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08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能夠知道古詩的意思.

  3.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激發誦讀的情趣

  1.同學們,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誦讀過許多古詩,大家可以隨意的吟出一兩句嗎

  2.在剛才同學們吟頌的古詩中,詩人或是借物抒懷,或是托物言志,表達的了詩人豐富的感情,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古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詩言志,歌詠懷."在古詩中就有不少以詩言志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們來看——

  板書:

  石灰吟 明 于謙

  墨 梅 元 王冕

  3.請一位同學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借助課后生字表和工具書朗讀古詩,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出示兩首古詩,請學生朗讀,檢查學生初讀情況.

  (1)重點指導學生讀準下列詞語:焚燒,吾家,乾坤.

  (2)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正確地停頓,體會古詩的音律美.

  3.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

  5.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學生再朗讀古詩.

  三,品析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懷

  1.學了這兩首詩,你還有什么疑問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歸納梳理學生的質疑.

  3.提問:兩位詩人分別贊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樣的品格 他們又借此抒發了自己怎樣的情懷呢

  4.出示《石灰吟》,重點學習.

  (1)這兩首古詩,哪些詞語描寫了石頭經歷的磨練和苦難

  (2)對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說說,讀讀.

  (3)再說說自己的感受.

  (4)石頭之所以如此堅貞是為了什么呢 你對"清白"一詞有何理解 (由清白的顏色引申到高潔純真的品行和潔身自好的人格.)

  5.出示《墨梅》,重點學習

  出示《墨梅圖》:畫面上橫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

  (1)看了圖畫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與"顏色好"的意思了嗎

  (2)再讀讀詩,看看畫,你聞到了墨梅的氣息了嗎

  (3)對"清氣"一詞,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氣"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達了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清氣"呢

  6.兩首古詩,兩種事物,兩位詩人,你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了嗎

  7.你最為欣賞的是什么 再用誦讀的方式來表達表達.

  四,出示古詩,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托物言志的古詩,請同學來背誦.

  2.你們還知道這樣的古詩嗎 出示幾首托物言志的古詩作為欣賞和積累.教師誦讀.

  《竹石》(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馬詩》(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寒菊》(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有興趣的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了解詩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點。

  2.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作者生平,體會作者的志向。

  課前準備:

  學生閱讀的資料;PP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讀題導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讀題。吟,是古詩的一種形式。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謙)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讀詩句,讀出詩歌韻味。

  (一)讀出詩的節奏

  1.自由讀詩

  石灰,是一種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謙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讓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字音。后兩遍,要讀出詩歌的節奏,最好讀出點詩的韻味來。

  2.多種形式讀:

  指名讀。

  自由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師生對讀。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使于謙為它寫下這首詩呢?請同學們聽一段介紹。

  師引讀詩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錘擊,在熊熊烈火中焚燒,它卻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學讀前兩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間。男同學讀后兩句——

  (三)初識“托物言志”

  過渡:這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同學們大概都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應該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種沒有生命、沒有感覺的事物,可是詩中有幾處,卻讓人分明覺得石灰好像活了起來,具有了人的情感。請你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哪些地方,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2.生自由談。

  師小結:是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將人生中千萬次考驗視若等閑,決意把清白留在人間的,卻是詩人——于謙。雖然他沒有直接寫出自己的志向,但透過那被賦予了生命,賦予了情感,賦予了像作者一樣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們分明看到了在詩句的背后,站著一個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謙。這就是古詩中“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引明志詩,創境讀懂詩意。

  過渡:我們深入地讀詩,就要從讀詩句到讀詩人。現在,我要講于謙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一)聯系生平,讀懂詩意

  1. 講述背景:

  于謙像你們一樣大的時候,在書齋中掛了一幅畫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視著畫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問他這是何故。于謙應聲答道:“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畫像上的人是誰?這個人在南宋滅亡時,面對元世祖給他的高官厚祿,他卻寧死不屈。一首《過零丁洋》,便是他臨終前以詩明志的絕筆,這個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謙一次次吟誦著文天祥的詩句,讀——

  他一次次在心中許下承諾,讀——

  2.于謙從小就決心做文天祥這樣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抒發自己的志向,讀——

  成年后,他有怎樣的人生際遇呢?請同學們拿出資料。

  (二)結合資料,深悟詩情

  1.學生看資料。邊看邊想,你對詩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2.學生匯報。

  生對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帶著這種理解再讀詩句,師指導讀。

  3.如果你是于謙,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吟起自己年少時所寫的這首詩?指名讀。

  (三)入境誦讀

  【播放音樂,出示簡介,生自己看】

  【繼續播放音樂,師講述】

  這一天,北京烏云壓城,悶雷滾動。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來為于謙送行。(指名讀書最好的一生讀)你就是于謙,刑場上,你輕輕吟道——

