,讀出了蘇武的孤獨,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進嘴里;餓了,撕下身上一塊羊皮氈片大嚼。你可知道,這實在難以下咽,難以消化,更難以抵御嚴寒吶。冷了,只能抱著羊兒取取暖。
(評價語:通過你的朗讀,我聽出了蘇武生活的艱難。)
【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在老師的情境設計下讀。】
指導讀“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
你還看到了什么畫面?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黃花瘦。
蘇武豈是鐵石心腸,他也是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嘗不思念他的老母親,還有獨守空房的妻子呢!卻只能在夢中相見!——無盡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
【齊讀,師范讀,同學們,聽出來了嗎?語速由快到慢,語調逐漸變輕,誰夢誰三個字斷開,但音斷氣不斷。生練讀再齊讀!
過渡:同學們,蘇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個日日夜夜啊,寒冷、饑餓、孤獨,思念,個中艱難只有蘇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
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指名讀【點評:對,關鍵詞就是要重讀!
過渡:單于曾先后派誰和誰來勸蘇武歸降匈奴?任你單于怎么威逼利誘,我蘇武“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絕不歸降。(直接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xiōng)奴,心驚膽碎,拱服漢德威!
蘇武用堅定的立場,堅貞的意志,讓匈奴對漢朝拱手稱頌。
【這里可讀得激昂些。師邊范讀邊加動作,生齊讀。】
3、讀到這兒,你想到用哪些詞來形容蘇武呢?
對,這就叫氣節!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4、像我們讀過的朱自清、陶淵明等也都具有這樣的民族氣節,可敬可嘆啊!
三、聲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學們,詩也好,詞也罷,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樣將它出來,實在不能體現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誰愿意讓我們領略一下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讀。)
2、知道他們為什么能讀好嗎?不一定每一篇都讀得字字鏗鏘,句句激昂。
語速有快慢 語調有高低 語氣有輕重
3、過渡:讓我們帶著敬佩,伴著音樂,一齊聲情并茂地誦讀這段文字。
4、同學們,愛國志士蘇武的光輝形象與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輝,課后推薦大家閱讀《蘇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