  此刻,于謙很坦然。他已經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百姓,無愧于國家,無愧于天地,死亦何懼?但他分別聽到,身后的百姓們,也在輕輕地吟誦著——(指名一個大組讀)

  那聲音一開始是輕輕的,也許是對當權者還有絲絲恐懼,漸漸地,應和的人越來越多——(指名兩個大組讀)

  于謙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聽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動地的吟誦聲在天地間久久回蕩著——(齊讀)

  那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輕,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齊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

  那聲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沒有消失,幾百年來,那聲音一直在每個人心中響起著。這一刻,讓我們默默地把詩中的一字一句都銘記在自己的心中。

  四、讀詠物詩,激蕩“清白”之音。

  (一)介紹其它詠物詩

  在文學史上,還有一些詠物詩,正如《石灰吟》那樣,表達了詩人的志向。我們再來讀兩首,體會這類詩歌“托物言志”的特點。

  【出示】《墨梅》《竹石》

  用我們剛才學過的朗讀古詩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讀這兩首詩,讀好了,就說明你基本讀懂了。指名讀,師指導讀。

  小結:梅蘭竹菊被稱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著人們高潔的品格。課后我們還可以找找這樣的詠物詩來讀一讀。

  (二)吟詠“清白”民族魂

  1.串讀三首詩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讀讀這三首詩嗎?

  這三首詩中還有許多奧秘。自由讀一讀,從詩句中,你有什么發現?

  2.生匯報

  (師可以提示:從表達的志向的角度,從詩人的朝代,從文字的角度,從選擇“物”的角度等)

  3. 揭示“民族魂”

  讀著讀著,我們把三首詩讀成了三句詩。我想請在這節課上認為自己的朗讀有進步的同學來讀一讀。

  【出示】只流清氣滿乾坤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

  讀著讀著,我們把這三首詩讀成了三個詞。指名讀。誰能把這三個詞的涵義讀出來。

  【出示】清氣 清白 堅勁

  如果這節課,《石灰吟》這首詩,于謙這個人,讓你深深讀懂了兩個字,讓你永遠難忘兩個字,那么,這兩個字是——(指名讀兩次)這兩個字是——(齊讀)

  是的,清白是于謙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讓我們把這首《石灰吟》,讀進自己心里,讀進每個人的心里去吧!(全體起立背)

  板書設計:

  石灰吟

  清白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3

  《石灰吟》教學設計二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1

  《石灰吟》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二、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三、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2、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樣的志向呢?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三、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贊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里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為: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著巨大的熱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溫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為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最后兩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愿意盡最后一滴血、一份熱,為人類造福。

  四、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五、作業

  1、收集有關于謙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詩。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4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912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容:學生字    釋詞義    明句意     理解背誦     體會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

  2、了解學習作者要贊頌的精神。

  3、能有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

  2、理解詠物頌人的寫作目的。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模式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釋題。

  1、《石灰吟》:吟詠石灰。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詩歌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啄。

  3、講詩。

  這是一首托物寫志的詩,相傳是作者17歲時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燒制而成,必須經過山中千錘萬擊的開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煉。詩人把這一過程用擬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寫出來,借石灰的自吟來表現詩人自己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磨練、敢于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秀品格。詩的語言簡潔、生動。全詩貫注著一種壘落剛正的英雄之氣,具有很強的思想感染力。

  二、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合作交流,自學理解。

  3、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感情朗讀。

  三、想意境,悟詩情。

  1、石灰有什么特點?找出詩句。

  (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要留清白)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贊頌了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磨難,敢于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秀品質。

  3、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

  (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

  5.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6、朗讀這首詩該用什么語氣?

  7、背誦詩歌。

  四、總結。

  這首詩是只寫石灰嗎?學了后你有什么感受?

  (詩的3、4句看似寫石灰,實則在寫人,寫人的精神。詩人贊頌的是石灰不怕犧牲,不怕艱險、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

  五、作業。

  背誦、默寫《石灰吟》

  板書

  石灰吟

  千錘萬擊                                    不怕磨練

  石灰吟           烈火焚燒          清白留世           不畏艱險

  粉身碎骨                                     勇于獻身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標:能憑借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二、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借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三、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么讀?

  2、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樣的志向呢?我們該用什么語氣讀呢?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三、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于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于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  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贊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里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為: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著巨大的熱力。 “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溫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為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最后兩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愿意盡最后一滴血、一份熱,為人類造福。

  四、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五、作業

  1、收集有關于謙的故事。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詩。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5

  《石灰吟》是一首用以抒發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之情”的詩。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孩子在領悟詩意的同時,學習并感受詩人用以寄托強烈情感的方式。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個“吟”字做足文章。

  一、從”吟“引出想象 

  教學中,我提醒孩子們”吟“是一種古典詩歌的形式,但同時也表示著一定的具體意義,即為”說“。那么,石灰究竟想說些什么呢?孩子們很快通過自己淺顯易懂的語言理解并說出了詩句的意思。甚至有些孩子將其紡組成一篇豐富形象的童話故事。

  二、從“吟”感受詩情 

  作者以石灰自居,并非覺得好玩,而是想通過石灰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那么如何讓孩子去理解和感受這層意思呢?課堂上,我問孩子們:”石灰說了這么多勇士般的豪言壯語,他的心里又會怎么對自己說呢?”以期通過這樣的教學思考環節來鼓勵孩子們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走近詩人的內心,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三、從“吟”開始拓展

  “同學們,石灰說完了自己的話,于謙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剛才有同學們說意猶未盡。用你們來替石灰和于謙繼續說吧。好嗎?”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背誦《石灰吟》。

  2、學會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憑借詩歌內容,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并簡介作者。

  1、指名讀題,問:以前還學過哪些古詩?你們是怎么學習古詩的?

  2、釋題: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于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后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二)初讀課文。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漢語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指導學生按古詩的音韻節奏讀好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錘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讀課文《石灰吟》

  1、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重點理解“千錘萬擊”、“焚燒”、“若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2、用“增、刪、調、補”的方法讀懂詩句。

  (1)逐字逐句理解,難以理解的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錘:敲打。擊:撞擊。若:好像。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把省略的詞語補充進去,調整詞語順序,逐句說說句子意思。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師啟發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樣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用高亢、贊美的語調來表明詩人的堅貞、高潔的志向。)

  5、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齊讀。

  6、小結并嘗試背誦。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并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設計目標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

  3.了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有氣勢、有節奏地誦讀,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設計流程

  一、梳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導入解題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記得畫家王冕這樣贊頌道(學生接背):“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這節課,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著名的詩人――于謙,他同樣吟誦出這樣的詩句……(屏幕出示全詩,師范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間。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周圍的墻壁,到處可見潔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會如此潔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石灰的知識)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巖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后,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3.體會誦讀:聽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正是因為石灰經過了如此復雜而艱難的演變過程,所以詩人于謙才這么動情地寫道……(誦讀全詩)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歷盡磨難: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1)在詩人的眼里,石灰力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么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閑”。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燒著,折磨著;然而,頑強的石灰面對這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誦讀全詩)

  (3)讀到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詩人于謙,想起他的偉大一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謙資料,老師補充: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為景帝,并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后,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于謙十六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于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對比體會石灰和于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么東西?于謙又把什么留給了后人?(同桌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升華)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墻;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給了人們精神的啟示――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人。而于謙就是像石灰一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聯系:你還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樣、像于謙一樣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這就是于謙。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首《詠煤炭》,同樣表現出了于謙的高尚品格。(引著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發詩人的情志

  1.一誦――少年抒懷

  十六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為什么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么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

  2.二誦――為官感悟

  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么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無愧于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為官后的于謙,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臨刑前的于謙一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么?(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于謙的心懷,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誦讀全詩)

  4.四誦――后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后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學生深情背誦全詩)記住于謙,記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筆寫下于謙的這首詩。(指導難點字“錘”、“鑿”、“燒”的書寫,后抄寫全詩)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9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發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0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著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讀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二、解詩。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著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書中批注詩意。

  3、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若”、“等閑”、“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系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自由說,引導說。

  三、品詩。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詩人為什么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么聯系?(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詩人為什么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么聯系?(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辨詩。

  1、自讀自悟:這兩首詩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板書: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3、熟讀成誦。

  五、延讀。

  布置學生課外閱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隨想】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發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1

  “我思故我在”。許多學校已經把教學反思作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途徑加以管理,不少教學雜志也大量以案例的形式發表教師成功的教學反思。可以說,教學反思正日益走進老師的生活。但我們在欣喜反思敘說一片繁榮之時,也不能不警惕虛空的為思而“思”、虛假的貼金改造正在檢查的應付中、發表的沖動中滋長蔓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即使是再成功的課堂也有值得商榷、改進的地方。教學反思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是他需的,我們應當有勇氣直面課堂的現實狀態,只有正視,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行動改變。真,乃是教學反思的靈魂所在!

  我教學《石灰吟》后曾寫下這樣的《石灰吟》:

  今天教學《石灰吟》,課堂前后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與效果,可謂是矛盾的兩種境地:

  一境:行云流水,詩情與我相融。

  1、讀詩,認識石灰。在把詩讀正確之后,我讓學生從詩句中抓住關鍵詞語探索石灰不平凡的一生。有學生缺少常識,說石灰是經過“千錘萬擊”從深山開采出來的。我問:“那‘烈火焚燒’、‘粉身碎骨’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學生補充理清了石灰的生命歷程:千錘萬擊(石塊出山)→ 烈火焚燒(成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身碎骨(成為熟石灰) → (粉刷墻面),留下清白(美名)。

  2、賞讀,領悟正氣。再讀詩句,在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后,我問:從剛才所畫的關鍵詞語里你能體會到什么?學生交流,有說“從‘千錘萬擊’、‘烈火焚燒’體會到了石灰的‘韌性’、‘堅強’。”有說“ 從‘粉骨碎身’、‘要留清白’,我想到了歷史上的仁人志士。”在學生背誦“人生自古所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過程里,我寫下“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并慷慨吟誦“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再讀詩,讓學生談感受。“人活著,要頂天立地!”“清白,高尚,無所畏懼,這是大寫人的標志。”……

  二境:苦澀滋味,詩意已蕩然無存。

  教學至此,自我感覺已至課的尾聲,可想起試卷上常常出現的“這首詩抒發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之類的考題,為了對學生“負責”,于是讓學生填空。課堂意想不到地沉默了。我的心里頭卻著火了:我的學生,你可不能沉默啊。學生在思考收羅恰當的詞語,我的大腦也在快速搜索,可我有意會卻就是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填空,于是不得已將教參書上的“不同流合污”話語搬了出來。寫下這幾個字,我也感到荒唐。從學生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茫然,從學生認真筆記的動作里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丑陋:老師啊,你啥時能鄙視流俗,不同流合污呢?

  這是“我”的教學,呈現著“我”的焦慮與思索。如果問這段反思有什么可貴之處,我認為“真”在其中,是“真”讓這段文字熠熠生輝: 耰 収癓js?

  反映真情景。“讀詩,認識石灰”,“賞詩,領悟正氣”,“填空,明確主旨”。前面教學行云流水,課堂呈現和諧動人的畫面,后來的填空則讓師生同時陷入了尷尬。這樣一步步寫來,不含虛情,真實“錄像”,于是教學的歷史存留,鏡子的作用顯露。反之,回避問題將繼續為問題所累,那種加工改造實際是對教育真容的“涂抹”,問題的本質在“涂抹”中難覓,所謂反思必如海市蜃景,虛幻無根。 )

  坦露真心情。“我的心里頭卻著火了:我的學生,你可不能沉默啊!”這反映著應試的心理,這種“思”是一種顧忌。“老師啊,你啥時能鄙視流俗,不同流合污呢?”這是指向未來的思,話語里已經包含對歷史的不滿,企望超越。至于反思的兩個小標題則明示自己對這節課的評價,體現著一種“覺醒”。我們可以感覺其中“人”的存在:鮮活,個性,正直,也庸俗。如果反思只是說些藏匿自我的公共話語,沒有性情,無關痛癢,那么它的作用顯然也不再與自我相關。

  思考解決真問題。“公開教學作秀,關起門來死揪。”有人奉此為生存之道。我想,如此“聰明”的教師是不會有什么真反思的,當然也不可能領會什么教育真諦。筆者愚拙,執意要在自己的家常課里“作秀”,而且把課上僵化控制、只為考試那“揪”的教學視為丑陋。“秀”出味道,剔除丑陋,我想這是教育人道的思考。

  行文至此,作一點小結:真的反思是前進的驛站,而停留紙上、故作姿態的反思永遠與成長無緣。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2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說話……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向我們講述美好的傳說嗎?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歌《化石吟》。)

  2、問什么是化石?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二、學生齊朗誦:

  1、正音正字:

  qí huàn yuán ɡǔ hái ɡǔ ɡuǒ cánɡ  cōnɡ lónɡ yōu yǎ tàn fú

  奇 幻 遠 古   骸 骨   裹 藏  蔥 蘢 幽 雅 嘆 服

  zào wù zhǔ  hǎi kū shí làn rì zhuǎn xīnɡ yí

  造 物 主   海 枯 石 爛 日 轉 星 移

  三、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帶)。整體感知 思考以下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3)本詩可以分為幾層,試概括每層的.大意

  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引起讀者去想象遠古世界和傾聽神奇故事的興趣

  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

  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四、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賞析詩歌語言。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犸的復原圖片)

  e、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五、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自由圈點批注,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七、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抒情性的科學詩的形式,飽含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奇異化石,引領我們去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八、作業:

  (1)課后學會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課訓作業。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并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了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于謙平反昭雪,并賜謚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么要吟誦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范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么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么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么特點?(勇于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并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贊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跡)了解于謙生平事跡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御。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反對南遷,并擁立景帝,率京師群眾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涂炭,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蔑被定為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后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么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后,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為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并試著默寫。

  五、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            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   清白留世     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            勇于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巨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么。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于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后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墻壁,讓墻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 篇15

  1、《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2、《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3、《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4、《憶梅》【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6、《梅》【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7、《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8、《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9、《梅花絕句》【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10、《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11、《楊柳枝詞》【唐】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12、《新栽梅》【唐】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13、《十一月后庭花盛開之二》【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14、《次韻中玉早梅》【宋】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游蜂圣得知。

  15、《梅花絕句》【宋】陸游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16《紅梅》【宋】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17、《嶺上紅梅》【宋】范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一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18、《探梅》【宋】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19、《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20、《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唐】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21、《江梅》【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22、《雜詠》【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23、《梅花》【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24、《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5、《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古詩《石灰吟》《墨梅》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石灰吟》(精選13篇)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4912《石灰吟》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學生字 釋詞義 明句意 理解背誦 體會感情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意思。2、了解學習作者要贊頌的精神。3、能有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 《石灰吟》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課前先學:1、搜集有關于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 《石灰吟》設計(精選16篇)

    《石灰吟》設計學習《石灰吟》。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2、教師點撥。(1)知詩人,解詩題。《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

  • 抓詩眼“吟”字教《石灰吟》(精選15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5《石灰吟》是一首用以抒發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之情”的詩。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孩子在領悟詩意的同時,學習并感受詩人用以寄托強烈情感的方式。...

  • 《石灰吟》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課前先學:1、搜集有關于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 《石灰吟》(通用14篇)

    《石灰吟》教學設計二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1《石灰吟》教學設計二一、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 《石灰吟》(通用13篇)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4912《石灰吟》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學生字 釋詞義 明句意 理解背誦 體會感情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意思。2、了解學習作者要贊頌的精神。3、能有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 《石灰吟》(通用17篇)

    《石灰吟》 篇2【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

  • 《石灰吟》教材解讀(精選15篇)

    石灰吟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注釋]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簡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

  • 《石灰吟》教案(精選12篇)

    設計理念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并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 《石灰吟》一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4912 《石灰吟》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學生字 釋詞義 明句意 理解背誦 體會感情教學目標:1、理解詩句意思。2、了解學習作者要贊頌的精神。3、能有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 石灰吟 教學簡案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于謙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監守高潔情操的決心。教學目的1.了解石灰巖經過開采,焙燒變成石灰,并毫無保留地將白色留滿人間。 2。...

  • 抓詩眼“吟”字教《石灰吟》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5 《石灰吟》是一首用以抒發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之情”的詩。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孩子在領悟詩意的同時,學習并感受詩人用以寄托強烈情感的方式。...

  • 《石灰吟》二

    《石灰吟》教學設計二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1 《石灰吟》教學設計二一、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 《石灰吟》教學設計

    《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課前先學:1、搜集有關于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吉木萨尔县| 随州市| 嘉峪关市| 永修县| 洞头县| 大荔县| 辽宁省| 博罗县| 松原市| 甘泉县| 鲁山县| 永城市| 卓资县| 古田县| 南雄市| 鸡东县| 孟州市| 西宁市| 达尔| 邻水| 庄浪县| 苏尼特左旗| 洪雅县| 日土县| 甘孜| 泽州县| 平泉县| 辉县市| 界首市| 福州市| 通州市| 涟水县| 乡宁县| 大厂| 弥渡县| 德保县| 长葛市| 沈阳市| 陇西县| 郁南县|